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空格什么歌好听-田园空格什么歌
《田园空格》是歌曲,歌手是张学友。
现代诗小常识
1. 诗歌的小知识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
诗歌欣赏要具备如下的知识: 1.如何品诗。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
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2.读诗入意境。
欣赏诗歌还要“读”。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
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
3.提高欣赏情趣。
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
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2. 诗歌小常识
下边的每一个常识都可以换成一个问题,比如谁被称为诗杰?也可以把几个同类问题放在一起问。
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3、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诗神--苏轼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13、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苏李--苏味道、李峤文章四友--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崔融元白--元缜、白居易刘白--刘禹锡、白居易刘柳--刘禹锡、柳宗元韩孟诗派--韩愈、孟郊高岑--高适、岑参 边塞诗人王孟--王维、孟浩然 山水诗人郊寒岛瘦--孟郊、贾岛 苦吟诗人温韦--温庭筠、韦庆 花间派的代表沈宋--沈佺期、宋之问二李--李益、李贺皮陆--皮日休、陆龟蒙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永嘉四灵--南宋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苏辛--苏轼、辛弃疾苏黄--苏轼、黄庭坚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 清初诗人岭南三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晚清诗界革命二巨子--黄遵宪、丘逢甲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3、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11、诗魔--白居易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
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衡山居士----文征明 *** 居士---周邦彦六一居士---欧阳修清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东坡居士---苏轼四明狂客---贺知章。
3. 诗歌的小知识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诗歌欣赏要具备如下的知识:
1.如何品诗。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2.读诗入意境。欣赏诗歌还要“读”。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
3.提高欣赏情趣。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4. 现代诗歌基本知识有那些
何谓诗歌?特点有哪些?
简要定义「诗歌」:诗歌是摘要地反映生活精华的文学样式。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和节奏等特点。
在创作诗歌中,要热爱、熟悉生活,培养对日常生活细节、生活现象的敏锐感受;并借用「形象语言」表现感情、思想,在各种「形式」中表现各种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达成“温柔敦厚”、“喻蕴深远”的美学韵文艺术。--------参考
诗歌主要内涵: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
强烈的抒情性:诗歌里有浓浓的情感总能让人喜欢,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西楼不多谈。想说的是,有些主张理性书写的诗人喜欢抽离情感的部分,突显「理性思考」,不少人以为这不合于抒情性。其实情感同样有小我与大我之分,诗词里如果蕴含了「大我之思」、「小我之爱」,无论字句是多幺冰冷坚硬,诗的背后同样指涉着浓浓的个人、亲情、民族、家国等等情感,所以「强烈的抒情性」不减。
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文字艺术的翅膀,文字如果不靠想象力只是白纸黑字没有任何意义。而诗歌的想象力运用尤其重要,想象力是可以训练的,一个字句写出来,我们可以像小孩子一样漫无边际的发挥最大的想象,而其中很可能有一种你想到的东西,正好符合作者想说的事物。而诗歌的想象力运用,多数在于定向的想象,也就是口语所说的朝著作者可能指涉的方向去想象。
西楼顺便提出哪些想象力可以让我们来运用或思考:
虚构的:特别去营造出来的,定向(最常用)
幻想:特别去营造出来的,不着边际(常用)
催眠状态的想象:虚幻不存在的状态(说多了就变成吹牛!)
回忆的想象:回忆过去并且加入自己的希望。
作梦:梦中的状态,时间空间都可以作不同拼贴重迭。
影像暂留(或说成残留影像):物理现象;如一种挥之不去印象、感觉。
高度的概括性:诗歌对现实社会生活纪录成高浓缩的语句,诗歌可以省去很多细节的描述,所以那些省去的部分必须要靠形象事物的语句与想象力来连接完成。所以,概括性绝对必要。李华基教授举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说明,其中的概括性就很明显了。
朱门,概括着权贵、富豪、高层、强权、奸商、暴力-----等等-------
酒肉臭,概括着奢侈、浪费、糜烂、可恶、贪婪、扰民、欺压----等等--------
路,概括着前途、道路、乡野、农村、贫穷、低阶层----等等-------
冻死骨,概括着现实痛苦现象、不合理、无奈、不得以、凄凉----等等-------
凝炼的语言:提出三项方法精炼、形象语句、善用名词动词。(当然还有很多方法,自行体会吧!)
精炼,简单的说,精炼就是用最少最简短的语句表达出完整的意思。
形象语句就是善用人们感官知觉(眼、耳、口、鼻、心、触觉、感觉---等)可以直接体会的文字,而不是抽象的字眼或叙述语句。
善用名词、动词;减少使用形容词(尤其非常抽象的形容词,)
我们要求评论员常挂在嘴边,因为有太多的诗友们诗句相当不精炼(有人写作精练)。诗的语句与一般叙述句,不同的最大分别就是精炼、形象,而精炼必须靠经验与用心才能做好。在此西楼指的凝炼就是精炼语句与善用形象语句的意思。
整理编辑:独上西楼
5. 有关现代诗的知识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扩展资料
现代诗的主要分类:
1、自由诗
自由诗是没有规则的音节、韵律及其他正规设计的诗。它追求“有机形式”,依靠言语的自然节奏。这种言语对诗的主题和感情来说是“自然”的。
自由诗并非什么现代发明,但它随着现代主义的到来而占据显著重要的地位,并且构成了对19世纪诗歌固定形式的反叛。
自由诗没有任何外在的形式可以利用,同以前的诗相比,可能是最难写好。艾略特(T·S·Eliot)1917年在《对自由诗的看法》中指出,“对于要好好干一件事的人来说没有什么诗是自由的”。
2、叙事诗
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 *** 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
这种体裁形式,有故事有人物等小说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
3、散文诗
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 *** ,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仅供参考的《忆锦兰珊》。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现代诗
6. 诗歌的小知识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诗歌欣赏要具备如下的知识:
1.如何品诗。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2.读诗入意境。欣赏诗歌还要“读”。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
3.提高欣赏情趣。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7. 现代诗歌一些知识
现代诗歌是一种用于表达诗者心境的文学艺术,一种音乐,一种画中有画的动态建筑体。
诗人至少应该具有哲人, 文学家,美师, 乐师 和 建筑师的部分素质. 诗歌自然要富于情感,哲理, 音乐美和建筑美(不仅是文字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诗歌意象结构上的). (一) 诗歌的思想性 思想是诗歌的精髓, 没有思想, 诗歌就没有灵魂. 诗歌必须含情, 源于真正的生活灵感, 而不是凭空杜撰的。 诗歌是用经历和心编织的,笔只是诗歌的剪刀. 诗歌不是花篮, 没有思想,无病 *** 的华丽文字永远苍白无力。
(二)诗歌的文学性 诗歌是跳动的火苗, 流动的心河,会走路的灵魂. 事实上, 很难给诗歌一个完满的定义. 这才使诗歌有了超乎寻常的内涵和外延, 然不是任意涂鸦的移行文字就是诗歌. 有别于散文, 诗歌要求文字凝炼, 凝炼,再凝炼。 这是诗歌与散文等其它文体的根本区别。
细细道来的诗歌一定不是出自出色的诗人之手。诗歌要求流畅的而不是蹩脚的,优美的而不是做作的文字表述。
(三)诗歌的音乐性 诗歌,诗歌,诗歌是一种歌,是歌的文字表现形式,在表达张力上,胜过普通的歌曲. 诗歌在行文上要有节奏感和韵律,现代诗歌渐渐地抛弃了音韵之美,这是诗歌的退化。 脍炙人口的诗歌, 每读一句, 心就象击在鼓点上一次. 没有抑扬顿挫和韵律的作品, 读起来不会朗朗上口. (四)诗歌的建筑美 诗歌表达的结构最好有意境, 意像,甚至有意象结构上的多层或多维的建筑美,而不是一条线. 诗歌除了要有情, 有景,有声,有建筑外,要有的放矢, 贴近生活, 贴近读者。
诗歌不是玄学,不能故弄玄虚,即使是荒诞诗歌,也不要任意驰骋,不要让家犬产卵,孵出夏天;不要让天狗狂吠,唤回童年.不能永远违反逻辑。再美丽的花朵, 也要开在现实的土壤上, 否则它就象爆竹一样, 会昙花一现, 不会永远璀璨! 一句话, 诗歌是用凝炼的语言表达复杂感情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五)诗歌精神 诗歌要歌颂人类的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
诗歌表达内容的应该是诗人对人生,真理和宇宙的潜在规律的揭示。诗人应该是真理和正义的捍卫者,而不是权势的走卒。
诗歌表达的方向不应该是低级趣味,整天围着生殖器绕来绕去;也不要总是用底层心理破解一切,应多歌颂阳光,人类的进步,真情和友善。 (六)现代诗歌存在的问题 一些诗作者的诗歌存在很多问题, 小的方面有: 语言僵硬, 缺乏流畅, 用词生僻, 牵强附会, 八股盛行, 平板打油, 任意移行, 随意加标点, 分段, 分节, 留空格, 无病 *** , 云里雾里捉梦影, 海阔天空捞月亮, 等等; 大的方面主要有两个极端倾向。
1. 过于朦胧 相当多的诗歌爱好者把朦胧诗视为诗歌的真经,将毫不相干的句子拼在一起, 结果搞得文体支离破碎,脉络不明,连自己都不知所云何. 朦胧诗是文字狱的产物,朦胧之美不是不可提倡,关键要朦胧得体,不要故弄玄虚。就连唐诗一般都是用的白话,一目了然,关键要白而不俗。
用浅显的词句和手法表达高深的意境是诗歌的最高境地,也是未来诗歌追求的方向。
2. 口水诗 过于直白的口水诗是诗歌的另一个极端。
诗歌缓缓道来的流水账,一条线思维,单层结构,没有跳跃,类似白开水。遗憾的是,很多名诗人写的分行文字连起来读,实际上是散文或小说。
8. 诗歌小常识
第二章文学鉴赏和文学常识第一节古代诗歌.doc。
章 文学鉴赏和文学常识?第一节 古代诗歌?一、考纲要求?1.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韵律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二、知识结构?1.古代诗歌 。
诗歌鉴赏doc,高考诗歌鉴赏题doc。
章 文学鉴赏和文学常识?第一节 古代诗歌?一、考纲要求?1.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韵律和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知识结构?1.古代诗歌 。中考诗歌常识.ppt课件。
顾: 杜甫 :白居易:王维 :刘禹锡:杜牧 :王安石:曹操 : 《观沧海》 《行路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
ppt课件,ppt课件下载。
顾: 杜甫 :白居易:王维 :刘禹锡:杜牧 :王安石:曹操 : 《观沧海》 《行路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常识。
国古代诗歌常识 起源 人类的劳动与生活。
一般把《诗经》作为中国诗歌史的起点。 中国古代诗体中国古代诗史 中国古典诗歌 诗 词(五代宋) 曲 。
高二 古代文化常识,人教版高二英语。
国古代诗歌常识 起源 人类的劳动与生活。一般把《诗经》作为中国诗歌史的起点。
中国古代诗体中国古代诗史 中国古典诗歌 诗 词(五代宋) 曲 。(通用)“古代诗歌”的文化常识。
代诗歌”的文化常识 1、古代诗歌的基本意象 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互融合古代诗歌常识,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
一首出色的诗词,必有境界,“有境界,古代诗歌基本常识则自成高格 。(新人教)古典诗歌鉴赏常识。
歌类别(内容) 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 咏史诗 咏物诗 咏怀诗 情 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逐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 。
古典诗歌鉴赏,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一首出色的诗词,必有境界,“有境界,诗歌鉴赏常识。
歌类别(内容) 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 咏史诗 咏物诗 咏怀诗 情 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逐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 。
诗歌常识(参编山东省五年制中师教材).zip诗歌常识(参编山东省五年制中师教材).zip太极中师,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一首出色的诗词,必有境界,“有境界,中师文凭诗歌常识(参编山东省五年制中师教材).zip诗歌常识.doc。
讲解鉴赏诗歌的方法诗歌与小说doc,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
一首出色的诗词,必有境界,“有境界,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高二年级所有教材篇目都是文学作品,没有说明文、议论文。
第二册主要是诗歌和散文,诗歌 小说与戏剧doc第三册主要 。详见:。
渔歌子+塞下曲+望洞庭+浪淘沙+赋得古原草送别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②前白鹭③飞,
桃花流水④鳜(guì)鱼肥。
青箬(ruò)笠⑤,绿蓑⑥(suō)衣,
斜风细雨不须⑦归。
注释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 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⑦: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译文
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
名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编辑本段]注释
1.洞庭:湖名,今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4.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5.山水翠:湖光山色。
5.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6.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山。
总概括为: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小巧玲珑的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在月光下像个白银盘,里面的君山像个青螺。(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上册)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编辑本段]赏析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这首山水小诗将洞庭湖描写得如此高旷清超,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无感慨地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可见历来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很多,要写得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是十分不易的。刘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编辑本段]今译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
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背景
见《竹枝词》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古诗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注释本诗又题《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作品,也是当时传诵的名篇。全诗结构严紧,格调清新,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长长的原上草哇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野草野花蔓延着掩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这是白居易十六岁时应考的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命题诗,题目前要加“赋得”两个字,内容类似咏物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送别友人时的惜别之情。
借春草表达情意是古人惯用的手段。“青”,谐音“亲”、“情”。春天是青草发芽的时候,也是人最思念亲人的时候。青草年年长,思念也会年年加深。野火烧不尽野草,空间隔不断友情。野草遮住了道路,你就不要走了吧?野草塞满了道路,该有多么难走!野草是那么荒远,你何时才能回来?我虽然不愿意你离去,你却不得不远行。这莽莽的青草,见证着我们的友情。
说白了:朋友,你就要远行了。我们何时才能相见呢?等到明年青草再绿的时候,我该多么想你呀。这路途遥遥,又让我多么担心你呀!不过,我们的友谊像青草一样常青,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08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