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考入了什么学堂后考入了什么学堂-鲁迅考什么赚钱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广受欢迎。他曾通过写作、翻译、编辑等多种方式赚取收入。以下是一些关于鲁迅先生赚钱的信息:

1、 写作: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包括《呐喊》、《旁皇》等小说集,这些作品在中国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鲁迅先生通过出售自己的著作赚取了收入。

2、 翻译:鲁迅先生还是一名优秀的翻译家,他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这些翻译工作也为鲁迅先生带来了收入。

3、 编辑:鲁迅先生曾担负过一些杂志的编辑职务,如《新青年》和《语丝》,这些杂志也为鲁迅先生提供了收入来源。

4、 教育:鲁迅先生曾在北京大学担负中文系主任,并在多个学校教授文学课程。这为他提供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使他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5. 其他活动:鲁迅先生也曾参与过一些社会活动,如抵制日货运动等,这些活动可能会为他带来一定的收入。

鲁迅先生通过写作、翻译、编辑、教育和其他活动等方式赚取了收入,但这些收入其实不足以满足他的生活需求,因此他也曾有过贫困时期。

鲁迅工资很高吗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28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到中国,出任浙江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这一时期他的工资不算很高,时常靠兼职写一些文稿赚钱。

《狂人日记》发表后,鲁迅创作出了一系列小说和小说集,销量很好,稿费因而也比较丰厚。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鲁迅与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一起创办了《语丝》周刊。

那个时候,他每个月的工资大概300大洋左右,加上学校方面的补贴,一个月差不多有400左右大洋。

鲁迅的钱都花在哪里

鲁迅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靠着笔杆子与敌人周旋,唤醒了一代人的思想,特别是到了晚年,基本上都是保持了高强度的工作。这就给人一个错觉所以,鲁迅是勇士,所以必须得忍痛挨饿才能符合他的形象。其实,这样的想法,对于鲁迅而言,确实是一个很大误会。鲁迅卖房子还借高利贷这不假,可他真的穷困潦倒吗?笔者为大家细说一二。

鲁迅卖房子,卖的还是老家绍兴祖宅。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比较浓厚,非常的看重祖宅。鲁迅跟别人不一样,也是有“买房梦”的。

1919年,鲁迅作为周家长子承担起了复兴家族的重任,决定在北京买房。为此,鲁迅要买一处大房子,看中了有28间房子的四合院,足足有2700平方米。鲁迅花了3500块大洋,装修置办家具优化了600多大洋,前前后后花了四千多大洋。如此大的开销,鲁迅没有办法,只能委托老家卖绍兴祖宅,凑够了1600块大洋。

鲁迅不仅卖房子,而且还借高利贷。鲁迅开支骤增,无奈之下经中介借了五百块钱的高利贷。在《鲁迅日记》中,鲁迅写得很清楚“泉五百,息一分三厘,期三月”。说的通俗易懂点,五百块是本金,利率13%,分三个月还清,年利率达到了惊人的156%。听起来不多,民国贷款利率是现在的两倍,利息高得离谱。

按照大多数人的思维来看,既然鲁迅卖房子还借高利贷,他就一定是穷困潦倒。实则不然,鲁迅人生的最后十年,非但没有穷困潦倒而且生活还很滋润,你看看他食谱就明白了。《鲁迅家用菜谱》中,记载了鲁迅1927年11月到1928年6月的伙食情况。这一时期比较特殊,鲁迅和许广平同居了,饮食起居开销又变大了。

鲁迅和许广平在一起,一顿饭最起码三菜一汤,菜又很讲究两荤一素。从菜谱内容看,以广帮菜、绍帮菜、海派菜为多,每月单菜金20多元。大家要明白一个概念,饮食开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收入水平。援引上海富新第三面粉厂的工资账单,当年上海工人的月平均仅为17.14元。由此可见,鲁迅在吃上是下了血本。

鲁迅虽然开销大,可是也能赚钱。鲁迅晚年收入主要有四个途径,公职收入约200元左右/月、教学收入基本上不低于400元/月、大学院特约撰述员300元/月、稿费400元左右/月,基本上算下来一个月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所以,鲁迅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穷困潦倒,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属于上流人士了。饶是如此,鲁迅依旧关心着国家命运,令后人肃然起敬。

第一,鲁迅先生在北京花了3765元买了一套四合院。

1907年,鲁迅先生回到了中国。那时候他已经放弃学医了,他要先向现实屈服。刚刚回国的鲁迅,在家乡当了一名普通教师,赚钱养家。他每天以教书为生。但很明显,一个普通教师的收入,也只是够生活而已。不够支持鲁迅在北京买四合院。但由于鲁迅刚刚回国,还没有作品出版,自然名气和威望也不是很高。

正因如此,鲁迅先生远没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来养活自己这个“土豪”。但随着鲁迅先生才华的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出版作品为大众所熟知。而鲁迅先生的名气越来越大,与之最大的变化就是他自己的待遇也越来越高。

1912年,鲁迅被任命为教育署第一科长,随后不久他被提拔到教育署任职。这时,他的工资已经达到每月350美元。

虽然从现在开始,一个月350块钱是个小工资。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还是20世纪初。当时一个普通助教的工资一个月也就几十块钱。而且就算是北大的教授,最好的也才280块钱一个月。而鲁迅先生每月能挣350元,自然为他在北京购买四合院奠定了基础。

二、鲁迅先生的《四合院》有什么价值?

如前所述,1912年鲁迅先生被任命为教育大臣,此时的工资也达到每月350大洋。在民国时期,一个大洋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00元人民币。按照这个换算规律,如果按照现在的工资,不难发现鲁迅的工资并不低。毕竟也是月入几万人民币。

1919年,38岁的鲁迅花了3765大洋在北京买了32个四合院,面积500多平方米。

从鲁迅花巨资买下这座四合院的事实,不难看出鲁迅当时的收入水平其实并不低。虽然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北京的四合院价格并不是很高,但至少不是一个普通家庭能买得起的。按照鲁迅当时买的价格,3765大洋,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至少在25-50万人民币左右。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略的估计。

所以鲁迅先生花了3765元买了一套四合院。如果把钱兑换成人民币,至少现在值几十万。但按照北京现在的房价,四合院不下千万,可能还有上千万的贵四合院,可见鲁迅的四合院当然值钱。

第三,为什么鲁迅后来负债累累?

但让很多人不解的是,既然鲁迅先生当时能买得起价值不菲的四合院,为什么后来却负债累累?这个还得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首先,鲁迅先生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起来的。正是这个原因,鲁迅先生的开销总会有个底儿。况且鲁迅平日还要照顾家里其他人的开销。

但仅靠鲁迅先生的收入,很难支撑一大家子的开销。不仅如此,作为一名爱国者,鲁迅先生还喜欢做各种慈善活动,这是另一项支出。鲁迅作为作家,自然买书养精蓄锐,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生活中,鲁迅喜欢读书,经常买书,长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总的来说,庞大的家族拖累了鲁迅先生,导致了借钱度日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