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审都聊什么-政审聊什么

政审通常会触及以下话题:个人家庭背景、工作经历、社会关系、政治立场、犯法记录等。这些信息将被用来评估申请人的可靠性、诚实度和是不是合适从事特定的工作或活动。政审的目的是确保申请人符合政府的要求和标准,以便他们能够安全地参与某些重要的领域或任务。

政审面谈一般问什么问题

政审一般的问题都是围绕个人成长经历及背景。

问的问题就是离职原因,工作表现,兴趣特长,还有家里人的情况。

一、属政审不合格情况

1、有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言行的;

2、有流氓、偷窃等不良行为,道德品质不好的;

3、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的;

4、直系血亲或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旁系血亲在境外、国外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活动,本人与其划不清界限的;

5、直系血亲中或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旁系血亲中有被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报考政法机关的。

一、考察谈话

1.应届生的谈话。

两个地方:学校和户籍地村居(社区)。

(1)到大学去与辅导员、老师和同学谈话。

(2)到户籍地村居(社区)与邻居和村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谈话。

谈话内容:你和xx同学什么关系?怎么认识的?请聊聊xx同学思想/性格/品德方面怎么样?在校期间学习情况怎么样?同学师生关系如何?有没有违纪受到过学校的处理?等等等等。

2.在职人员的谈话。

两个地方:工作单位和户籍地村居(社区)。

(1)到工作单位与领导、同事谈话。

(2)到户籍地村居(社区)与邻居和村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谈话。

谈话内容:与应届生谈话基本一样。

3.待业人员的谈话。

一个地方:户籍地村居(社区)。

谈话内容:你和xx同学什么关系?怎么认识的?请聊聊xx同学性格怎么样?在校期间学习情况怎么样?同学师生关系如何?有没有违纪受到过学校的处理?等等。到社区也无非就是换个问法,与邻居之间关系如何?邻居如何评价?家庭成员有无违法犯罪历史?等等。很少会问比较尖锐的的问题。参与谈话人员由被考察人召集,人数要求5-6人。谈话一般不会出现谈话人反应被考察人不良情况的情形,因为人是由被考察人召集的,肯定都是找些和自己关系好的参与谈话。我们考察组,一般会提前和被考察人确认谈话地点(学校、工作单位和居住村居社区的具体位置),然后告知被考察人什么时间去什么地方进行谈话,请被考察人协调一间会议室并通知参与谈话人员准时参加。

4.几个特殊情况:

1.毕业后保留应届身份的考生,虽然毕业一年多甚至两年了了,但也会去学校进行谈话。根据我的经验,这类人找谈话对象不太好找,因为同级同学都毕业了。不太出众的同学,老师也快把你忘记了。这时候就得提前去和老师沟通一下了,再找找有没有同级的同学在本校读研或者有没有认识的学弟学妹了。

2.刚离职不久的待业人员。虽然离职了,但如果时间不长(一般指不超过半年),还是会去原工作单位进行谈话的。实际上,必要时,可以到被考察人曾学习或工作过的单位进行延伸考察。也就是说,可以到你曾经工作过的任意一家单位进行考察,甚至可以把你工作过的单位全部去一遍,也是符合规定的。只不过全去一遍太麻烦,通常情况下是去最近工作过的一家单位进行考察。

3.长期不在户籍地居住人员。谈话时可以去长期居住地,也可以去户籍地,也可以两地都去。看考察组意见。

4.留学人员。上面说的考察方式主要是面审,下面涉及到无犯罪记录证明等材料时会用到函审,而对于留学人员的考察方式主要就是函审和电审。发函委托外交、教育部门提供被考察人现实表现材料。电话等方式与被考察人老师、同学进行谈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十三条 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十八周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