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侯是文官还是武官-东平候是什么职位
东平侯是汉朝的侯爵名号,一般用作对地方主座或元勋的封赐。例如,《汉书·高帝纪》记载:“春正月甲子,拜卫青为大将军;乙丑,立博陆侯霍光为大司马,封车骑将军金日磾为博陆侯。”这里提到的“博陆侯”就是霍光的封号,而霍光后来又加封了“东平侯”。
所以,“东平侯”是一种封赏的爵位,并不是特定的一个职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可能有不同的职务名称与“东平侯”并列使用。
求历史三国的文官职位
问一个问题,你是要真正的三国上的文官职位吧,那我有。
一,三公制度,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共同行使宰相的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参与中央政府的行政决策,并负责具体的执行。
1,丞相
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西汉初期,丞相具有选用官吏之权,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有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之权,有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之权,有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之权,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功,罚罪等事,以及财政,选举,民政,法律,礼制,边事等方面的重大的事,往往是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
丞相府的官员和掌职及俸禄如下:
丞相,金印紫绶,秩俸万石。
丞相司直,辅佐丞相,检举不法,秩俸千石。
丞相长史,辅佐丞相,督率诸吏,处理各种政务,秩俸比千石。
丞相征事,秩俸比六百石。
丞相史,秩俸四百石。
丞相少史,秩俸三百石。
东曹掾,领郡国事,主长史的任命,外出督州郡,秩俸比四百石。
西曹掾,领百官奏事,主府中吏之进退,秩俸比四百石。
议曹,主谋议事。
辞曹,主评讼事。
奏曹,主章奏事。
贼曹,主盗贼事。
决曹,主罪法事。
集曹,主簿计事,秩俸比三百石。
户曹,主民户祭祀农桑事。
法曹,主邮驿科程事。
尉曹,主卒徒转运事。
仓曹,主仓谷事。
兵曹,主兵事。
金曹,主钱币盐铁事。
计相,主郡国上计事。
主簿,省录众事。
侍曹,主通报事。
2,太尉
太尉是朝中仅次于丞相的官职,专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为最高的武官职位,秩俸万石,金印紫绶。官吏主要有长史和主簿。
3,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职权,是丞相的助理,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动进行监察,三公中地位最低,秩俸是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二,九卿制度
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同时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与九卿相同,因此把他们和九卿统称为诸卿。京北尹,右扶风,左冯翊是三辅即京师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有资格参加朝议,具有高与一般郡国长官的特殊地位,因此也得以列于诸卿。
1,太常
太常原名为奉常,汉朝景帝时改名为太常。掌宗庙事,一般不参加具体的行政事务,是九卿之首。
属官主要有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诸庙寝陵园,机构复杂,编制庞大。
太常机构的官吏,俸禄,印件及其掌职如下:
官名 秩俸 印件 掌职
太常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宗庙礼仪。
太常丞, 秩俸千石, 铜印黑绶,掌凡祭祀及行礼之事,总署曹事,典诸陵邑。
赞飨,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赞天子。
礼官大夫, 千石至六百石,散职无印,是太常礼仪顾问。
太常掾,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政事。
均都长丞, 主山陵上槁输入。
都水长丞, 主宗庙陵园治水堤。
曲台署长, 主典台殿事。
太史属官:
太史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天时,星历。
太史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辅佐太史令。
侍诏, 秩俸二百石, 分掌星历,龟卜,请雨事。
治历, 主历法。
太常掾,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 秩俸二百石, 主故事,掌历史上国家祭祀,丧娶事。
大典星, 掌星历。
望气佐, 主望气。
明堂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黄绶,掌守明堂。
灵台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黄绶,掌守灵台。
灵台侍诏, 分掌星,日,天象,钟律之事。
太乐属官:
太乐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之事。
太乐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太乐令助手。
员吏, 秩俸百石, 太乐丞手下的具体办事者。
乐人八佾舞, 凡祭祀时为之乐舞。
太祝属官:
太祝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时掌读祝词及迎送诸神。
太祝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祝小神事。
员吏, 秩俸百石至斗食, 协助令,丞。
祝人, 祭祀时司告鬼神的人。
宰人, 主厨。
太宰属官:
太宰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时掌陈馔具。
太宰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
明堂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掌明堂馔具。
员吏, 百石至斗食, 太宰丞下具体办事者。
宰人, 主厨。
屠者, 主屠牲。
卫士, 主警卫。
太卜属官:
太卜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国有大事时主卜问。
太卜丞, 秩俸三百石, 铜印黄绶,助佐太卜令。
员吏, 具体办事者。
太医属官:
太医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医药。
太医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医药。
太医 掌医药。
诸宗庙寝属官:
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守宗庙,掌案行扫除。
食监,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食官令号。
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令守庙。
校长,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主宗庙寝兵戎盗贼事。
监丞, 秩俸三百石, 铜印黄绶,食监助手。
中黄门, 食监助手。
寝陵园食官属官:
庙郎, 主宗庙。
寝郎, 主守寝。
园郎, 主守园。
员吏,
卫士, 主诸庙陵园警卫。
博士属官:
祭酒,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教育。
博士, 秩俸比六百石, 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博士弟子,
歌吹诸生。
2,光禄勋
光禄勋,由秦郎中令演化而来,主管宫廷内的警卫事务,但是实际的权力不止于此。
皇帝的智囊班子集中在这里,同时这里又是候补官员集中训练的地方。
光禄勋官吏:
光禄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光禄丞, 秩俸千石,
车郎将, 秩俸比千石,
户郎将, 秩俸比千石,
骑郎将, 秩俸比千石, 此三郎将统称郎中三将,主宿卫护从。
做中郎将, 秩俸比二千石,
五官中郎将,秩俸比二千石,
右中郎将, 秩俸比二千石, 此三郎将统称中郎将,主宿卫护从。
虎贲中郎将,秩俸比二千石,
羽林中郎将,秩俸比二千石, 此二将统称为虎贲羽林,主宿卫护从。
光禄大夫, 秩俸比二千石,
太中大夫, 秩俸比一千石,
中散大夫, 秩俸六百石,
谏议大夫, 秩俸六百石, 此四大夫掌故问应对,为皇帝谋事。
议郎, 秩俸六百石, 为皇帝谋事。
仆射, 秩俸比千石, 主宾赞受事。
谒者, 秩俸比六百石, 主宾赞受事。
常侍谒者, 秩俸六百石, 主宾赞受事。
给事谒者, 秩俸四百石, 主宾赞受事。
主事,
员吏,
掾。
3,卫尉
卫尉,秦时官名,西汉景帝初更名为中大夫令,有元年复为卫尉。
卫尉职掌宫门卫屯兵,是一个武职,是皇帝的禁卫司令,西汉兵制在京师有南北两军,北军由执金吾领,掌京师的徼巡,南军由卫尉统领,掌官门内屯兵。
卫尉官吏:
卫尉卿, 秩俸中二千石, 银印青绶。
卫尉丞, 秩俸千石, 卫尉卿助手。
公车司令, 秩俸六百石, 掌殿司马门,夜缴宫中。
南宫卫士令,秩俸六百石,
南宫卫士丞,
南宫卫士员吏,
南宫卫士,
北宫卫士令,秩俸六百石
北宫卫士丞,
北宫卫士员吏,
北宫卫士,
卫尉员吏,
卫尉卫士,
左都侯, 秩俸六百石, 掌剑戟,缴巡宫。
右都侯, 秩俸六百石,
宫殿掖门司马,秩俸比千石。
4,太仆
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及牲畜事务。
太仆官吏:
太仆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掌车马,天子每出,负责安排前后的礼仪队伍。
太仆丞,
太厩令,
太厩丞,
太厩尉;
未央令,
未央丞,
未央尉;
家马令,
家马丞,
家马尉;
边郡六牧师苑令,
边郡六牧师苑丞;
考工令, 秩俸六百石, 制作兵器,弓弩刀铠。
考工左丞, 协助考工令。
考工右丞, 协助考工令。
5,廷尉
廷尉主管刑法和监狱以及审判案件。
廷尉官吏:
廷尉,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廷尉丞,
廷尉左监,
廷尉右监,
廷尉左平,
廷尉右平,
廷尉正。
6,大鸿胪
大鸿胪,原称为典客,景帝中六年更名为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
大鸿胪分管边区少数民族事务和诸王列侯朝聘事务。
大鸿胪官吏:
大鸿胪,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鸿胪文学,
大行治礼丞,
大行卒史,
行人,
翻译,
主客。
7,宗正
宗正主管皇室的宗室事务,皇帝,诸侯王,外戚男女的姻亲嫡庶等关系都由宗正来记录。
宗正官吏:
宗正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宗正丞, 秩俸比千石,
宗正员吏,
公主家令,
公主丞。
8,大司农
大司农主管全国的赋税钱财,是汉朝的中央政府财政部,凡国家财政开支,军国的用度,诸如田租,口赋,盐铁专卖,均输漕运,货币管理等都由大司农管理。
大司农官吏:
大司农,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大司农丞,秩俸千石, 掌财政收支的统计财会事。
大司农部丞, 共有是三人,负责十三州事务。
治粟都尉,
太仓令,
太仓丞;
均输令,
均输丞;
平淮令,
平淮丞;
都内令,
都内丞;
籍田令,
籍田丞;
斡官令,
斡官丞;
盐市令,
盐市丞;
郡国盐铁官,
常平仓官,
大司农史,
稻田使者,
郡国农官,
榷沽官。
9,少府
少府主管皇室的财钱和皇帝的衣食住行等各项事务以及山海池泽之税。
少府机构官吏:
官名 俸禄 职掌
少府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掌山河池泽之税,以供皇室之用。
少府丞, 秩俸比一千石, 辅佐少府卿治事。
符节令, 秩俸六百石, 率符节台,主符节事。
兰台属官:
御史中丞,秩俸一千石, 领殿中兰台,掌图书秘籍,受公卿奏事,纠举不法。
侍御史, 秩俸六百石, 分五曹办事。
御史员, 秩俸六百石, 留台治百官。
尚书属官:
尚书令, 秩俸一千石, 掌皇上的奏章及出纳。
尚书仆射,秩俸六百石, 主章奏文书,尚书令不在时,可代行时。
尚书丞, 秩俸四百石, 佐尚书仆射。
侍曹尚书, 主丞相御史事。
二千石曹尚书, 主刺史二千石事。
户曹尚书, 主吏民上书事。
客曹尚书, 主外国四夷事。
三公尚书, 主断狱事。
太医令, 秩俸六百石, 掌诸医。
协律都尉, 掌校正乐律。
供皇帝服御诸令丞属官:
织室令, 主织。
东园匠令, 做陵内器物,有十六丞。
钩盾令, 主近苑囿。
尚方令, 主作器物。
尚书待治, 尚书令的属官。
御府令, 主天子衣服。
采珍宝金玉令, 主才珠宝金玉。
太官令, 主膳食,属官有尚食,尚席,食监三丞。
汤官令, 主饼饵。
导官令, 主择米。
若卢令, 主藏兵器。
水衡都尉, 掌上林苑,有五丞。
水衡都尉丞, 协助水衡都尉。
上林令, 主上林,有八丞,十二尉。
均输令, 有四丞。
均输丞, 协助均输令。
御羞令,
禁圃令,
辑濯令,
钟官令, 主铸钱。
技巧令,
六厩令, 掌天子六厩。
辩铜令, 主分辨铜之种类。
黄门令丞属官:
黄门令, 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中黄门, 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黄门驸马, 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中谒者, 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黄门署长, 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三,除九卿外的其他诸卿
1,执金吾
执金吾领京师北军,掌京师徼循。
执金吾的官吏:
执金吾, 秩俸二千石。
中垒令,
中垒丞;
寺令,
寺丞;
武库令,
武库丞;
都般令,
都般丞;
式道左中侯,
式道左中丞;
式道右中侯,
式道右中丞;
左京辅都尉,
左京辅都尉丞;
右京辅都尉,
右京辅都尉丞。
2,将作大匠
将作大匠,原为将作少府,本是从少府中分离出来,主要是掌治宫室。
将作大匠的官员:
将作大匠,秩俸二千石,银印青绶。
石库,
东园主章,
六章长丞,
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
3,大长秋
大长秋是后宫皇后的官署,秩俸二千石。
4,右扶风
右扶风,原名为都尉,是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5,京兆尹
京兆尹,原名为内史或是右内史。是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6,左冯翊。
左冯翊,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四,郡国
汉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郡国同级。
郡国的编制:
郡守, 秩俸二千石, 掌一郡大小事。
国相, 秩俸二千石, 掌一国大小事。
都尉, 比二千石,
郡丞, 秩俸六百石,
长史, 秩俸六百石,
功曹史,
五官掾,
督邮,
郡府属官:
主记事掾史, 主录记事。
录事掾史, 主记。
奏事掾史, 主奏议事。
少府史, 总典守相私家财务出纳。
门下督贼曹, 主兵卫,巡查侍从。
门下贼曹, 主侍卫。
府门亭长, 主守卫。
门下议曹史, 主谋议。
门下掾, 杂务人员。
门下史, 杂务人员。
门下书佐, 杂务人员。
门下小吏, 杂务人员。
民政官员:
户曹掾史, 主民户,祭祀,农桑。
田曹掾史, 主垦埴畜养。
水曹掾史, 郡国水利人员。
时曹掾史, 主时节祭祀。
比曹掾史, 主郡内财物,尾数之检核。
财政官员:
仓曹掾史, 主仓谷事。
金曹掾史, 主货币盐铁事。
计曹掾史, 主上计之事。
市掾, 主市政。
兵政官员:
兵曹掾史, 主兵事。
尉曹掾史, 主徒卒转运事。
政法官员:
贼曹掾史, 主盗贼事。
塞曹掾史, 掌边塞之职。
贼捕掾, 主捕盗贼。
决曹掾史, 断罪决狱。
辞曹掾史, 主辟讼事。
交通官员:
督邮掾, 主奉诏系捕,录送囚徒,催租点兵。
法曹掾史, 主邮驿。
漕曹掾史, 主漕运粮草事。
教育卫生官员:
学官掾史, 主郡学校事。
郡掾祭酒, 主教育。
学经师, 主教育。
文学史, 主教育。
医曹掾史, 主医药事。
五,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与郡国同级,掌管西域各国。
西域都护府官吏:
西域都护, 秩俸二千石,
西域都护副较尉,秩俸比二千石,
西域都护丞,
西域都护司马,
西域都护候,
西域都护千人。
六,县制
县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汉朝在郡以下设县,大县(万户以上)设县令,小县(万户以下)设县长,都是一县的最高长官。与县同一个级别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道,国,邑。国是侯国;邑是皇后,皇太后,公主的封地;境内有少数民族居住的称为道。
县官员:
县令, 秩俸为一千石至六百石,管辖县内的所有政务。
县长, 秩俸五百石至三百石, 管辖县内的所有政务。
功曹史, 总揆众事。
县尉, 秩俸四百石至二百石, 掌县军事。
县丞, 秩俸四百石至二百石,
主簿, 县府门长,官众事。
廷掾, 督乡事。
主记室, 管文书。
少府, 主财用。
门下游缴,
门下贼曹, 主兵卫。
门下议曹, 参议诸事。
门下掾史,
闾师。
县佐,
县史, 秩俸百石以下。
七,县以下的机构
县以下的基层机构是乡,里,亭。
汉制是十里一亭,十亭一乡。
乡官主要有三老。蔷夫,游缴。三老掌教化,蔷夫掌一乡之行政,兼收赋税,游缴捕盗贼,官治安。
乡下有里,什,伍。里设里长,什设什长,伍设伍长,亭设亭长,秩俸百石以下。
汉朝郡:
名称 治所
京兆尹, 长安
右扶风, 长安。
左冯翊, 长安。
河南郡, 雒阳。
东郡, 濮阳。
颖川郡, 阳翟。
汝南郡, 平舆。
沛郡, 相。
南阳郡, 宛。
琅琊郡, 东武。
东海郡, 郯。
会稽郡, 吴。
豫章郡, 南昌。
南海郡, 番禺。
交趾郡, 赢偻。
日南郡, 西卷
蜀郡, 成都。
益州郡, 滇池。
武威郡, 姑藏。
张掖郡, 觖得。
敦煌郡, 敦煌。
太原郡, 晋阳。
涿郡, 涿。
西域都护府, 乌垒。
渤海郡, 浮阳。
辽东郡, 襄平。
乐浪郡, 朝鲜。
)大将军:地位崇高,位上公,武帝后大将军同为大司马。韩信、窦婴、卫青、霍光、王凤先后担任此职。
2)骠骑将军:武帝元狩二年置,与大将军同列大司马。霍去病曾任此职。
3)车骑将军:汉高帝时就有,靳歙、卫青、张安世、王音等曾任此职,掌宫卫禁军。4)卫将军:汉高帝时就有,王恬启、宋昌、张安世等曾任此职,掌南北军。
5)上将军:吕后七年时以吕禄为之。
6)前将军:武帝时赵信、李广曾为之。
7)左将军:武帝时公孙贺、荀彘曾为之。
8)右将军:武帝时苏建、赵食其曾为之。
9)后将军:武帝时李广、曹襄曾为之。
10)中将军:武帝时公孙敖曾为之。
11)游击将军:汉高帝时就有,陈豨、苏建、韩说曾为之。
12)复土将军:文帝七年以张武为之。
13)将屯将军:文帝七年以属国悍为之,武帝时王恢为之。
14)骁骑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李广为之。
15)护军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韩安国为之,诸将皆属之。
16)轻车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公孙贺为之,后李蔡曾任此职。
17)材官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太中大夫李息为之。
18)骑将军:武帝元光年间以公孙敖为之。
19)伏波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路博德为之,击南越。
20)楼船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杨仆为之,先后击南越、朝鲜。
21)戈船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归义越侯严为之,击南越。
22)下濑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归义越侯甲为之,击南越。
23)横海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韩说为之。
24)浮沮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公孙贺为之。
25)匈河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赵破奴为之。
26)十二部将军:武帝元封元年置十二部将军伐匈奴(?)。
27)拔胡将军:武帝元封四年以郭昌为之。
28)因杅将军:武帝太初元年以公孙敖为之,因杅为地名。
29)贰师将军:武帝太初元年以李广利为之,征大宛。因贰师城而得名。
30)浚稽将军:武帝太初二年以赵破奴为之,征匈奴。因浚稽山而得名。
31)强弩将军:武帝时李沮曾以左内史为之。
32)度辽将军:昭帝元凤三年以中郎将范明友为之,因度辽水而得名。
33)虎牙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田顺为之。
34)蒲类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赵充国为之,因蒲类泽而得名。
35)祈连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田广明为之,因山得名。
36)破羌将军:宣帝神爵元年以辛武贤为之。
37)护羌将军:王尊曾为之。
38)奋威将军:元帝永光二年以太常任千秋为之。
39)建威将军:元帝永光二年以韩次君为之。
40)步兵将军:平帝元始五年以执金吾王骏为之。
41)文成将军:武帝元狩中,以少翁为之。
42)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元鼎四年,拜栾大五利将军,并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
43)天道将军:封禅书中说,天子刻玉印为“天道将军”。
2、新莽将军名号: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官职改动甚多。新朝以四辅、三公、四将为十一公,其中四将为更始将军(曾改宁始将军)、卫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另设置不少杂号将军,如:司命将军、五威将军(五威中城、前关、左关、右关、后关将军)、九武将军(九人,均以武为号)、虎贲将军、厌难将军、震狄将军、振武将军、平狄将军、相威将军、镇远将军、诛貉将军、讨秽将军、奋武将军、定胡将军、田禾将军、著武将军、平蛮将军、填外将军、捕盗将军等。
王莽始建国三年,曾令七公(太师、太傅、国师、国将、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六卿(纳言、作士、秩宗、典乐、共工、予虞)号皆兼称将军。地皇元年又设前后左右中五大司马之位,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郡卒正、连帅、大尹为偏将军,属令长裨将军,县宰为校尉。
3、东汉将军名号:
东汉大致沿袭西汉,将军可大致分为重号将军与杂号将军。重号将军不常置,比公者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职;位上卿者有前后左右将军等。光武帝时,吴汉以大将军为大司马,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公下。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有贤才,以为骠骑将军;以王故,位在公上,数年后罢。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马防行车骑将军征之,还后罢。和帝即位,以舅窦宪为车骑将军,征匈奴,位在公下;还复有功,迁大将军,位在公上;复征西羌,还免官,罢。安帝即位,西羌寇乱,复以舅邓骘为车骑将军征之,还迁大将军,位如宪,数年复罢。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宝为大将军,常在京都。顺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继为大将军,如三公。以后,大将军常录尚书事,东汉外戚多以此职而秉朝政,如梁冀、窦武、何进等。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初为大将军,后让大将军位与袁绍。除以上将军外,明帝初所置的度辽将军,职掌护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以后数有不安,遂为常守。
东汉前后的杂号将军甚多,皆主征伐,事讫皆罢。杂号将军中加“大”者权力也大,常节制数路将军。有史可查的东汉杂号将军以及担任人员有:
骠骑大将军(杜茂、景丹)、建威大将军(耿弇)、建义大将军(朱佑)、强弩大将军(陈俊)、虎牙大将军(盖延)、征南大将军(岑彭)、征西大将军(冯异)、河西大将军(窦融)、西州大将军(隗嚣)、横野大将军(王常);骁骑将军(刘振、樊崇、刘歆、刘喜)、建威将军(邓寻)、振威将军(宋登、马武)、强弩将军(陈俊)、积弩将军(马音、傅俊)、积射将军(焦进)、征西将军(耿秉、马贤、司马钧)、征虏将军(祭遵)、诛虏将军(刘隆、王霸)、捕虏将军(马武)、威虏将军(冯骏)、越骑将军(刘宏)、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康)、辅威将军(臧宫)、武威将军(刘尚)、武锋将军(竺曾)、平狄(一作平敌)将军(庞萌、朱鲔、孙咸)、赤眉将军(耿欣)、中坚将军(杜茂)、宣德将军(梁统)、伏波将军(马援)、汉忠将军(王常)、度辽将军(明帝以后常置)、荡寇将军(周盛)、讨虏将军(王霸)、破虏将军(邓奉、贾复、董卓)、破奸将军(侯进)、刺奸将军(祭遵)、游击将军(邓隆)、楼船将军(段志)、孟津将军(冯异)、都护将军(贾复)、扬化将军(坚镡)、忠义将军(陆康)、扬武将军(马成)、威寇将军(杨茂)、偏将军(王霸)、兴义将军(杨奉)、安集将军(董承)等。
其实以上这些还很不完全,据《通典》记载,还有征东将军(汉献帝初平三年以马腾为之,或云以张辽为之)、征南将军(汉光武建武二年置,以冯异为之)、镇东将军(后汉末曹操为之)、镇南将军(后汉刘表为之)、镇西将军(后汉刘表为之)、安东将军(后汉陶谦、曹休曾为之)、安南将军(光武元午以岑彭为之)、安西将军(后汉末段煨为之)、平北将军(汉献帝以张燕为之)、鹰扬将军(后汉建安中魏武以曹洪为之)、讨逆将军(后汉末以孙策为之、凌江将军(后汉置,以罗献为之)等等。
吕太后是高祖微低贱时的妻子,生了孝惠帝和女儿鲁元太后。等到高祖做汉王时,在定陶得到戚姬,她很受高祖宠爱,生了赵隐王如意。孝惠帝为人仁慈柔弱,高祖认为不像自己,常常想废掉太子,另立戚姬的儿子如意,认为如意和自己相似。戚姬受到宠幸,常常跟随高祖前往关东,日夜哭泣,想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取代原来的太子。吕后年龄大了,经常留守,很少见到高祖,关系日益疏远。如意封为赵王后,有好多次几乎取代太子,幸亏大臣进谏,再加上留侯的计策,太子才没有被废掉。
吕后吕后为人刚强坚毅,助高祖平定天下,诛杀大臣,多是得力于吕后。吕后有两个哥哥,都是将军。大哥周吕侯殉职,封他的儿子吕台为郦侯,吕产为交侯;二哥吕释之封为建成侯。
高祖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死于长乐宫,太子继承皇帝这一名号,登上帝位。这时高祖有八个儿子:长子刘肥,是孝惠帝的哥哥,与孝惠帝不同母,封为齐王;其余的都是孝惠帝的弟弟,戚姬的儿子刘如意封为赵王,薄夫人的儿子刘恒封为代王,其他姬妾生的儿子刘恢封为梁王,刘友封为淮阳王,刘长封为淮南王,刘建封为燕王。高祖的弟弟刘交封为楚王,哥哥的儿子刘濞封为吴王。非刘氏子弟功臣番君吴芮的儿子吴臣封为长沙王。
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儿子赵王,后来就下命令把戚夫人囚禁永巷,而后又召赵王来都城。使者往返了好几次,赵相建平侯周昌对使者说:“高帝把赵王托付给我,赵王现在年龄还小。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起杀死,我不敢送走赵王。况且赵王也病了,不能奉诏前往。”吕后大怒,就派人召赵相来都城的时候。赵相被召至长安,就派人再去召赵王。赵王来了,还没有到达都城。孝惠帝为人仁慈,知道太后发怒后,亲自到霸上迎接赵王,和赵王一起回到宫里,与赵王同饮食,共起居。太后想要杀害赵王,找不到机会。
孝惠帝元年十二月,孝惠帝早晨出去打猎。赵王年龄小,不能早起。太后听说赵王单独一人在家,就派人拿着毒酒给他喝。等到天亮,孝惠帝回来时,赵王已经死了。于是就把淮阳王刘友迁为赵王。
次年夏天,孝惠帝下诏追谥郦侯的父亲为令武侯。太后砍断了戚夫人的手脚,挖掉了她的眼睛,用火熏烧她的耳朵,又给她喝哑药,让她住在猪圈里,起了个名字叫“人彘”。过了几天,就让孝惠帝去观看人彘。孝惠帝看到后,经过询问,才知道这是戚夫人,于是就放声大哭,由此得了病,一年多不能起来。他派人去见太后说:“这不是人所做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终究不能治理天下。”从此孝惠帝天天饮酒玩乐,不去听理朝政,所以身患疾病。
二年,楚元王、齐悼惠王都来朝见。十月,孝惠帝和齐王在太后面前设宴饮酒,孝惠帝认为齐王是兄长,把他安排在上首的位置,如同普通百姓的礼节。太后很生气,就让人倒了两杯毒酒,放在前面,要齐王起来饮酒祝寿。齐王起来,孝惠帝也站了起来,拿过酒杯想一起向太后祝寿。太后大为惊慌,亲自起来倒掉孝惠帝杯子里的酒。齐王感到奇怪,就不敢喝下这杯酒,假装酒醉走开了。后来一问,才知道是毒酒。齐王很害怕,自认为不能从长安脱身,心里非常忧虑。齐内史士劝齐王说:“太后只生有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如今你拥有七十多个城邑,而公主才拥有数城。你如果把一个郡献给太后,作为公主的汤沐邑,太后一定会高兴,你也一定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于是齐王就献上了城阳郡,尊崇公主为王太后。吕后很高兴,答应了齐王的请求,就在齐王官邸摆酒设宴,高高兴兴地喝了一席酒。酒宴结束后,让齐王返回了封国。
三年,开始修筑长安城。四年,修完了一半。五年六年,全部完工。诸侯来京城聚合。十月,诸侯向皇帝朝贺。
七年秋天八月十二日,孝惠帝去世。发丧时,太后哭了,但没流眼泪。留侯的儿子张辟强做侍中,当时十五岁,他对丞相说:“太后只有孝惠帝这么一个儿子,现在去世了,她并不悲伤,你知道其中的缘因吗?”丞相说:“是什么缘故?”张辟强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惧怕你们这些大臣。你现在要求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帅南北军,等到吕氏一帮人都进入朝廷,在朝廷中掌握实权,如此太后才能心安,你们这些大臣才能摆脱灾难。”丞相按照张辟强的计策去做了。太后很高兴,她的哭声才哀痛起来。吕氏的权势从此开始崛起。于是她对天下实行大赦。九月五日,安葬了孝惠帝。太子即位做了皇帝,拜谒高祖的陵庙。元年,朝廷的号令全部出自太后。
太后代行皇帝的职权,打算封吕氏子弟为王,先询问右丞相王陵。王陵说:“高帝杀白马和大臣们盟誓说:‘不是刘氏子弟而称王的,天下人一起消灭他。’现在封吕氏子弟为王,是违背盟誓的。”太后很不高兴。询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周勃等人回答说:“高帝平定天下,封子弟为王,如今太后临朝称制,封弟兄和吕氏子弟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太后高兴起来,退朝回宫。王陵责备陈平、绛侯说:“当初和高帝歃血盟誓,难道你们不在场吗?现在高帝死了,太后以女主临朝,意欲封吕氏子弟为王,你们却想要阿谀逢迎,背弃盟誓,死后有什么脸面到九泉之下去见高帝?”陈平、绛侯说:“今天在太后面前公开反对,当朝力争,我们不如你;要说保全国家,保住刘氏后代的君王地位,你又不如我们了。”王陵无言以对。
十一月,太后想要罢免王陵,就拜他为皇帝的太傅,剥夺了他的丞相的职权。于是,王陵称说有病,被免官回家。然后以左丞相陈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左丞相不管理政务,只是让他监督宫中事情,好像郎中令一样。因此,审食其受到太后宠幸,常常决断政务,公卿大臣都依靠他来决定重要的事情。接着他又追尊郦侯的父亲为悼武王,打算以此作为封吕氏子弟为王的开端。
四月,太后打算封吕氏子弟为侯,就先封高祖的功臣郎中令冯无择为博城侯。鲁元公主死后,赐谥为鲁元太后。她的儿子被封为鲁王。鲁王的父亲就是宣平侯张敖。封齐悼惠王的儿子刘章为朱虚侯,把吕禄的女儿嫁给他。齐丞相齐寿被封为平定侯,少府阳成延被封为梧侯。接着就封吕种为沛侯,吕平为扶柳侯,张买为南宫侯。
太后想要封吕氏子弟为王,先立孝惠帝后宫所生的儿子刘强为淮阳王,刘不疑为常山王,刘山为襄城侯,刘朝为轵侯,刘武为壶关侯。太后以微言暗示大臣,大臣请求封郦侯吕台为吕王,太后答应了。建成康侯吕释之去世,袭封的儿子有罪,被废黜了,便封他的弟弟吕禄为胡陵侯,作为继承康侯的后代。
二年,常山王死了,让他的弟弟襄城侯刘山为常山王,改名刘义。十一月,吕王吕台死了,谥为肃王,太子吕嘉代立为王。三年,没有发生重大的事情。四年,封吕姨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此外又封诸侯丞相五人为侯。
宣平侯的女儿为孝惠皇后的时候,没有儿子,假装怀孕在身,偷偷抱来一个美人生的儿子称作自己生的儿子,然后杀死了孩子的母亲,立这个孩子为太子。孝惠帝死了,太子即位为皇帝。皇帝长大了,听说他的亲生母亲已经死了,他不是皇后所生,便放出话来说:“母后怎么能杀死我的生身之母,而把我称作她的儿子?我还没有长大,长大了就要造她的反。”太后听到这话,深为忧虑,怕他叛变,就把他幽禁在永巷中,就说皇帝病得很厉害,左右的侍臣也见不到皇帝。
太后说:“凡是据有天下治理万民百姓的人,像天一样覆盖一切,像地一样容纳万物。皇帝怀有欢爱的心情来抚慰百姓,百姓快乐地侍奉皇帝,上下感情欣然交融,天下就能平安。现在皇帝久病不愈,以至于迷惑昏乱,不能做皇帝的继承人来奉祀宗庙,把天下托付给他是不明智的,应该找人取代他。”大臣们都赞同说:“皇太后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安定宗庙社稷,考虑得真是深远,我们全体叩头,奉行你的诏令。”皇帝被废除了,太后暗中杀害了他。
五月十一日,立常山王刘义为皇帝,改名叫弘。不改年号称元年,是因为这时太后专制天下。她以轵侯刘朝为常山王。设置太尉这一官职,以绛侯周勃为太尉。五年八月,淮阳王死了,封他的弟弟壶关侯刘武为淮阳王。六年十月,太后说吕王吕嘉平常骄横放纵,废掉了他,以肃王吕台的弟弟吕产为吕王。夏天,大赦天下。又封齐悼惠王的儿子刘兴居为东牟侯。
七年正月,太后召赵王刘友来都城。刘友娶了吕氏的女儿为王后,却不喜欢她,而喜欢其他的姬妾。吕氏的这个女儿心怀嫉妒,气愤地走到太后那里说他的坏话,诬告他犯了罪,说赵王说过“吕氏怎么能封王!太后百岁以后,我一定要消灭他们”。太后大怒,因此召赵王来都城。赵王来到都城,把他安置在官邸,不接见他,命令卫士围困起来,不给他吃的东西。他的有的臣属偷偷地给他送饭吃,发觉后就抓来论罪。赵王饿了,就唱起歌来:“诸吕专权啊,刘氏岌岌可危!胁迫王侯啊,硬要我娶吕氏女为妃。我妃嫉妒啊,诬蔑我犯罪。谗女乱国啊,在上的人竟然不醒悟。我没有忠臣啊,不然为什么我失去了自己的封国?自杀荒野啊,苍天办事可要公直!唉呀无可后悔啊,宁愿早点刎颈自裁。为王而饿死啊,有谁怜悯我!吕氏无理啊,只好托上天为我报仇。”十八日,赵王被幽禁而死,就用一般民众的礼仪把他埋葬在长安百姓的坟墓旁边。
三十日,日食,白天昏暗。太后很厌恶,心里闷闷不乐,就对左右随侍人员说:“这是因为我的缘故吧。”
二月,太后调换梁王刘恢为赵王。吕王吕产封为梁王,梁王不去封国就任,留在都城做皇帝的太傅。立皇帝的儿子平昌侯刘太为吕王。把梁改名为吕,吕改名为济川。太后的妹妹吕姨有一个女儿是营陵侯刘泽的妻子,刘泽为大将军。太后封吕氏子弟为王,害怕自己死后刘将军作乱,就以刘泽为琅邪王,来让他宽心。
梁王刘恢被迁徙到赵国称王,心里很不高兴。太后把吕产的女儿作为赵王的王后。王后的随侍官员都是吕氏家族人,他们专权用事,暗中监视赵王,赵王就不能为所欲为。赵王有一个宠爱的姬妾,王后派人使用毒酒把她杀害了。于是赵王作了诗歌四章,让乐工歌唱。赵王深为悲伤,在六月就自杀了。太后听到这件事,认为赵王为了女人背弃了宗庙的礼教,不再让他的后人继承王位。
宣平侯张敖死了,因为他的儿子张偃为鲁王,所以赐给张敖的谥号为鲁元王。
秋天,太后派使者告诉代王,想要把他迁移到赵地为王。代王谢绝了,希望守卫代国边地。
太傅吕产、丞相陈平等人都说,武信侯吕禄的侯位在上,次序排列在第一,请立为赵王。太后答应了,追尊吕禄的父亲康侯为赵昭王。九月,燕灵王刘建死了,他有一个美人生的儿子,太后派人杀死了这个儿子,燕灵王就没有后嗣,王国被废除了。八年十月,立吕肃王的儿子东平侯吕通为燕王,封吕通的弟弟吕庄为东平侯。
三月,吕后举行祀祭,回来路过轵道,看见一个东西好像黑狗,盘踞在高后的腋下,忽然又看不到了。占卜后,说是赵王如意作祟,于是高后腋下得了毛病。
高后因为外孙鲁元王张偃年幼,过早地失去了父母,孤零零的,势力薄弱,就封张敖前妾的两个儿子为侯,张侈封为新都侯,张寿封为乐昌侯,以此来辅助鲁元王张偃。又封中大谒者张释为建陵侯,吕荣为祝兹侯。那些在宫中由宦官担任的令、丞,都封为关内侯,每食邑五百户。
七月,高后病情恶化,就命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率北军;吕王吕产统率南军。吕太后告诫吕产、吕禄说:“高帝平定天下后,和大臣们约定,说是‘不是刘氏子弟而称王的,天下人一起消灭他’。如今吕氏为王,大臣们愤愤不平。我快死了,皇帝年龄还小,恐怕大臣们要发动叛乱。你们一定要掌握军队,保卫宫廷,千万别给我送丧,不要被人所牵制。”八月一日,高后死了,留下诏书赏赐诸侯王每人黄金一千斤,将、相、列侯、郎、吏都根据官位赏赐黄金。大赦天下。以吕王吕产为相国,以吕禄的女儿为皇后。
高后埋葬以后,以左丞相审食其为皇帝的太傅。
朱虚侯刘章很有力气,东牟侯刘兴居是他的弟弟,他们都是齐哀王的弟弟,居住在长安。当时,吕氏一伙人专权用事,想要作乱,但畏惧昔日高帝的大臣绛侯、灌婴等人,没有敢于轻举妄动。朱虚侯的妻子是吕禄的女儿,暗中知道他们的阴谋。他怕被杀害,就私下派人告诉他的哥哥齐王,想让他发兵西进,诛除吕氏子弟而自立为帝。朱虚侯打算和大臣们在内地与齐王相呼应。齐王想要发兵,他的丞相不肯答应。八月二十六日,齐王准备派人杀死丞相,丞相召平反叛,打算举兵围攻齐王,齐王乘机杀死了他的丞相,于是发兵东进,采用欺诈的方法夺取了琅邪王的军队,两支军队都由他统率着向西进军。
齐王写信给诸侯王说:“高帝平定天下,封子弟为王,悼惠王封在齐地为王。悼惠王去世后,孝惠帝派留侯张良立我为齐王。孝惠帝去世,高后执政,她年纪大了,听从吕氏一伙人的意见,擅自废立皇帝,又接连杀害了三个赵王,废除了梁国、赵国、燕国,用来封吕氏子弟为王,齐国也被瓜分为四个,忠臣进言劝诫,高后迷惑昏乱,不肯接受。如今高后去世,而皇帝年龄还小,不能治理天下,只有依赖大臣、诸侯。而吕氏一伙人擅自尊崇自己的职位,聚集军队,以壮威严,胁迫列侯忠臣,假藉诏命,号令天下,因此刘氏宗庙危险。我率领军队到朝廷去除掉那些不应当为王的人。”
汉朝廷听到了这一消息,相国吕产等人就派遣颍阴侯灌婴带领军队去攻打齐王。灌婴到了荥阳,就和人商量说:“吕氏一伙人在关中控制了军队,想要消灭刘氏而自立为皇帝。如果现在我打垮齐国的军队回去复命,这就更加壮大了吕氏的势力。”于是灌婴屯兵荥阳,派使者告谕齐王和各国诸侯,要同他们联合在一起,等待吕氏叛乱,共同除掉吕氏。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把军队撤回到齐国的西部边界,等待消息,按约定行事。
吕禄、吕产想要在关中发动叛乱,但是在内害怕绛侯、朱虚侯等人,在外畏惧齐国、楚国的军队,又担心灌婴叛变,准备等到灌婴的军队与齐国的军队交兵后再发动叛乱。这时,名义上是少帝弟弟的济川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和吕后外孙鲁元王,都因年幼没有就位,住在长安。赵王吕禄、梁王吕产各自统兵住在南北军,他们都是吕氏的人。列侯群臣没有人感到一定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太尉绛侯周勃不能进入军营掌握兵权。曲周侯郦商年老多病,他的儿子郦寄和吕禄很友好。绛侯就和丞相陈平商量计策,派人劫持郦商,让他的儿子郦寄去欺骗吕禄,说:“高帝和吕后共同平定天下,刘氏被封了九个王,吕氏被封了三个王,都是大臣们议定的,这件事情已经向诸侯通告,诸侯都认为是妥当的。如今太后死了,皇帝年幼,而你佩带赵王印绶,不赶快回国守卫国土,身为上将军,却率领军队留在这里,被大臣和诸侯所猜疑。你为何不归还将军印绶,把军队交给太尉?并请梁王归还相国印绶,和大臣们订立盟约,前往自己的封国,这样齐王必定息兵,大臣能够安定,你可以高枕无忧,称王千里,这有利于子孙万代。”
吕禄相信郦寄的建议,准备交还将军印绶,把军队归属太尉。派人去告诉吕产和吕氏宗族的老人,他们有的认为妥当,有的说是不妥当,犹犹豫豫,主意没有决定下来。吕禄很相信郦寄,时常和他出去游猎。有一次经过姑母吕姨家告诉她此事,吕姨大怒,说:“你身为将军而放弃军队,吕氏宗族将会无安身立命的地方了。”于是拿出全部珠玉宝器抛散堂下,说:“不要替别人看守这些东西了。”
左丞相审食其被罢免。
八月十日早晨,代行御史大夫职务的平阳侯曹窋,与相国吕产商量事情。郎中令贾寿去齐国出使回来,指责吕产说:“你不早些去自己的封国,现在即使想走,还能走得了吗?”他把灌婴与齐、楚联合起来,准备诛除吕氏宗族的事情全部告诉了吕产,催促吕产急速进入宫廷。平阳侯听到了这些话,就骑马跑去报告了丞相和太尉。太尉想要进入北军,但无法进去。襄平侯纪通主管符节,太尉就让他持节假传诏令,使太尉进入北军。太尉又让郦寄和典客刘揭先劝告吕禄说:“皇帝派太尉统率北军,想让你去自己的封国,赶快归还将军印绶,离开这里,不然的话,就要发生大祸。”吕禄认为郦寄不会欺骗自己,就解下印绶交给典客,把兵权交给了太尉。太尉掌握兵权后进入军门,下令军中说:“拥护吕氏的袒露右臂,拥护刘氏的袒露左臂。”军中士卒都袒露左臂,拥护刘氏。原来太尉快到北军时,将军吕禄已经解下印绶离开了,于是太尉统率了北军。
然而还有南军没有控制。平阳侯听到了贾寿对吕产说的一些话,把吕产的阴谋告诉了丞相陈平,丞相陈平就找来朱虚侯协助太尉。太尉让朱虚侯监守营门。派平阳侯告诉太尉:“不要让相国吕产进入殿门。”吕产不知道吕禄已经离开北军,就进入未央宫,想要作乱,但是没有办法进入殿门,在那里徘徊。平阳侯担心不能取胜,骑马跑去把情况告诉了太尉。太尉还怕战胜不了吕氏一伙人,因此没有敢公开宣言诛灭吕氏,就调遣朱虚侯,对他说:“赶快进入宫廷保护皇帝。”朱虚侯要一些兵力,太尉拨给他士卒一千多人。朱虚侯进入未央宫大门,看见吕产在宫廷中。黄昏的时候,就进攻吕产,吕产逃走了。这时天空刮起了大风,因此吕产的随从官吏一片混乱,不敢抵抗。朱虚侯追赶吕产,把他杀死在郎中令官府的厕所里。
朱虚侯已经杀死了吕产,皇帝派谒者持节慰劳朱虚侯。朱虚侯想要把节信夺过来,谒者不答应,朱虚侯就和他一起乘车,利用节信驱车飞奔,杀了长乐宫卫尉吕更始。回来时,驱车进入北军,报告了太尉。太尉起身向朱虚侯拜贺说:“我们所担心的只是吕产,现在已经把他杀死,天下大局已定。”随即派人分别把吕氏男男女女逮捕起来,无论老少,全部处死。九月十一日,捕获吕禄将他斩首,用鞭子和棍棒打死了吕姨。派人诛杀了燕王吕通,废黜了鲁王张偃。九月十二日,又封皇帝的太傅审食其为左丞相。九月十八日,迁徙济川王为梁王,立赵幽王的儿子刘遂为赵王。派遣朱虚侯刘章把诛除吕氏的事情告诉齐王,让他撤回军队。灌婴的军队也从荥阳收兵回到都城。
大臣们互相商量说:“少帝、梁王、淮阳王和常山王,都不是孝惠帝真正的儿子。吕后使用诈骗手段把别人的儿子称作孝惠帝的儿子,杀掉孩子的母亲,养育在后宫,让孝惠帝当作自己的儿子,立为皇帝的继承人和封为诸王,以此来加强吕氏的势力。现在已经全部消灭了吕氏宗族,如果让他们所立的人当皇帝,等到长大掌权,我们这些人就要被杀戮无遗。不如从诸王中选择一个最贤明的立为皇帝。”有的说“齐悼惠王是高帝的长子,现在他的嫡子为齐王,从亲疏嫡庶方面探本求源,齐王是高帝的嫡长孙,可以立为皇帝”。大臣们都说:“吕氏以外戚的身分秉权作恶,几乎颠覆了刘氏宗庙,摧残功臣。现在齐王外祖母家的驷钧,是个坏人,如果立齐王为皇帝,就会再出现一个吕氏。”想立淮南王,又认为他年轻,外祖母家也很凶恶。大家就说:“代王是高帝现今在世的儿子之一,排行最长,为人仁孝宽厚。太后薄氏的家族谨慎善良。而且立排行最长的本来就名正言顺,再加上代王以仁孝闻名天下,立为皇帝是完全妥当的。”
于是就一起暗地里派人召代王来都城。代王派人辞谢。使者第二次去迎接,然后代王才乘着六匹马拉的传车启程,闰九月底巳酉,到达了长安,住在代王的官邸。大臣们都前往拜见,向代王献上天子印玺,一致尊立代王为天子。代王一再推让,大臣们坚持自己的请求,代王终于答应了。
东牟侯刘兴居说:“诛除吕氏我没有功劳,那么请代王让我来清理宫廷。”他就和太仆汝阴侯滕公进入宫内,上前对少帝说:“你不是刘氏的人,不应当立为皇帝。”于是回头命令少帝左右执戟的侍卫放下武器离开。有几个人不肯放下武器,宦官的首领张泽去讲了讲,他们才放下了武器,滕公就叫来车载着少帝出了宫廷。少帝说:“你想把我拉到哪里去?”滕公说:“出去住。”少帝被安置在少府住宿。接着使用天子的礼仪,去代王官邸迎接代王。向代王报告说:“宫内已经清理过了。”代王当天晚上进入未央宫。有十名谒者持戟守卫正门,说:“天子在这里,你进去干什么?”代王把情况告诉了太尉。太尉前往作了说明,十名谒者都放下武器离开了。代王随即入宫听理政事。这天夜里,官吏分头把梁王、淮阳王、常山王和少帝杀死在他们的官邸。
代王立为天子。在位二十三年去世,谥为孝文皇帝。
我认为,孝惠皇帝和吕后当朝之时,黎民百姓得以远离战乱之苦,君臣全都想清静无为,所以惠帝拱手让位,女主高后代理朝政。高后处理政务足不出户,天下太平。刑罚极少使用,犯罪的人稀少。百姓安于农耕,丰衣足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81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