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缓就业有什么影响吗-暂缓就业有什么影响

“暂缓就业”是指学生暂时不立即进入社会工作,而继续在学校学习进修。一般来讲,“暂缓就业”对个人的影响是正面的。

1、“暂缓就业”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自己的职业计划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大学期间,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实习和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社会经验,这对他们将来找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2、“暂缓就业”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平衡学业和个人发展。对一些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讲,他们可能会由于过分寻求就业而致使学业遭到影响。通过“暂缓就业”,学生可以在保证学业的条件下,也有时间去寻觅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发展方向。

“暂缓就业”还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人群,这将有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暂缓就业”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计划是有益的,但也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目标进行公道的选择。

暂缓就业是什么意思

关于暂缓就业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如下:

暂缓就业是指毕业生为了进一步深造、考研、出国留学、自主创业等原因,选择不立即参加工作,而是延迟就业的一种情况。

1.暂缓就业的原因

深造:有部分毕业生希望通过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考研:一些毕业生想要通过考取研究生来增加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出国留学:一部分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通过在国外的学习和体验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提高自身能力。

自主创业: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创业梦想,而暂缓就业可以为其提供更多时间和精力。

2.暂缓就业的影响

暂缓就业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个人:通过暂缓就业,毕业生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专业技能或创业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社会:暂缓就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减少毕业生与其他就业者之间的竞争,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3.暂缓就业政策和措施

为了支持暂缓就业的毕业生,政府和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政府支持:政府鼓励高校和相关部门加大对暂缓就业毕业生的培养和支持,提供资金、创业指导等支持措施。

学校引导:高校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创业训练营等活动,引导毕业生理性选择、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路径。

就业延迟:有些地区或企事业单位为了吸引人才,提供就业延迟政策,允许毕业生暂缓就业并给予一定的补助或优惠条件。

综上所述,暂缓就业是指毕业生出于个人发展需要,选择不立即参加工作,而是延迟就业的一种情况。

通过深造、考研、出国留学、自主创业等方式,毕业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能力,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政府和学校也积极推动暂缓就业的政策和措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支持。

暂缓就业政策制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减轻毕业生的就业负担,对毕业生中存在就业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为其实现成功就业创造尽可能的有利条件。 办理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其档案由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免费托管,在暂缓期间享受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待遇,可获得相关就业主管部门免费提供的就业指导、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其最根本的作用在于:

(1)在一定程度上免除了有就业愿望、但确实暂时无法落实单位的毕业生的后顾之忧,舒缓了严峻的就业现实给他们带来的身心上的压力和重负,使他们可以充分利用政策所提供的时间与空间,通过更多的尝试和锻炼,最终实现成功就业。

(2)准备升学(普通高校专升本)和考公务员的毕业生,由于考试、录取(用)时间与毕业离校之间存在“时间差”,办理暂缓就业后可以方便学生集中精力复习,或静等公务员的录用结果和通知,不必为档案、户口等人事关系而分心。

(3)为有就业单位但尚未办理接收手续的毕业生,提供时间办理相关接收手续。

因此,确实存在就业困难、准备升学和考公务员的毕业生,才是暂缓就业政策最主要的服务对象。但是,目前有一些毕业生对暂缓就业政策存在不正确的理解和利用,或因就业单位未如理想、又不愿降低就业期望值而办理暂缓就业,或因不敢积极面对社会、懈于找工而办理暂缓就业,或因不愿将档案、户口迁回生源地而办理暂缓就业。其中的大部分学生,将“对无法落实就业单位者暂时免费保管档案和保留户口”的政策原本意图,误作为“因能免费保管档案和保留户口而暂时不去就业”的实际利用出发点,把暂缓就业当成不积极就业的跳板,偏离了暂缓就业政策的宗旨,本末倒置。 无论因何种原因办理暂缓就业手续,毕业生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暂缓就业终非长久之计。在申请暂缓就业之前,毕业生要特别注意暂缓就业以后可能带来的影响:

(1)无法获取工作经验。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最大的劣势就是缺乏工作经验。工作经验是许多用人单位特别看重的一个招聘条件。只有实实在在地在岗位上,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从而为将来进一步的发展和再择业累积竞争的砝码。暂缓就业则始终无法弥补“缺乏工作经验”的先天不足。

(2)与应届毕业生竞争中处于被动。当年办理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在与来年更多的应届毕业生竞争工作岗位时,会处于劣势地位:首先,在知识结构更新方面已后人一步,工作经验又不占优势,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其次,容易被用人单位先入为主地认为是能力不佳的学生,更降低了就业的成功几率;最后,虽然暂缓就业学生享受应届毕业生的待遇,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应届毕业生。有的国家机关或用人单位在招录公务员或聘用职员时,仅限招应届毕业生,暂缓就业的学生往往因无法满足这种条件而被拒之门外。

(3)工龄的缺失。暂缓就业期间不计工龄,相比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办理暂缓就业的学生在工龄时间计算上有所损失,同时会导致同级职称评定时间的推迟,从而影响未来工作中的薪资、福利等待遇。

(4)按照暂缓就业协议,申请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需定期向毕业院校汇报情况,党员要交思想汇报,参加组织生活。这也给暂缓就业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另外,办理暂缓就业与取消暂缓就业的规定比较严格,在给毕业生带来一定负担的同时,也为高校和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造成不小的工作压力。由于高校及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并非户口、档案等的专业存放与管理机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有所欠缺,在资源分配和合理利用方面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如果本可不办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也蜂拥至暂缓就业的队伍中,势必会影响到高校及地方主管部门的工作效率,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暂缓就业的实际效果。

因此,毕业生在选择暂缓就业的时候应慎之又慎,如果能够上岗就业,应该尽量早日上岗。在就业过程中勇于面对社会的挑战,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并在实际就业中磨炼自己,尽可能多地获取工作经验和社会历练,才是职业成功的真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