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班是什么意思-伏羲班面试考什么

“伏羲班”是一个自2014年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项目。在面试过程当中,“伏羲班”会考察申请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和他们是不是具有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热忱和能力。

面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人陈说:申请人需要对自己进行简短的介绍,包括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和自己为何想加入伏羲班,希望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实现甚么样的目标等。

2、 中华文化知识问答:面试官会就中华文化的知识点进行发问,如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代表人物等,考察申请者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程度。

3、 绘画、书法或其他艺术表现情势展现:申请人可以展现自己的绘画、书法或其他艺术表现情势,以此来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对中华文化的酷爱。

4、 面试交换:面试官会与申请人进行深入的交谈,了解申请者的思惟方式、价值观、生活态度等方面的情况,以此来评估其是不是合适加入伏羲班。

“伏羲班”的面试主要是为了提拔那些真正酷爱中华优秀文化,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并具有潜力成为文化传播者的人材。

唐代诗人张继明明考中了进士,为什么吏部铨选会落第呢?铨选到底相当于什么?有没有他人呢给详细解答

张继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的鲜活意境,又将孤舟漂泊人的家国情怀融入其中,将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情景聚合,使得诗句在情真意切中扣人心弦荡气回肠,脍炙人口的诗句广为流传,也使得寒山寺随了诗行为众人知晓。诗行光芒万丈,但张继的一生却极其坎坷落魄。

现存资料中,张继的生平记录极少。张继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然而,唐朝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任命,六品以下的文官由吏部按规定审查合格后授官,称为铨选。也就是说,除高级官员由皇帝任命外,凡经科举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等,均须赴吏部听候铨选。

枫桥夜泊:寒山寺与张继的故事

张继

张继虽然考中进士,却在铨选中被淘汰了。于是在京城中漂泊等待机遇,但张继为人孤傲,不屑巴结权贵,所以一直没有谋得一官半职。窘迫际遇中写下《感怀》诗句发出无奈感慨。

《感怀》

唐张继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漂泊两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了,叛军占领了洛阳,又直逼长安,唐玄宗赶紧逃跑,一时之间,京城人士纷纷逃离,张继也成为其中一员。而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张继也乘船南下,开始了他的江南流寓之旅。并在一个秋夜,乘船来到枫桥下,萧瑟秋季,洪亮钟声,始终挂怀的国家凋敝的景象、百姓悲苦的流离惨状和个失意境遇注定了不眠之夜,不禁愁绪郁结,吟出闻名千古的《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寒山寺与张继的故事

枫桥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但整个王朝生产凋敝,人民流离,财政拮据,于是就任用深通经济的刘晏主持国家建设。在追随者们的支持下,刘晏政绩出色。而刘晏也任用了一批真才实干的官员,其中,张继就得到刘晏信任。于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今江西南昌)。但是,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

拥有稀有姓氏,我觉得最大的体验就是会闹出很多尴尬的笑话。

翁姓

我姓翁,虽然说不上是稀有姓氏,但在我的周边也算是比较少的姓。要说记性最深的,要数小时候读书时在班上总是被同学们起外号。

“翁”和“嗡”是同音,因此小学时我就得了一个外号--小蜜蜂。以至于同学都不叫我的名字,叫我蜜蜂,有时候同学把我惹火了,我就会冲着他们发飙,然后调皮的男生就又给了我一个新外号--黄蜂。有一次上课铃响,我追着一个同学跑进了教室,那同学边跑边叫:黄蜂追我啦…结果讲台上的老师紧张的问:黄蜂在哪里?台下一片哄笑…

以前总是觉得很尴尬,也曾经问过爸爸,我们为什么要姓“翁”,为什么不跟别人一样姓一个“正常”点的姓氏。那时候总是很无耐,一直到四年级,可能那时候大家也都长大了吧,慢慢的,也就没有人再拿我的姓开玩笑了。

过姓

上大学时,有一个同学姓“过”,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姓,她这个姓,也闹出过不少笑话。记得第一节课上,她上台做自我介绍时,说:我姓过,杨过的过…随即说完,老师就接着说,感谢杨同学的介绍,下一位…以至于后来,她再介绍自己时,就改成“过儿”的过。

好几次,我们一起出去吃饭什么的,店老板要我们办会员卡,她说姓“过”,基本没有老板知道哪个“过”,都要再问一句:过?什么过?有一次,有个老板直接写“郭”,我们给他纠正后,他说,他以为是我们发音不标准,把“郭”说成“过”。哈哈,真是无奇不有,说啥的都有。

龚姓

第一次上班时,有个同事姓“龚”,在我们这里也是比较少见的,记得当时办公室同事都叫他“老龚”,我以为是“老公”,当时还傻傻的偷偷问别人,为什么他是这么多人的“老公”?后来才知道人家姓“龚”。哈哈哈,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