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集包括-尝试集属于什么体
尝试集属于集合论的范畴。
我国第一部新诗集
我国第一部新诗集为胡适的《尝试集》。
1920年3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新诗集。
作者胡适既以“尝试”白话诗的写作促进其“新文学”观念的形成,又以“新文学”观念为指导进一步深化他的新诗创作。他重视诗歌内容的探索“新路”,强调诗歌要写生活经验,抒真情实感。
《尝试集》部分诗篇触及时事,表达追求自由和民主的理想,一些写景、咏物诗,也都具有新颖的意境和新鲜的思想气息。《尝试集》开创了白话诗的“新形式”,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胡适1910年去美国留学,先学农科,后改学文科,1917年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1916年他把《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邮寄给国内主编《新青年》的陈独秀,陈把文章刊登在1917年第2卷第5期上,由此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第一页。胡适在我国首先创作自由体新诗,其《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新诗的第一部诗集,影响甚大。
扩展资料
《尝试集》,分一、二两编。第一编收短诗23首,都是作者1916年至1917年留学美国时的作品;第二编收短诗29首,全是作者回国后在文学革命运动中写成的。第一编中所收的诗,大多为五、七言,尚未脱尽文言窠臼,胡适自己也说“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是用白话写诗的一种“尝试”。
第二编中的诗篇,不仅用白话入诗,而且打破了五、七言诗的格式,代之以自由活泼的长短句;打破旧诗死板的平仄限制,代之以现代语音的自然音节;破除旧诗机械的押韵,代之以现代语言的韵律。《尝试集》在形式上冲破了旧诗词的枷锁镣铐,为新诗的大解放开辟了道路。同时,它在思想内容上,也有着反封建的时代色彩。
《尝试集》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第一本新诗集。茅盾曾说《尝试集》“闪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光芒,但只是一闪而已”,既充分肯定了这部诗集在新文学中的地位,同时又指出它还没有充分地反映五四时代的革命精神,语言形式上也还没有彻底从旧诗词中解放出来,因此它只是资产阶级革命光芒的“一闪而已”。
杨义在《中国新文学图志》中指出:“《尝试集》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诗外,在于他为新文学运动率先试作白话诗的胆略,在于他拓展人们创造新诗的视野和勇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尝试集》
《尝试集》系诗集,胡适作。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第一篇以白话写成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诗集。
1920年出版。共三编。第一编大多是脱胎于旧诗词的作品,第二、三编在运用自由诗体和音韵节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尝试,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
作品或诅咒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旧礼教的虚伪,或表现个性解放和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劳工神圣。胡适无疑是第一位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创作背景胡适在家乡安徽绩溪接受过九年的私塾教育。
1910一1917年由上海赴美留学,初入康奈尔大学农科,后来才弃农学文。
1915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跟从杜威研究哲学。留美的这几年是他一生非常关键的时期。
首先,杜威的实用主义成为胡适思想吸收其理论主张的基础。由此,胡适提出了他的著名口号——“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此外,他与梅光迪、任鸿隽、杨杏佛等讨论文学改良,完成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文学改良刍议》,寄给国内的陈独秀,在《新青年》二卷五号上发表。为了实践自己的理论,胡适开始创作《尝试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8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