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铿锵怎么读-风骨铿然什么意思
“风骨铿然”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精神品格坚定、刚正不阿。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文学家韩愈的《赠张籍》一诗:“文章落笔处,风骨铮然立。”这里的“风骨铮然”就是形容一个人的文章和品格都非常坚定。后来,“风骨铿然”就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精神品格坚定、刚正不阿,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例如:“他虽然年轻,但已有了风骨铿然的气势。”
描写春天的风的词语两个字
1.描写春天的二字词语有哪些
春光、艳阳、和煦、复苏、烂漫。
一、春光
白话释义:指春天的风光、景致;指岁月,青春;
朝代:南朝·宋
作者:吴孜
出处:·《春闺怨》诗:“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
翻译:春光太没有意思,看着窗户来见参议院。
二、艳阳
白话释义:指春天明媚的风光
朝代:南朝 宋
作者:鲍照
出处:《学刘公干体》诗:“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翻译: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美丽
三、和煦
白话释义:形容温暖的阳光,大多形容春天
朝代:清
作者:宣鼎
出处:《夜雨秋灯录·雅赚》:“音调激越,渐转和煦,忽铿然顿止。”
翻译:音调 *** 越,渐渐转向和煦,突然砰的一声突然停止了
四、复苏
白话释义:大地复苏,大多形容春天
朝代:唐
作者:裴铏
出处:《传奇·金刚仙》:“蛛懵然复苏,举首又吸之。”
翻译:蜘蛛无知复苏,举首又吸了
五、烂漫
白话释义:天真烂漫。烂漫也形容草木茂盛,大多形容春天
朝代:唐
作者:陈子昂
出处:《大周受命颂·庆云章》:“南风既薰,丛芳烂漫,郁郁纷纷。”
翻译:南风已经熏香,丛芬芳浪漫,郁郁纷纷
2.描写春天的词语两字描写春天的词语:
春天 早春 初春 阳春 春节 春联 春雷 春季 春意
春蚕 春色 春装 新春 春光 春雨 春光 春潮 春游
春风轻拂 春风瑞雪 春山如笑 春山如黛 春意正浓 春意甚浓
春色怡人 春色迷人 春色正浓 春江如练 春山如妆 春和景明
91、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宋·姜夔《淡黄柳》
9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93、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著物:春风润泽万物.
94、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95、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宋·石孝友《好事近》 酝造:酿造.可人:喜人.
96、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金·王庭筠《谒金门》 瘦雪:残雪.这里用以形容春花的飘零.青子:青青的小果于.
97、东风轻扇春寒.——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轻扇:轻轻地吹动.
98、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元·白朴《天净沙·春》 飞红:花瓣飞舞.
99、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元·胡只遹《阳春曲·春景》 觉来:醒来.
3.描写风的词语 两个字八方风雨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0363236 八方:四方四隅的总称。
四面八方的疾风骤雨。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八面驶风 驶:驾驭。
形容善于见风使舵,各方面都兜得转,吃得开 暴风疾雨 暴:急骤,猛烈;疾:迅疾。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风儛润
:鼓掌;儛:通“舞”,跳舞;润:雨水。
指欢舞在和风时雨中。指庆幸沾受恩惠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惨绿愁红 绿:绿叶;红:红花。
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 春风风人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粗风暴雨 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 蜚瓦拔木 形容风力迅猛 风风雨雨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风急浪高 形容风浪很大 风谲云诡 谲:欺诈;诡:欺诈,怪诞。
风云怪诞,变幻不定。比喻局势复杂多变,神秘怪诞 风雨交加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
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风云变幻 风云:比喻变化动荡的局势;变幻:变化不定。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
比喻局势复杂,变化迅速,难以预料 箕风毕雨 古传月亮经过箕星时风多,经过毕星时雨多。指官吏施政应顺应民情 环肥燕瘦 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形容女子体态不同而各有其风韵。也比喻艺术作品风格流派各具特点,各擅其美 急风暴雨 急:急促;暴:猛烈。
急剧的风雨,形容声势浩大而迅猛 浇风薄俗 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霁风朗月 和风明月,比喻宽厚祥和的气氛 阑风长雨 阑珊的风,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际的风雨。
泛指风雨不已 狂风怒号 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露餐风宿 在露天中吃饭,在风中住宿。
形容旅途艰辛 盲风暴雨 指非常急骤的风雨 盲风怪云 指急骤的风云 穆如清风 指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 飘风暴雨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暴风骤雨 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
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餐风沐雨 餐:吃;沐:洗。
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春风和气 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春风化雨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
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春风满面 春风:指笑容。
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春风夏雨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春风沂水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春和景明 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大风大浪 指巨大的风浪。
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东风浩荡 东风:春风。指吹着强劲的春风。
形容春风吹拂大地,大地即将万象更新,面貌焕然。 东风化雨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
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东风人面 指一年一度的春风依旧,而当年邂逅含情之人却不得重见。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风吹草动 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风调雨顺 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
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风和日丽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
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风流云散 象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
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 风平波息 风和波浪都没有。
比喻平静无事。 风起水涌 大风刮起,水波汹涌。
风餐露宿 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风掣雷行 掣:闪过。风闪雷鸣。
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 风尘仆仆 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
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风尘之变 风尘:比喻战乱。
指战争的灾乱。 风驰电掣 驰:奔跑;掣:闪过。
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风吹雨打 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
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
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风骨峭峻 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气,刚直不阿。
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风和日暖 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
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风卷残云 大风把残云卷走。
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 风平浪静 指没有风浪。
比喻平静无事。 风清月朗 风凉爽,月明亮。
风潇雨晦 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
风行草偃 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风雪交加 风和雪同时袭来。
风雨如晦 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风雨同舟 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风雨萧条 萧条:寂寞。风雨交加,显出冷落的景象。
风中秉烛 秉:拿着。风中拿着烛易灭。
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 风中之烛 在风里晃动的烛光。
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风起云涌 大风刮起,乌云涌现。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
风雨凄凄 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风雨无阻 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风云际会 风云:比喻难得的机会。
4.描写春天的两字词语原发布者:大科实用文档大全
描写春天的词语描写春天的词语描述春天的词语(一):
1、春天:春季。例:“明媚的春天,万物充满了生机。”2、阳春:泛指春天而言。例:“阳春三月好风光。”3、春令:春季。例:“严冬已过,春令已到。”注意:春令,也表示春季的气候。如“冬行春令”。
4、熙春:和煦的春天。
5.春季:一年的第一季,我国习惯指立春到立夏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正三”三个月。[由整理]6、早春:初春。如“早春二月”。
7、晚春:春之末。
8、艳阳天:明媚的春天。如“九九艳阳天”。
9、酣春:春色正盛。例“劳劳胡燕怨酣春”。
10、新春:春节过后的一天泛称新春。如“新春佳节”“恭贺新春”。
11、残春:余春。
12、仲春:孟春之后阴历二月为仲春。
13、余春:犹暮春,晚春。
14、季春:指春季的末一个月。
15、开春:春初(一般指农历正月或立春前后)。例:“开春农村又将是一番繁忙的景象。”16、暮春:晚春。如“暮春三月”。
17、孟春:四季节令中的第一个月。春天开头的第一个月。
18、初春:春季开头的时节。例:“初春之风仍有凉意。”描述春天的词语(二):
1、百花争妍:妍:美艳。形容繁华盛开,生气勃勃景象。
2、细雨与风:细雨:小雨;与风:春天微风。温与风,细小雨。比喻方式方法温与而不粗暴。
3、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景象。现常比喻革命与建设蓬勃兴旺景象。
4、绿暗红稀:形容暮春时绿阴幽暗红花凋谢景象。
5.春光漏泄:原指柳枝泛绿,
5.描写春天的词语20个(2个字的)描写春天的词语(一) Artsdome 汇编 春:春季;一年的第一季。
如“四季如春”,“一年之计在于春”。可组成“春景”、“春光”、“温暖如春”等。
[同义] 春天 春日 春季 春今 阳春 艳阳 春上 大春 三春 九春 青春 艳阳天 春景天 [注] 春,也可以表示男女情欲。如“怀春”、“春心”、“春意”、“春情”、“撩拨春心”、“春心荡漾”。
初春:春季开头的时节。例:“初春之风仍有凉意。”
春季:一年的第一季,我国习惯指立春到立夏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正、二、三”三个月。春令:春季。
例:“严冬已过,春令已到。”注意:春令,也表示春季的气候。
如“冬行春令”。春天:春季。
例:“明媚的春天,万物充满了生机。” 季春:指春季的末一个月。
开春:春初(一般指农历正月或立春前后)。例:“开春农村又将是一番繁忙的景象。”
孟春:四季节令中的第一个月。春天开头的第一个月。
暮春:晚春。如“暮春三月”。
晚春:春之末。新春:春节过后的一二十天泛称新春。
如“新春佳节”、“恭贺新春”。阳春:泛指春天而言。
例:“阳春三月好风光。” 仲春:孟春之后阴历二月为仲春。
早春:初春。如“早春二月”。
余春:犹暮春,晚春。残春:余春。
酣春:春色正盛。例“劳劳胡燕怨酣春”。
熙春:和煦的春天。艳阳天:明媚的春天。
如“九九艳阳天”。春风宜人:春天的和风使人感到舒适温暖。
形容春天可爱。例:“春风宜人,鸟语花香,正是旅游的好季节。”
春光明媚:春天的景色鲜明可爱。例:“春光明媚,百花争艳。”
春光融融:春天的景色使人感到温暖、舒畅。例:“春光融融,杨柳依依,情意绵绵。”
春暖花开:春天暖和,花儿开放。表示春天来临,春景优美。
例:“春暖花开,香气四溢,游人如潮。” 春意盎然:春天的气氛浓厚。
例:“鸟啭莺啼,花红柳绿,到处春意盎然。” 满园春色:春色满园,四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例:“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大地回春:冬去春来。
例:“大地回春,阳光普照,山河无限美好。” 东风送暖:东风,春风。
春风送来暖意,表示春天来到。例:“东风送暖,春回大地。”
雪化冰消:冰雪融化,表示春天来临。例:“雪化冰消,万物复苏,又是春到人间。”
描写春天的词语(二) Artsdome 汇编 与春关联的词和词组:大地回春 春回大地 万象回春 春回地暖 大地苏醒 万物复苏 万木萌发 万象更新 蛰虫昭苏 春燕回巢 春生秋杀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播:春季播种。也作“春种” 春耕:春季的耕种。
如“春耕时节”。也作“春事”。
春联:春节用的对联。同义还有:春帖 桃符 春条(方言) 春汛:春天的潮汛。
同义还有:桃汛 桃花汛 桃花水(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春游:春日郊游。同义还有:游春 踏春 踏青 探春 寻春 双柑斗酒(明日重来应烂漫,双柑斗酒听黄鹤)--------------------------------------------------------- 春风:开春后吹的风。
如“春风解绿江南树”。和风:春天的温和的风。
一般只用于指温和的风,含有宜人的情味。如“和风拂拂”;“和风吹拂,杨柳依依”。
惠风:和风。书面语。
例:“惠风和畅,拂人脸颊,使人感到无限舒服。” 柔风:春风。
例“时逝柔风戢,岁暮商猋飞。” 东风:春风。
例“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杨柳风:春风。
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与春风关联的词:春风骀荡 春风荡荡 春风煦煦 春风送暖 春风曛暖 春风温煦 春风料峭--------------------------------------------------------- 春光:春天的景色。
如“大好春光”。同义还有:春景 春色(春色迷人) 韶光:美丽的春光。
例,“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也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
韶晖:明媚的景色。例,“织恨凝愁映鸟飞,半旬飘洒掩韶晖”。
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例,“迎得韶华入中禁,和风次第遍神州” 韶景:美好的景色。
如“滇春好,韶景媚游人”。与春光关联的:春色满园 满园春色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如海 春深似海 春色迷人 春色撩人 春色弥望 春山如笑 春和景明 韶光淑气 春日阳和 春寒料峭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万紫千红 百紫千红 千红万紫 万红千紫 春花怒放 花红柳绿 柳绿花红 柳媚花明 柳暗花明 花明柳暗 桃红柳绿 柳绿桃红 桃红李白 桃李争妍 桃李争辉 桃柳争妍 杏雨梨云 杏雨梨花 百花吐艳 百花争妍 百花齐放 百卉含英 百卉千葩 飞花点翠 草长莺飞 莺飞草长 柳亸莺娇 莺歌燕舞 燕舞莺啼 花香鸟语 鸟语花香 百鸟鸣春 红杏闹春 红杏出墙 红情绿意 绿肥红瘦 红瘦绿肥 绿暗红稀--------------------------------------------------------- 春雷:春天打的雷。
如“春雷一声惊天地”,“春雷催耕”。同义还有“蛰雷” 春意:春天的气象。
如“树梢发青,已显春意”。与春意关联的词: 春意盎然 春意正浓 春意阑珊 春事阑珊 [注] 春意另有“春心”之义。
春雨:开春下的雨。如“春雨绵绵”。
杏花雨:春雨。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春天使人想到绿草:春草:春天的草。例:“春草初露;大地已经泛青了。”
芳草:香而鲜的草。例:“春回大地,芳草天涯。”
绿草:绿色的草。例:“山上绿草茵茵。
周邦彦的《满庭芳》
1、唐代:罗邺《梅花》
原文选段: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释义:
一簇簇梅花绽放压低枝头,不用翻山越岭到处栽种,随处都可成活。
只是权贵之家却看不到梅花的坚毅品性,和煦的春风迟迟不肯到来。
2、宋代:苏轼《西江月·梅花》
原文选段: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释义: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3、南北朝:何逊《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原文选段: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释义:
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4、唐代:崔道融《梅花》
原文选段: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释义:
梅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梅花的枝干横斜错落,似愁似病,北风如果能够理解梅花的心意,就请不要再摧残她了。在孤寒中的梅花,坚韧顽强,傲然独立,潇洒的北风啊,请你放慢脚步,精心的呵护她吧!你忍心在如此严寒之中再摧残她吗?
5、宋代:王安石《梅花》
原文选段: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释义: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满庭芳
作者: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1,遂书以遗之2
归去来兮,君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3。坐见黄州再闰4,儿童尽楚语吴歌5。山中友,鸡豚社酒6,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7。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8。
全部注释
①会:时逢,正好。
②遗:赠送。
③"百年"句:韩愈《除官赴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此用其句。百年强半:此乃虚称。
④再闰:苏轼于元封三年(1080年)二月到黄州,元封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为"再闰"。
⑤楚语吴歌:黄州在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三国时期属吴地,故称。
⑥鸡豚社酒:豚,猪。社酒,祭祀神祗时所用的酒。
⑦莫剪柔柯:此处谓要珍惜彼此的友情。
⑧"仍传"三句:意为我现在虽然离开这里,但将来还是要回来的。
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苏轼接到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的诏命。四月一日离黄州,邻里友人纷纷相送,苏轼作此词以示告别。
词用散文式的句子和俚俗的语言,真切的表现了作者对黄州的依恋之情。
上阙开头三句,起势陡健,作者翘首西望,哀声长吟。"归去来兮,吾归何处?"并不是像陶渊明那样真正归隐田园,而是寻找心灵的归宿。"百年强半,来日无多。"则是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叹,加强了失意思乡的氛围。后半则笔锋一转,撇开满腔愁思,尽话深情厚意,情怀依依。
下阙作者则进一步将宦途失意之悲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突出了作者达观豪爽的性格。末尾"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鱼蓑。"对江南父老的托付,尤感发自肺腑。体现了作者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的否弃以及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的潜在要求。
作品二
满庭芳
作者: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当时,苏轼的许多朋友或怕株连,或避嫌疑,纷纷疏远了他,使他备感世态炎凉。然而,他的同乡陈慥却蔑视世俗,仍与其过从甚密,五年中竟七次来访。元丰六年(1083年)五月,“弃官黄州三十三年”的王长官因送陈慥到荆南某地访东坡,得以与东坡会晤,此作乃得以诞生。
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刻画王长官的高洁人品,下半阕则描绘会见王长官时的环境、气氛,以及东坡当时的思绪和情态。
上阕全就王长官其人而发,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一开篇就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以比拟的方式将王长官高洁的人品与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二句喻其人品格之高,通过“苍桧”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节,风骨凛然如见。王长官当时居住黄陂,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故词云“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后四字以竹松比喻托衬他的正直耿介。 “江南岸”三句是说倘非王先生送陈慥来黄州,恐终不得见面。语中既有词人的自谦,也饱含作者对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过片到“相对残釭”句写三人会饮。“摐摐”二字拟(雨)声,其韵铿然,有风雨骤至之感。“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几句,既写当日气候景色,又通过自然景象的不凡,暗示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充满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居士先生老矣”,是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真梦里,相对残缸”,写主客通霄达旦相饮欢谈,彼此情投意合。
末三句写天明分手,船鼓催发,主客双方话未尽,情未尽,满怀惜别之意。
全词“健句入词,更奇峰特出”,“不事雕凿,字字苍寒(郑之焯《手批东坡府府》),语言干净简练之极,而内容,含义隐括极多,熔叙事,写人、状景、抒情子一炉,既写一方奇人之品格,又抒旷达豪放之情感,实远出于一般描写离合情怀的诗词之上。词中凛然如苍桧的王先生这一形象,可谓东坡理想人格追求的绝妙写照。
作品三:
满庭芳
作者: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
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词作鉴赏〗
这首词以议论为主,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同时也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从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它的写作年代当为苏轼谪贬黄州之后。此作情理交融,奔放舒卷,尽情地展示了词人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后既愤世嫉俗又飘逸旷达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词人以议论发端,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他一开始就引用《庄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以蔑视的眼光,称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着甚干忙”揭示了功名利禄的虚幻,并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叹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岂必弱,因此也无须过分介意。以上几句,既是对营营苟苟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政治派系内部倾轧的厌倦和批判,大有洞悉人生之慨。东坡感到人世间名利场的角逐如同梦幻,所以,“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试图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一“浑”字抒发了以沉醉替换痛苦的悲愤,一个愤世嫉俗而又渴求摆脱尘世羁绊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
过片“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说来,谓人生能几;而“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宦海浮沉,辗转流迁,命运多舛,饱经忧患。这几句是作者的人生自叙,隐含着身受惨祸、壮志难酬的沉痛哀叹。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此句愤激地表达了词人对于忧患人生的失望和怅惘,读来令人感慨万千。下面笔锋一转,以“幸、无际的绿茵、高张的云幕,与浩大无穷的宇宙合而为一,求得了内心的宁静。结尾”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一句,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至乐之情,表明作者终于摆脱了世俗功名的苦海,获得了精神的超脱与解放。正如有人所说,诗词固然以”主性情“为主,但是”主议论“的诗词如能做到”带情韵以行“,同样可以收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东坡这首《满庭芳》词的成功便说明了这一点。
称这首词是一篇抒情的人生哲理议论,应当是恰如其分的。全篇援情入理,情理交融,现身说法,真抒胸臆,既充满饱经沧桑、愤世嫉俗的沉重哀伤,又洋溢着对于精神解脱和圣洁理想的追求与向往,表达了词人人生矛盾的困惑中寻求超脱的出世意念,可谓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的觉醒和呼唤。
李清照作品:
满庭芳
作者: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篆香:一种印有篆文的熏香。
帘钩:挂帘的钩子。
寂寥:寂静、空旷。
浑似:简直像。
何逊在扬州:何逊,南朝梁诗人。于天监年中年在扬州(今南京)任建安王记室。
韵胜:指梅花的风韵逸群,超出一般。
藉:踏,这里是侵害的意思。
不耐:禁受不了。
笛:指梅笛。
雪:《历代诗余》作“玉”。
疏影:梅花稀疏的影子。
〖赏析〗
此词当为清照南渡前的词作,是首咏梅词。与李清照《孤雁儿》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构思,不同于一般的咏梅词。作者将梅放在人物的生活、活动中加以描写和赞颂,把相思与咏梅结合起来,托物言情,寄意遥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19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