模仿理论和什么相结合-模仿理论和什么
"模仿理论和认知学习"。
行为主义的三个主要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主要包括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模仿学习理论。
(一)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实验室研究狗的消化过程发现用铃声刺激狗,不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但若在给食物时响铃,使铃声和食物多次结合以后,狗只要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这种反射就是条件反射。
(二)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条件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他认为应答性行为是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操作性条件理论主要内容是操作(R)——强化(S)额过程,重要的是跟随操作后的强化(即刺激)。操作性条件的形成是有机体把强化和所发生的操作反应相联系的过程。
(三)模仿学习理论
模仿学习理论又称社会学习理论,主要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认为,在社会学习过程中,人不是消极地接受外在的刺激,而是经过一系列的主动加工过程,对外在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动。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
行为主义理论主张研究行为,否定意识;主张实验方法,反对内容,认为人的行为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
教育家昆体良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段)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昆体良把教学过程划分为模仿、理论、练习三段。昆体良看到并提出了过去一直被忽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大作用问题。
他对儿童心理特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教师必须以父母般的态度对待儿童,并彻底了解儿童能力的差异和倾向;惩罚、鞭打,乃至嘲讽,只能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昆体良坚决反对体罚,认为这是对儿童的凌辱。他认为,用体罚的方法来驱使学生学习,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相反却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教学质量
昆体良认为,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他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认为教师应该是有学识的,他们应该热爱儿童,耐心地教育儿童,注意研究儿童,讲究因材施教。
他提出一个极有意义的愿望,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师抽出一些时间到初等学校去授课,以便研究儿童、研究教育儿童的方法。
他强烈反对当时流行于罗马学校中的体罚,认为学生不学好,那是教育的过错,应该用竞赛、奖励、教师的关怀爱护和学科本身所引起的兴趣去保证学童学习好。教师的鼓励和榜样是使学生学习成功的有效方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76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