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军区干什么工作的-哈密军区干什么

哈密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事单位,隶属于新疆军区。它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和保护中国新疆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同时进行军事训练和履行其他任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期,哈密军区曾负责管理和保卫新疆地区的重要设施,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的开采现场。它还参与了对新疆地区的和平解放工作,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近几年来,哈密军区一直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改革,提高其战役力和应对各种安全要挟的能力。同时,它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军队形象。

哈密军分区的军分区情况

先后研究制定《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关于在分区部队开展“创建学习型党委、建设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干部”活动》等7个文件,推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坚持把弘扬喀喇昆仑精神与“三岔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履行戍边维稳使命抓实践,持续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五个在军营”活动,不断加强网络建设管理使用和基层文化工作。完成总政治部赋予的哈密市五堡乡四堡“八一爱民”学校援建任务。不断加大边境管控力度,主动协调蒙方构建联合管边控边机制,防区连续10年未发生涉外事件。广泛开展全员普考、全员达标活动和举办“庆八一、打擂台、破纪录”军事比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训风考风,分批集中组织人武部干部军事考核,提升训练质量。

69330部队连续5年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积极规范促进维稳常态化,完成“七五”、“九三”等高危期战备、自治区第七届民族团结运动会安保、保障维稳部队回撤等任务。按照分类指导、分批帮建、分块治理的思路,对3个团级党委、5个基层党支部实施重点帮建,分6批安排所有分区机关团职干部和人武部副部长到边防一线蹲点帮带。坚持民兵预备役建设与部队建设协调发展,分别在伊吾县、哈密市人武部组织经常性建设、基层人武部正规化建设试点,扎实开展专武干部培训、国防潜力调查和民兵整组工作。深入贯彻“开封集训”和兰州军区科学管理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和“学条令、训队列、整秩序”活动。召开哈密军分区第九次党代会。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工作一体化,工作学习网络化。协调筹措3 500多万元新建69331部队营房、民兵训练基地和边防“四项工程”整治,69330部队65分队引水工程竣工供水,结束了近半个世纪靠拉水保障生活的历史。整修69331部队家属楼、电视进饭堂、家属子女体检、逐单位伙食帮教、电脑图书上边防、适时组织巡回心理服务。 2010年,军分区部队共调整通用车辆30多台,第一代运输车全部退出分区编制序列,69330部队武器装备实现更新换代。

3月,集中25天时间对军械员和保管员进行技能强化训练。历时60多天,对分区编配轻武器进行大修,恢复装容和技术状况。投入30万元新建69330部队弹药库,投入12万元完善边防连队的兵器室、弹药室、器材室。哈密军分区司令部被新疆军区装备部表彰为地爆器材防化危险品管理先进单位。

吴波(1906—2005),原名吴抱平。生肖:马。安徽省泾县人。

1939年6月参加八路军,194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干部大队参谋,八路军前方野战政治部统战部驻洛阳办事处干事、秘书,中央统战部传记委员会编辑,陕甘宁边区财政厅秘书主任(厅长南汉宸),晋察冀边区粮食局副局长、代局长。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副部长(部长封永顺,政委吴先恩),晋察冀边区 财经 办事处处长,华北解放区财政厅副厅长,华北人民政府财政部副部长(部长戎子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办公厅主任、部党组副书记(1951)、副部长(1952),国务院财政部副部长(1954—1966,1976—1978)、党组副书记(1961—1966)兼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1959—1965)和党组副书记(1960—1961)、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党委副书记,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财政部部长、党组书记(1979—1980),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财经 委员会副主任。

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吴皓(无照片)

吴皓(1914—1974),原名吴引宾,又名吴乡贤。生肖:虎。安徽省霍邱县人。

1929年参加“六霍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霍邱县农会通讯员,霍邱县苏维埃政治保卫局战士、班长、排长、保卫局秘书长。

1932年因叛徒出卖被捕,1937年秋获释。相继任中共霍邱特别支部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中共寿(县)六(安)霍(邱)中心县委书记,中共皖西省委组织部部长(书记李丰平)、皖北特委书记、豫皖苏区委驻皖北地委特派员、豫皖地委书记,中共豫鄂边区罗(山)礼(山)经(扶)光(山)地委书记兼新四军第5师“罗礼经光”指挥部政治委员(指挥长石建金)、鄂东地委组织部部长兼陂安南中心县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豫东南地委组织部部长(书记夏忠武)、豫皖苏区第7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书记张太生),中共河南省确山地委副书记(书记于一川)。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河南省信阳地委副书记、书记,中共河南省委工业部部长兼河南省总工会主席、省财委副主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1954)、书记处书记(1958—1966),中共八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总工会执委,国务院第五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66—1967)。

吴瑞山(1913—2012),原名吴绍奎。生肖:牛。安徽省六安县人。

1931年他带着弟弟吴绍荣一起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鄂豫皖红4军通讯队通讯员、班子、排长、队长、连指导员,红4军第12师第35团连长、军部参谋;参加了鄂豫皖、川陕根据地的反“围剿”和反“围攻”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曾两次中弹受伤、三过雪山草地;弟弟吴绍荣饿死在长征路上。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29师385旅旅部副官,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区队长,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参谋、营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第1团参谋长(团长邱蔚,政委王平民),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第70团团长(政委王星)。

抗战胜利后,相继任晋察冀军区热辽纵队第27旅第70团团长(政委王星),东北民主联军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1师副师长(师长欧致富,政委谢镗忠),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第24师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第135师副师长(师长丁盛,政委韦祖珍)。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45军第135师师长,解放军新编第54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丁盛,政委谢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53),解放军第23军军长(1956—1959),解放军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员,福州军区闽北指挥部司令员,解放军第31军军长(1963),江西省军区司令员(1964—1967),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69),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72—1982),政协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吴宗先(1916—1994)。生肖:龙。安徽省六安县人。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六安独立团和皖西北独立第3师战士,红25军第75师253团排长、连长,红31军第91师276团副团长,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根据地的反“围剿”和反“围攻”,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并两负重伤三过雪山草地。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29师386旅第771团第3营营长(教导员刘福胜),129师青年抗日纵队第2团副团长(团长陈子斌,政委吴洪方),129师新编第4旅第10团政治委员(团长陈子斌)、第771团团长(政委张百春、吕琳),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第771团团长(政委张世功)。

抗战胜利后,相继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副旅长(旅长张贤约,政委徐立清),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新编第4旅副旅长(旅长程悦长,政委黄振棠)、纵队教导旅旅长。

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第6军第16师首任师长(政委关盛志)。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6军第16师师长兼新疆军区哈密军分区司令员,解放军空军第25师师长,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空军指挥系学员,空军第6军首任军长(1956—1967,政委赵正洪),济南军区空军司令员(1967—1975)、中共山东省委委员,中共九大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