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什么地貌最出名-松原什么地貌
松原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势平坦开阔。主要地貌类型有平原、丘陵和平原湿地等。
1、 平原:松原市位于松嫩平原南部,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合适种植各种农作物。
2、 丘陵:在松原市的东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些小范围的丘陵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形起伏较小,一般海拔不超过300米。
3、 平原湿地:松原市有大量的湿地资源,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等。这些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也是重要的水源地。
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松嫩盆地位于东经121°21'~128°12',北纬43°36'~49°45'。行政区划包括吉林省的长春、白城、松原地区级市及13个县市,黑龙江省的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地区级市及33个县市。此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科右中旗、扎赉特旗及莫力达瓦旗一部分。
一、地形、地貌
松嫩盆地总体上呈北北东向延展,根据在地形地貌上成因和形态特征,盆地内可分东部高平原、中部低平原、西部山前平原和河谷平原。东部高平原:大致位于伯河—安达—前郭一线以东地区。海拔180~400m。地势自东、东北向低平原倾斜,地形起伏较大,高差10~30m。侵蚀切割强烈,树枝状河谷发育。中部低平原:分布于高平原以西,齐齐哈尔—泰资—桃安一线以东的广大地区。海拔130~180m,地势平坦开阔、微有起伏,高差3~5m,南、北两端向中部的嫩江、松花江河谷方向缓倾。西部山前平原:分布于大兴安岭东麓和松嫩平原西缘,由台地和扇形地两部分组成。自北而南,多条河流自大兴安岭东坡流出山口进入低平原、形成了冲积洪积扇,诸扇相连构成了山前倾斜平原。台地呈北北东向沿大兴安岭东麓分布,宽5~20km、海拔160~240m,台面平均,高差5~10m,高出扇形地20m左右。河谷平原:沿嫩江、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及其支流呈带状分布,宽1.5~30.0km。河谷平原由河漫滩和一级阶地组成,主要为全新统冲积黏性土、砂层及砂砾石,具上细下粗双层结构的特点。沿东部高平原河流下切强烈,两岸常形成陡坎,松花江干流为区域侵蚀基准面。
二、水文、气象
松嫩盆地主要为松花江水系,流自东南部的第二松花江和流自西北部的嫩江在平原中部汇合构成松花江,还有拉林河和呼量河注入。第二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自东南流向西北汇入松花江,由西向东流出区外,流经盆地东南部,南岸有饮马河、伊通河注入。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自西北向东南流经盆地西北部。东岸有发源于小兴安岭的科洛河、沟漠尔河注入,西岸有从大兴安岭西坡流出的什河、阿伦河、诺敏河、音河、雅台河、绰尔河、姚儿河等支流注入。中部低平原为闭流区。乌裕尔河、双阳河,自东向西流入北部低平原,稻林河自西向东流入南部低平原。
松嫩盆地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早霜,冬季寒冷冻结期长;全年温差大,无霜期短。自南向北气温和无霜期递减,冻结期延长,冻结深度增加。年平均气温-4.0~5.5℃,日照时间2500~2900h。自东部、东北部向西部、西南部降水量和潮湿度递减,蒸发度和干燥度递增。自东部和东北部的半湿润气候,逐渐过渡到西部和西南部的半干旱气候。东部和东北部高平原的年降水量多在450~600mm,西部和西南部低平原的年降水量多在0~450mm。
三、地质、构造
松嫩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蒙古-兴安褶皱系的东段。平原的西部属兴安华力西中期褶皱带,东部为吉黑华力西晚期褶皱带。平原东、北、西三面环山,平原内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松嫩平原是在前古生界和上古生界结晶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构造盆地,基底由前古生界和古生界变质岩、岩浆岩组成。各时期的岩浆岩约占基底面积的1/3;其中以华里西期花岗岩分布最广,燕山期花岗岩分布面积次之,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加里东期花岗岩分布面积最小,仅见于盆地的西北齐齐哈尔至嫩江一带。据盆地内地质结构差异,基底构造可进一步划分为六个二级构造单元。
盆地的沉积盖层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及新生代地层组成,沉积厚度达8000余米,盖层可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其褶皱运动并不强烈。盆地盖层断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与基底断裂有关的长期的活动性断裂,另一是与水平挤压作用有关的断裂,它们彼此交叉控制了盖层的沉积。盆地内影响较大的壳断裂有嫩江-开鲁断裂、孙吴-双辽断裂和依兰-依通断裂等,它们呈北北东向延伸,在其附近有大量的火山岩分布。断裂活动期具有自西向东逐渐变新的特点,即嫩江-开鲁断裂的活动时代为中、晚侏罗世,孙吴-双辽断裂为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依兰-伊通断裂为中、晚白垩世到新近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96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