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有什么典故出名的-江苏有什么典故

江苏是中国的一个省分,有很多著名的典故。其中最著名的是“卧薪尝胆”、“秦淮河的传说”、“张旭三绝”的故事等。这些典故都产生在江苏省,反应了江苏省的历史和文化。

为什么江苏有“穷山恶水泼妇刁民”之城

“穷山恶水出刁民”是乾隆皇帝南巡苏州时,就在苏州现在的护城河边泰让桥下的皇亭街所留下的话句。因为当时江南属于国家税收重地,也是当时的中央政府与省政府大力发展的地方,苏州当时凭借自身的水路交通十分便利的优势,手工业十分发达,苏州百姓一时间可谓是“人人有饭吃,家家奔小康”,乾隆一路考察发现苏州的百姓对人极度尖酸刻薄,对生活奢侈浪费(有钱人的表现,现在的有钱人也是这样的)。乾隆皇帝大怒,立即在一座亭子底下停住脚步,训斥当地官员,告诫当地百姓。“穷山恶水出刁民”便由此而生,(这里为什么皇帝“穷山恶水”,因为相对当时的北京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交流中心,苏州还是比较弱的,皇帝便用了一种看不起藐视的眼光语句)要说为此还特地亲自书写“告诫碑”碑文,命苏州的官员铸立,以告诫训示苏州的百姓与官员要勤俭,低调。

穷山即荒山。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称苏州“四面尽荒山”,苏州森林覆盖率排江苏倒数第一。

韦应物(唐代苏州刺史)《韦苏州集》:“简郡中诸生。守郡卧秋阁,四面尽荒山。”

恶水即污水,脏水,或湍急的河流。形容自然条件很差的地方。苏州历史上频繁遭受水患,常有酸雨。

范成大(宋代苏州文人)《吴郡志》:“故苏州不有旱灾即有水患……今苏州远接江、湖,水常暴怒。”

泼妇即凶悍、不讲道理的女人。吴中妇女骄惰,苏乡健妇乃多于浙,苏谚称:“女儿偷人娘不怪”。

凌蒙初(明代吴兴文人)《二刻拍案惊奇》:“你们吴中风俗不好,妇女刁泼。”

刁民即奸诈邪恶之民。《云间据目抄》记载:“恶少打行,盛于苏州…此风沿入松(松江府)。”

爱新觉罗弘历(清朝乾隆皇帝)《清实录》:“四月间苏城刁民聚众哄闹……而吴中民情素属浇漓浮动,性喜编造歌谣,诪张为幻,谤讟繁兴。”

————————————————————————————————————————————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评价:“苏州以赖粮著名,可以说是个鬼地方”(“其乡人最无赖”,此地可称“鬼国”)。乾隆皇帝骂苏州人是刁民,并称苏州社会风气不好,苏州人喜欢造谣生事,俗尚侈靡,是天底下最难治理的地方。

苏州报恩寺塔的典故如下:

一、典故

苏州报恩寺塔的典故源于一个古代的传说。据传,唐代高僧僧一行四人游历于此,寺内供奉多尊佛像。

一天,四位僧人在寺内礼拜求佛降雨救灾,忽然,一块窗花落下打碎了一尊精美的佛像。僧人们都愕然不语,随后他们认为是因为佛像太华丽,违背了佛家的清净之道。于是,他们决定拆毁寺院,减少华丽的佛像的数量,以此还礼佛祖。

而其中的报恩寺塔是在原有的塔毁于一旦时建造的。在拆毁旧的塔后,四位僧人用了短短几日的时间就建造了现在所见的报恩寺塔。

二、报恩寺简介

报恩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1918号,又称北寺塔,始建于南朝梁时期(502-557年),重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是九级八面砖身木檐混合结构,高76米,占地878平方米。

报恩寺塔在中国2000多座楼阁式宝塔中属于“上为令盛,下为重楼”的典型,各层塔门过道和塔心室门上的砖砌斗八藻井等仿木构装饰复杂,是研究宋代小木作形制的实例。

2006年5月25日,报恩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寺的意义:

一、宗教意义

报恩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其建筑风格和布局深刻反映了中国的佛教文化。

寺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由山门、钟楼、天王殿、大悲殿、华严藏、大雄宝殿、碑亭、万佛阁等主要建筑构成,所有建筑沿一条300米长的中轴线对称排列,这种布局结构体现出了中国佛教建筑的严谨和庄重。

二、艺术价值

报恩寺的建筑结构精巧,细节之处处处体现着中国古代的建筑智慧和技艺。

比如,大悲殿中的用整根楠木雕成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华严藏中的转轮经藏和泥塑蟠龙,以及遍布全寺的彩绘壁画,都是世间罕见的艺术珍品。屋顶瓦片全采用琉璃瓦,屋檐的每片瓦片上都雕刻有龙,这种建筑风格使得报恩寺成为了一座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宝库。

三、历史价值

报恩寺作为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寺庙,其建筑本身就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寺内古木参天,气象森严,飞檐凌空,金碧辉煌,是古人智慧和技艺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之一。大悲殿和万佛阁内现存300多平方米的珍贵明代壁画,这些壁画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