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损伤最常见-腹部损伤常考什么

腹部损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外科疾病,主要由外部暴力引发。以下是常考的腹部损伤相干知识:

1、 病史:了解患者的受伤经过、伤势、医治情况等。

2、 体魄检查:包括腹部的触诊、听诊、叩诊等,视察腹壁的弹性、压痛、反跳痛、肠鸣音等情况。

3、 影象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可以明确损伤部位、范围和程度。

4、 血液生化检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状态。

5. 腹腔穿刺:如果怀疑内脏破裂或积血,可进行腹腔穿刺,以便了解积液的色彩、量、浑浊度等情况。

6、 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液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等,和必要时的细菌培养、寄生虫检测等。

7、 医治方案: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医治方案,包括守旧医治(如禁食、卧床休息、药物医治等)和手术医治(如腹腔镜探查术、剖腹手术等)。

《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空腔脏器损伤如胃肠、胆道、膀胱破裂,消化液或尿液溢入腹腔,以急性腹膜炎表现为主;伴有恶心、呕、呕血、便血等消化道症状;胃肠破裂可有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甚至感染性休克。

2、实质性脏器损伤如肝、脾、胰系膜血管损伤,以内出血表现为主,腹膜炎较轻;但如肝内胆管、胰管破裂可有例外;腹部可出现移动性浊音;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

3、化验检查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时,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下降;空腔脏器损伤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泌尿系损伤时可见血尿;胰腺损伤时,血、尿淀粉酶升高。

4、X线检查肠胃破裂可见膈下有游离气体。

5、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提示腹腔内出血,多系实质脏器损伤;抽出胃内容物或胆汁,多系胃、肠损伤或胆囊损伤;抽出尿液,则为膀胱损伤;如无液体抽出,并不能完全排除内脏损伤,可重复穿刺或作腹腔灌洗术。

6、B超、CT检查均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选用;腹腔镜用于早期诊断,可直接观察损伤的确切部位及损伤的程度,并可作相应的处理。

二、处理原则

1、单纯性腹壁损伤,同一般软组织损伤,但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高度怀疑有腹内脏器损伤者,应积极准备,尽早手术。

3、如已确诊空腔脏器损伤,应先纠正休克再手术;实质性脏器破裂大出血,则应边抗休克边手术。

三、护理措施

1、观察期间及手术前护理

(1)观察要点:

①定时测定生命体征。考试大网站收集②定时检查腹部症状和体征。

③动态监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容。

④密切观察有无急性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

(2)体位:卧位休息,不要轻易搬动病人,在病情稳定后,改半坐卧位。

(3)禁饮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禁饮食期间静脉输液,防止体液失衡。

(4)应用抗生素:遵医嘱给予有效的广谱抗生素。

(5)二项禁忌:禁忌灌肠;诊断未明确前,禁用吗啡类镇痛药物。

(6)心理护理:针对病人和亲属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7)一旦具备手术指症,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2、手术后护理

(1)卧位:硬脊膜外麻醉后6小时或全麻清醒后,若血压、脉搏平稳,改半坐卧位。

(2)监测生命体征:定时测定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意识、尿量;记录出入量。

(3)止痛:手术后48小时内,可给予镇静止痛剂。

(4)禁饮食、胃肠减压:一般术后需禁食及胃肠减压2~3日,由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普食。

(5)引流管护理:给予妥善固定,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按时换药,适时(一般术后24~48小时)协助医生拔管。

(6)早期活动: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