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学什么-课改什么报

《课改甚么报》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管的学术期刊,主要关注课程改革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该杂志不但报导了国内外关于课程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还深入探讨了如何推动中国课程改革的发展。

《课改甚么报》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经验分享和案例分析等。它涵盖了教育政策、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对推动我国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点意义。

如果你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课程改革的信息,《课改甚么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新课改是哪一年提出的?

新课改是1999年提出的。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

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9个地区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

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新课程改革包含的内容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我省首次新课改高考顺利谢幕,可首次新课改高考却留给了广大考生家长一个难题:这高考志愿该怎么填?由于考试形式、录取方式都与往年不同,甚至连总分也不同于往年,往年的志愿填报方法,往年各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仿佛一夜之间全都失去了意义。很多家长面对全新的高考,一时间变得手足无措。

那么首次新课改高考志愿究竟该怎么填报?在填报过程中该注意些什么?昨日,市高招办专门举行了“宁波市2009年高校招生志愿填报业务培训会”和“宁波市2009年高考填报志愿政策讲解会暨部分高校招生说明会”。记者特别采访了市高招办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过程中,六大事项要特别注意。

平行志愿填报仍要规避风险

今年我省高考仍实行平行志愿。实行平行志愿相当于考生一次选择了3个或5个第一志愿,其好处是扩大了考生的选择范围,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难度,提高了考生的录取率。但是各批平行志愿及征求志愿分别只实行一轮投档,不补充投档。所以说,平行志愿只是减少了风险,而不是消除了风险,考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仍要注意规避风险。

准确定位,尽可能减少无法被投档的风险。平行志愿的录取按全省的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因此填报志愿前考生一定要了解各高校历年在浙江的录取人数、平均分、最低分和被录取考生的全省名次,以及今年在浙江的招生计划数。然后根据考生今年高考的分数及在全省的名次等进行综合考虑,以初步确定自己可报考哪一类高校,以防止自己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定位不准,出现高考分数不及所有填报高校的投档线,从而面临无法投档的风险。

填报志愿要有梯度。因为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后,高校生源分数将更为集中,密度也将更大。如果平行志愿院校之间没有适当的梯度,A至C或A至E院校容易一起落榜。为提高投档命中率,降低投档风险,建议考生要有一所高校保底,确保命中一所高校,将自己最希望就读的院校列为最前面的志愿。

慎填专业不服从。在现行录取体制下,高校投档人数往往高于录取人数,因此部分被投档考生将面临被退档的风险。造成这一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考生高考分数只是接近于报考高校的投档分数线,同高分考生一比较,自然处于劣势;二是考生填了专业不服从,导致高校无法调剂,大多数考生被退档都出于这一原因。而平行志愿只实行一轮投档,不补充投档,考生一旦投档到其中一个平行志愿的院校中,则该院校后面所填的平行志愿就无效,如果投档院校没录取,则只能落到征求志愿中。所以考生一定要慎填专业不服从。

二批院校志愿填报要重视

与往年相比,新课改高考录取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将以往在第三批录取的民办本科院校专业合并到第二批,同时填报志愿、同时录取。这一变化无疑给这一批次的填报志愿带来了难度。对于考生来说,合并后的第二批录取高校、专业,以往的录取信息资料的借鉴作用将大大降低,特别是民办本科院校和专业,填报志愿的针对性、有效性降低。因此,考生对于第二批院校志愿填报一定要认真,特别是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的考生,是选择普通本科还是民办本科一定要慎重。

高校具体招生录取政策要详细了解

为填报好志愿,考生在了解往年各高校的录取平均分、最低分、录取名次等的基础上,还要具体了解高校今年招生录取政策的变化,特别是投档比例、投档原则、单科成绩要求、性别限制、对加分的认同情况等。

录取期间,联系方式一定要畅通

由于今年高考分三次填报志愿,分三次录取,因此,每一个考生一定要掌握填报志愿和录取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时刻关注招生的即时动态,特别是保持通讯等联系方式畅通,以免错过填报志愿、征求志愿等机会。同时,由于今年首次实行网上填报志愿,万一出现线路故障、病毒等意外,省教育考试院将会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和招生考试机构告知应急措施,考生一定要时刻加以关注。

自己密码一定要保管好

按省教育考试院明确规定,网上填报志愿必须凭密码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因泄露密码而造成的后果将全部由考生本人承担。所以考生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密码,在填报志愿截止时间前要学会查看自己在网上志愿信息是否与自己的理想一致,如果有误,应警惕是否会密码泄密,并及时修改密码,重新填报志愿。如果考生忘记密码,无法再次登录,可到当地招生考试机构(或报名点学校)填写申请表,申请进行密码重设。

别忘了在志愿确认表上签字

按规定,各科类、批次平行一志愿和提前录取院校志愿必须经过现场确认环节,不在存档的志愿确认表上签字的志愿一律无效。考生千万别忘了在志愿确认表上签字。

“3+2”成中职学校欢迎专业

昨天是宁波市中职学校现场招生的日子。早上7时30分,甬江职高招生咨询现场已是人头攒动。

招生,分数是个硬指标,职校招生也不例外。特别是这两年一直非常热门的“3+2”专业,因为分数线相对较高而把许多学生拒之门外。

据分析,“3+2”专业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升学率高,完成3年的职高学习后,浙江省平均有7成以上的学生可以直升大专,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宁波还要高。另外一个原因是“3+2”专业的学生就业问题,因为提早开始职业训练,他们有着过硬的基本功,所以走出校门,他们能比其他人更快地适应环境。正因为这一特点,很多家长都将眼光盯住了“3+2”。

“有一部分人已经开始转变观念,一方面,招生的现场有一些成绩还不错可以考上普高的孩子,现在,他们的家长宁愿让自己孩子考职高,学一门手艺。”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职高生除了就业,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升学,以往有“3+2”、成人高考、单考单招等,今年又新增了中职高职贯通班和高级技工班,考生的选择多了,家长的观念也就变了。

在职高招生咨询现场,记者还注意到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家长越来越尊重孩子的意愿了。一位陈姓家长,尽管孩子学业成绩不怎么理想,但原先她一直想着让女儿上普通高中,哪怕是出很多钱,可孩子昨天晚上郑重其事地跟她说,自己对绘画、动漫设计非常感兴趣,很想上相关专业。思考再三,这位家长最终还是决定尊重孩子的想法,因为说实在的,女儿有这方面的爱好和天赋,她喜欢绘画,对色彩也挺敏感,难得孩子这么有主见,怎么能不支持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