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编制有哪些岗位-参公编制有哪些

参公编制,是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中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待遇。主要包括:在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机关统一设置、具有独立行政职能的各类法定机构中工作,担负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其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单位中的工作人员。

什么是参公事业单位

参公事业单位就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及人员。具体分析如下:

1、能参公的事业单位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社团机关两大类;

2、参公就是指该单位的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参公单位的性质是属于事业外,但其内部的人员编制、经费渠道、人员管理等,均与公务员类同;

3、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多是党政机关的下属二级单位,比如档案局、渔政监察大队、城管执法局、劳动监察大队、文化市场执法大队、金融办、旅游局、关工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社保局、供销社等等;

4、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社团机关,比如团委、科协、妇联等人民团体,因其使用的行政编制,但没有具体行政职能,因此称作参公群团机关工作人员。

申请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必须具备下列4项条件:

1、法律法规授权;

2、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3、使用事业编制;

4、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事业单位。

综上所述,参公是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参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指党群机关人员,使用行政编制,待遇、职能、岗位设置、人员交流和政府部门一般无二,另一种是事业单位中,承担行政执法职能和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虽然是参公,但使用的是事业编制,如果想调任到公务员岗位,会有许多额外的限制条件。

法律依据:

《公务员法》提及,事业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授权行使管理国家职能的依必要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比如:“省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是指具备法律赋予的职能、省财政全额拨款、经中组部、人事部审核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省直事业单位,就是本次招考的备注括号了的。它是事业单位,考上也不是公务员。

参公事业单位,顾名思义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其在职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但不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管理,而是执行《公务员法》,参照公务员享受职务与职级晋升,享受车补、年终绩效等福利待遇。因此,虽然编制性质不同,但参公人员与公务员基本没什么差别,都需要参加公考才能入职。

在类别上,参公事业单位有三种:党委群团组织、行政类事业单位和行政执法事业单位。

1.党委下属事业单位:各级别党校、档案局、政策研究室。

群团组织:工会、妇联、团委、文联、残联、台联、友协、科协、红十字会等。

2.行政类事业单位:地震局、气象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统计局调查队、水委会、机关事务局、历史档案馆、舆情研究中心、采购中心、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等。

3.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城管局、县区以及行政执法综合中心,涵盖农业、卫生、市场、环保、文化、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