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创造是什么专业的-研究创造是什么专业

"创造"这个概念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在许多不同的领域中进行研究。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专业,它们都与"创造"相干:

1、 艺术: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各种情势的艺术创作。

2、 设计:如产品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需要创新思惟和创造力的领域。

3、 科技:在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领域,创造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工具也是研究的一部份。

4、 教育:教师需要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5. 媒体和通讯:在广告、电影制作、电视节目制作、新闻写作等领域,都需要创造性思惟和创新能力。

6、 商业:商业领袖需要有创新思惟,以开发新产品、服务或业务模式来推动公司的增长和发展。

7、 心理学:研究如何增进人们的心理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8、 理解人类行动和社会结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专家使用研究方法来创造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

以上内容只是一些例子,实际上有许多其他领域也能够与创造相干的专业。

创造学的科学分支

创造学已经发展并衍生许多分支领域,大体归纳为三类:

①创造科学——它是研究创造活动,揭示创造活动和创造过程的客观规律,是对创造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②创造性科学一一研究人的创造性,开发人的创造性,培养、造就创造性人才,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③创造工程一一研究各种有效地创造发明方法,促进创造发明效率的提高,它是创造学最富于应用性的一个领域。此外,还出现了与其它科学交叉的边缘分支,如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学、创造性开发学等等。总之,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研究重点。 1.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人们的意识或创造欲望的反映。创造学研究者认为,创造者必须具有以下五种精神:

①造福于人类的精神;

②敢想、敢干、敢于实践的精神。

③达不到目的誓不罢休、百折不挠的精神;

④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的精神;

⑤坚持不懈、虚心好学的精神。

2.创造性思维思,就是想;维,就是序;思维就是有次序的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总之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全过程。创造性思维就不是一般的想一想,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它想的是独立的见解,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想象目标,其结果是新颖的、有使用价值的、先进的产品。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综合反映。

3.创造环境创造环境的好坏,对创造发明者来说,是起促进和制约的作用。任何个人与团体,虽然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但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促进或阻碍创造力的发展。充分认识阻碍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拓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必须是领导重视创造发,明,积极培养职工的创造精神,有良好的民主作风,认真分析群众意见,从开发群众创造力的高度,来尊重群众提出创造性想法,保护职工创造权益,在群众中造成人入动脑筋搞革新的竞赛风气,否则必将影响创造力的发展。另外,车间班组团结,协作气氛浓,家庭成员的支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4.创造性教育. 根据“创造学”研究者们提出的有关创造理论与方法, 运用到教育活动中来,提高人员素质。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 运用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使人们的思维活动能够出现超出现有的知识范围,具有独创性,从而去搞革新、搞创造发明。 ·我们举办创造学学习班,就是进行创造性教育的实例。

5.创造技法是从创造发明的活动、过程、成果中总结出来带有普遍 规律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创造技法有300多钟。 作者:何庆、洪燕云

ISBN:9787302195672定价:22元印次:1-4装帧:平装印刷日期:2014-8-28 本书是一本面向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师生介绍有关创造学的知识功能、创造思维、创造原理、创造技法和创新教育的著作,旨在通过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实例的介绍,引导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师生进行自我创造力的训练,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欲望,提高创造能力,以便于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技术相结合,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设计、新产品,同时把大中专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本书揭示了创造性活动的规律,系统讲解创造力、创造技法、创新式开发工具,探讨创新教育内容,具有系统性、创新性、教育性和开发性。本书书中内容多结合作者的科研和教学创新,以及参加比赛的典型实例,与市面上的同类书籍相比,本书有自己的特色,既可为工程技术人员开发自身创造力提供范例,同时也可作为教师和大中专学生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教材,亦可作为有志于创新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的读者参考。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形成了十几个专门从事创造学研究的科研中心,如吉尔福特领导的南加利福尼亚能力研究设计中心,A. F.奥斯本和S. T.帕内斯领导的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跨学科创造力研究中心等。 第1章概述1.1创造学的特点

1.1.1创造学的含义

1.1.2创造与创新的关系

1.1.3创造学研究与作用

1.2国内外创造学研究概况

1.2.1国外创造学研究概况

1.2.2国内创造学研究概况

第2章创造力的可开发性

2.1人的创造力

2.1.1创造力分类

2.1.2创造力模型

2.1.3影响创造能力的因素

2.2开发人的创造力

2.3创造力评估

附录创造力自我测试题

第3章创造性思维开发

3.1认识创造性思维

3.2创造性思维开发训练

3.2.1灵感思维

3.2.2发散思维

3.2.3侧向思维

3.2.4收敛思维

3.2.5求异思维

3.2.6其他思维方式训练

附录从大学时代的创新思维到世界500强——联邦快递创业之路

第4章创造技法

4.1联想创造法

4.1.1缺点列举法

4.1.2希望点列举法

4.1.3特性列举法

4.1.4类比法

4.1.5反面求索法

4.1.6移植法

4.1.7仿生法

4.2智力创新法

4.2.1智暴法

4.2.2头脑风暴法

4.2.3德尔菲法

4.2.4提问法

4.3组合、分解创造法

4.3.1组合法

4.3.2分解法

4.3.3形态矩阵法

4.4信息传媒创造法

4.4.1综合信息进行创造

4.4.2专利利用法

4.5其他创造方法

附录A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示例

附录B专利申请程序

第5章创新式开发工具

5.1创新模块开发软件

5.1.1一般设计开发软件

5.1.2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

5.2创新开发的硬件工具

5.2.1模块化工程创新系列产品

5.2.2慧鱼创意组合模型

5.3产品创新的设计平台

5.3.1基于手绘草图的创新设计技术

5.3.2基于知识的概念创新设计系统

5.3.3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

5.3.4创新设计平台

5.4工程创新模块套件应用实例

5.4.1泥煤装载机模型组装

5.4.2教育机器人二次开发设计

5.5大学生创新大赛示例

5.5.1增力自行车创新设计

5.5.2新型扳手创新设计

5.5.3多方位头颈锻炼器

第6章创新教育

6.1创新教育概述

6.1.1创新教育的含义

6.1.2创新教育的内容

6.1.3创新教育的目标

6.2创造学与职业教育

6.2.1创造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6.2.2职业学校应大力开展创新教育

6.2.3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6.2.4创新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6.3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6.4实例

6.4.1创新教育教学设计案例

6.4.2学生作品

第7章大学生创业计划范例

7.1公司规划

7.2项目背景

7.2.1环境现状

7.2.2产品概述

7.3市场分析

7.3.1购买特征

7.3.2市场细分

7.3.3行业进入难度分析

7.3.4市场容量

7.4生产管理

7.4.1厂址选择

7.4.2项目进度

7.4.3生产工艺流程

7.4.4零部件来源

7.4.5物料流程形式

7.4.6生产要求

7.5公司战略

7.5.1总体战略

7.5.2发展战略

7.6市场营销策略

7.6.1概述

7.6.2售后服务

7.6.3价格策略

7.6.4销售渠道

7.6.5物流管理

7.6.6促销策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