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抱定宗旨的意思-蔡元培抱定什么宗旨

“以爱迪生抱定甚么主旨”为题目,需要写出答案。答案是:发明、创新、科学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实践等。

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时,把什么放在改革变学生观念的首位。

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时,把抱定宗旨放在改革变学生观念的首位。

蔡元培强调,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因此改革北大第一步就是明确大学宗旨,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为改变学生读书为升官发财的旧观念,将这座学府办成研究学问的场所,他向全体学生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蔡元培殷殷训勉学生,应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他要求北大学生要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不要有太多的想当官发财的功利思想,否则就是误人、误己、误国。

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的启示:

蔡元培在民国历史的几个关键时期都被委任以教育要职,对民国教育的大政方针和宏观布局有重大影响。他的教育思想贯穿着对民主、科学、自由、个性的追求,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他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不屈从压力、锐意改革、坚守信念的品质。

如果说他在民国初期改革封建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反映的是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20年代提倡教育独立是在教育面临深重危机下的一次无奈抗争;那么,他对北京大学的改革,包容博大,规模恢弘,影响深远,凸现了他作为杰出教育改革家的远大理想和个性品质。

蔡元培在一代学人心目中的精神表率和大学灵魂的形象,至今光芒不减。

蔡元培北大改革措施及意义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心思想:要抱定宗旨,不功利,不为做官而学习;要砥砺德行,注意品行,不能同流合污;敬爱师友,对教员要以诚相待,敬礼有加,对同学要互相劝勉。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1917年蔡元培的演说作品。这篇演说是蔡元培在1917年就任北大校长时发表的。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

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主要观点有三个:一是要抱定宗旨,不功利,不为做官而学习;二是要砥砺德行,注意品行,不能同流合污;三是敬爱师友,对教员要以诚相待,敬礼有加,对同学要互相劝勉。

蔡元培在上任之初,就郑重地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青年学子在学业上,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孜孜求学;在品行上,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在平时的个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

具体措施以及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蔡元培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因此,他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措施如下:

①改变学生的观念。

②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

③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

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意义: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革新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他认为“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都可以在大学里自由地研究和讲授,并认为这是各国大学的共同准则,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对学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意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也体现在教师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由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大学令》中,即已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大学校务管理原则,但直到蔡元培任校长后才真正实行。组织了由教授组成的全校最高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评议会以及各门教授会。评议会通过了学校组织内部章程,决定设立行政会议、教务会议以及教务处、总务处来对学校进行管理。

意义:管理体制的改革,体现了蔡元培“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目的是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校。新管理体制的建立,改变了京师大学堂遗留下来的封建衙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了学校的蓬勃发展。

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关于学科和教学体制,采取了如下措施: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除此之外,蔡元培还首次提出了男女同校的主张,使女子获得了走进学校进行学习的权利。

意义: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灵魂的北大改革不但使自身面貌发生了改变,而且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其所包容的主要内容是资产阶级乃至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新人物,北大也因此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