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常住户口所在地-什么叫做常住户口

常住户口是指在某地长时间居住、工作或生活,并在当地具有固定居所的人的户籍登记。通常情况下,常住户口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并经过当地的户籍管理部门审核后才能取得。在中国,常住户口是人们身份证明的一种重要情势,也是个人享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根据。

常住户籍指的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通常是指不是本地的户口,因工作、学习的需要,来到某个地方居住,原则上人员应当在户籍所在地进行生活,如果离开应当进行户口迁移,其目的是方便统计人口和管理,在法律上也作为诉讼管辖的依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十三条 公民迁移,从到达迁入地的时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内,农村在十日以内,由本人或者户主持迁移证件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缴销迁移证件。

没有迁移证件的公民,凭下列证件到迁入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

(一)复员、转业和退伍的军人,凭县、市兵役机关或者团以上军事机关发给的证件;

(二)从国外回来的华侨和留学生,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者入境证件;

(三)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释放的人,凭释放机关发给的证件。

户口登记地就是常住户口所在地,但是如果在外工作的并且有居住证的,则居住证上面的地址属于常住户口。常住户口是我国根据户籍制度所确定的一种称呼。

法律依据:《户口登记条例》第六条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户口登记条例》第十五条公民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城市暂住三日以上的,以暂住地的户主或者本人在三日以内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暂住登记,离开前申报注销;暂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设置旅客登记簿随时登记。公民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内暂住,或者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农村暂住,除暂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设置旅客登记簿随时登记以外,不办理暂住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