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啥意思-公选干是什么

“公选干”是中国共产党提拔干部的一种制度,指的是通过公然考试、考核和民主测评等方法,提拔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优秀人材担负领导职务。公选干是一种公平、公正、公然的提拔方式,旨在提拔出最优秀的人材来领导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公选干不但考察候选人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更重视考察其品德修养、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公选干是中国共产党提拔人材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国干部提拔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一般适用于什么领导职位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一般适用于党政领导干部。
1、公选,即公开选拔,全称是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
2002年,中央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发布,规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主要适用于选拔任用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以及其他适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领导职务。公开选拔面向社会进行,而竞争上岗在本单位或者本系统内部进行。
2、公开选拔是过去的一种组织选拔人才方法,选副科级的话一般是县委组织部发布的,这个范围可以由县委自己定,过去有过面向全国公开选拔的,也有面向本市县各个单位选拔的。不过这种方式已经不提倡了,最新版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不推荐通过竞争考试的方式从大范围的报名者中选拔干部。
3、公选和遴选都是需要经过笔试和面试的,公选是直接通过考试选拔领导干部,遴选是上级部门缺少工作人员通过考试来招人才。公选考试在报名上肯定更有难度,因为领导岗位需要更多的从业经验及专业程度。在笔试题目侧重点上也有所不同,最直观的表现是遴选笔试题更加侧重如何去执行,公选则侧重于如何去部署安排。
什么是公选
公选,即公开选拔,全称是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中央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发布,规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主要适用于选拔任用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以及其他适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领导职务。公开选拔面向社会进行,而竞争上岗在本单位或者本系统内部进行。通过竞争,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为百姓选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
遴选与公选的联系与区别
1.二者的联系
(1)二者都是选拔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干部和人才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党政领导机关干部结构和职位需求,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选拔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干部和人才:
——公开选拔。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时,要有一定比例的职位用于选拔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干部和人才。
——公开遴选。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要有计划地面向下级机关公务员进行公开遴选。
(2)二者考试的依据一致,考试组织实施流程和考试形式基本相同
遴选考试和公选考试组织实施的依据均为中组部2009年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与竞争上岗考试大纲》,考试组织实施流程基本一致,均采用报名、笔试、面试、考察、公示与试用等环节。
遴选考试笔试、面试的形式均脱胎于《大纲》,并参照借鉴公选考试的形式。
(3)注重“考什么,干什么”,测查要素基本一致,重在能力考查
遴选考试和公选考试都以“考什么,干什么”作为考试宗旨,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测查要素集中指向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2.二者的区别
(1)考试性质有区别
遴选考试的性质是平级调动,招考对象一般要求现任职位与遴选职位相当,考试并不带来职位的升迁,而是工作单位的变化。
公选考试的性质是升职选拔,要求担任相应领导职位达到一定年限。
(2)考试难易程度有区别
遴选考试难度较公选考试为小,普通遴选考试难度介于科级领导干部公选和公务员考试难度之间,中央机关遴选难度最大不超过处级领导干部公选考试的难度。
(3)招考范围有区别
遴选考试包括中央统一招考和地方组织两种。中央统一招考即中央机关遴选,遴选对象面向全国;地方组织的遴选考试,其遴选对象多局限于本地。
公选考试多是地方组织部门自行组织,其招考对象一般是面向该省、市、县,偶尔有面向全国范围的招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01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