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公共知识考什么内容-救灾公共知识考什么
1. 应急救济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基本的急救技能和方法。
3、 灾害产生时的安全避难知识。
4、 灾害现场的辨认和评估。
5. 公众参与灾害救济的方式和方法。
6、 事故预防与应急准备的重要性。
7、 国家或地区相干法律法规。
8、 救济物质储备及管理等。
灭火的基本常识
1.灭火小知识
一、常用灭火方法
1、用水灭火。木材、纸张等着火都可以用水扑救。把水直接泼洒在可燃物上,熄灭火焰。用水把着火点附近的可燃物浇湿,使之降温;
2、用其它工具灭火。将沙士、淋湿的棉被、衣服等捂盖在燃烧物表面,使之隔绝空气而中止燃烧。同时,笤帚、衣服还可以用来当作灭小火的工具;
3、隔离灭火。把着火点附近的可燃物搬开,防止火势蔓延;
4、用灭火器灭火。
二、常用灭火器
1、干粉灭火器。这种灭火器因筒体中充满干粉灭火剂而得名。它主要适用于扑救液体火灾、带电设备火灾、特别适用于扑救气体火灾,不宜用于扑救精密仪器火灾;
2、泡沫灭火器。用喷射泡沫进行灭火的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油品火灾,如汽油、煤油、植物油等初起火灾;也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棉、麻、竹等火灾及飞机、汽车事故引发的火灾;不适于扑救带电设备火灾及气体火灾;
3、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气化了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灭火。适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资料、精密仪器、贵重设备火灾。由于其不导电,可扑救带电设备火灾。
三、当燃气灶具着火时
1、立即关闭进气阀门,切断气源;
2、液化石油气气瓶起火,可用湿毛巾或湿沫布盖住着火点,同时迅速关闭气瓶上的角阀;
3、关闭角阀时要防止烫伤;
4、灭火过程中不要把气瓶弄倒,以免造成更大危险;
5、可使用干粉灭火剂灭火。
扩展资料
灭火常识
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家中一旦起火,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火势不大,应迅速利用家中备有的简易灭火器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大火。
油锅着火,不能泼水灭火,应关闭炉灶燃气阀门,直接盖上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令火窒息。还可向锅内放入切好的蔬菜冷却灭火。
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救火时不要冒然开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参考资料:
2.灭火基础知识
您好! 一、防火灭火基本知识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可燃物;(2)助燃物;(3)火源。具备以上三个基本条件,并且三者互相结合、互相作用,物质才能燃烧。例如生火炉,只有具备了木材(可燃物),空气(助燃物),火柴(火源)三个条件,才能使火炉点燃。一切防火灭火行为都是为了防止或终止燃烧条件互相结合互相作用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二)火灾的定义与分类
1、火灾的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火灾的分类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
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
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望采纳
3.消防知识讲解稿
火灾给人类带来灾难,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人们在生产,生活用火时候管理不严,用电不当,小孩玩火,雷击起火等都会引起火灾,带来祸害.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我们需要养成安全用火的习惯.在任何场所,任何情况都不能玩火柴,打火机,更不能点火玩耍.在家里,学校或野外用火,要有人守在旁边,注意不让火向外蔓延.用完火后要把火熄灭,如果用煤气,液化气等,用后要关紧阀门,以免引起火灾.遇到火灾突发时千万不要大乱章法,要镇定用正确的方法自救.我来向大家谈谈如何自救吧!处在烟火中的,如果烟火不大,可以俯身行走,如果烟火太浓,必须卧地而行,同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灾中丧失的人,多数不是被烧死的,而是吸入过多的有毒烟雾而死)如果衣服着火,要立即在地上打滚,把火压灭.在烟火中的人不要叫喊,防止吸入毒气可以向火场外面抛掷东西,让外面的人发现你所在的位置前来救援.如遇山林火灾,要朝逆风的方向奔跑,这样才可以摆脱火焰的追逐.如果楼房发生火灾,可以把湿棉被,毯子等披在身上,顺楼梯逃生,不到迫不得已千万不要跳楼.如果楼梯口被封住,可以通过窗口,阳台逃生,用绳子或把撕开的布条连接起来,栓在窗口,阳台上,顺着绳子或布条望下滑,也可以抓住屋外的排水管望下滑,在底层的人可以用竹竿逃生,如果不能逃离楼房,应想办法进入卫生间或厨房.因为卫生间和厨房面积小,容易封闭,可以隔绝烟火,另外,卫生间和厨房里有水龙头,可以随时熄灭火焰,如果火势太大,卫生间和厨房也能安身,确实需要跳楼逃生,千万不要站在窗口往下跳,可以让身体贴着墙壁往下滑,这样既可以双脚先落地,又能减小落地高度,也可以防止头部受伤.发现火情,要迅速告诉大人,并尽快拨打119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来救火,在电话中说明火灾发生的地点、周围的道路情况.帮助消防队更多地掌握火场情况,尽快到达火场.只要我们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在遇到火灾时不慌张,我们便能在火灾中安全撤离,保住生命 你自己在家电开头结尾。
4.小学消防安全知识
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小学生要知道一些简单的消防常识,火警电话119最基本的.一、失火了会报警;正确的报警方法:
1、着火的详细地;(旁边有什么明显的建筑标识).2、着火物质;(油、电、其它)3、火势的大小;(是刚着还是已经着大了还是快息灭了) 4、有无被困人员;
5、报警人的姓名电话.二、简单的应急处理比如家里煤气泄露要知道怎么处置;正确的方法.1、开窗户通风.注意:不可开灯,因为开关会产生电火花,浓度大的话会爆炸.也不可打电话,电话也会有静电.三、水、电、火的基本知识水可灭火,但不是所有火都能用水;比如:油、及家里的带电设备家里炒菜油锅起火,可以用锅盖直接盖住;窒息灭火.也可以放锅里一些清菜,降低油温,冷却灭火;千万不要加水,水可以把油冲走括大火势;四、认识一些消防标识;安全出口;失火后引导人们逃生的;任何场所遇到火灾,要保持冷静,不要随人群到处乱跑要会利用安全出口逃生.听消防广播的引导,迅速逃离;千万不要坐电梯,电梯可能随时停电.扶梯也不要坐,防火卷帘也有可能会随时降落.要沿楼梯,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5.防火灭火基本知识
一、防火灭火基本知识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可燃物;(2)助燃物;(3)火源。
具备以上三个基本条件,并且三者互相结合、互相作用,物质才能燃烧。例如生火炉,只有具备了木材(可燃物),空气(助燃物),火柴(火源)三个条件,才能使火炉点燃。
一切防火灭火行为都是为了防止或终止燃烧条件互相结合互相作用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二)火灾的定义与分类 1、火灾的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火灾的分类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望采纳。
6.中学生消防安全知识
校园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公共场所,教学仪器多、科研设备价值昂贵、用电量大,各类试验、实习项目和易燃物多,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影响大、损失大,直接影响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而,我校多年来高度重视校园防火工作,始终把防火工作放在各项预防工作的首位。预防校园火灾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学习消防知识是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可或缺的一课。
为了增强广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便于同学们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我们编辑了这本《中学生消防安全常识》。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火灾基本常识、灭火器基本常识、初起火灾扑救方法、人员疏散和火场逃生知识、消防知识问答等,并收集了校园火灾案例、消防安全知识竞赛试题等方面的内容。
其目的是让中学生通过学习这本读物,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熟悉消防器材的性能特点,掌握灭火、疏散、逃生技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预防校园火灾。同时,也为广大学生和中学生义务消防队提供了学习、宣传资料。
我们期望,通过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使广大同学做到“三懂三会”,即:懂火灾的危害性、懂火灾的扑救方法、懂预防火灾的措施: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会逃生自救。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希望同学们自觉承担起校园防火工作的责任与义务,更多的学习和掌握消防知识,遵守各项防火制度,积极参与校园消防工作,使我校形成“人人关心消防、处处注意防火”的群防群治的局面,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校园火灾事故的发生。(一)燃烧的定义 燃烧,俗称着火,系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具有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二)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必要条件——物质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能发生燃烧现象,无论缺少哪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但是,并不是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就一定会发生燃烧现象,还必须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
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三种类别。
可燃烧物质大多是含碳和氢的化合物,某些金属如镁、铝、钙等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燃烧,还有许多物质如肼臭氧等在高温下可以通过自己的分解而放出光和热。
2.氧化剂: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空气中游离的氧,另外如氟、氯等也可以作为燃烧反应的氧化剂。
3.温度(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常见的是热能,其它还有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的热能。
4.链式反应:有焰燃烧都存在链式反应。
当某种可燃物受热,它不仅会汽化,而且该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烈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而使燃烧持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
燃烧的充分条件——(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2)一定的氧气含量:(3)一定的点火能量;(4)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例如:汽油的最小点火能量为0.2raj,乙醚为O.19mJ,甲醇为0.215mJ。
对于无焰燃烧,前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燃烧即会发生。而对于有焰燃烧,除以上三个条件,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自由基),形成链式反应,使燃烧能够持续下去,亦是燃烧的充分条件之一。
(三)燃烧的类型 燃烧按其形成的条件和瞬间发生的特点一般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四种类型。 闪燃是物质遇火能产生一闪既灭的燃烧现象。
着火是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的现象。 自燃是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积热不散引起的燃烧。
爆炸是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物理爆炸是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如蒸气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的爆炸。
化学爆炸是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如炸药的爆炸,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等。
化学爆炸是消防工作中防止爆炸的重点。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通常是以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方式向外传播的。
(四)火灾的定义 火灾系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大多数是一种社会现象,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三个方面。
一是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含放火);二是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三是工艺技术的缺陷。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主要的因素。
(五)火灾的分类 火灾依据物质燃烧特性,可划分为A、B、C、D、E五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煤。
有关防震减灾知识口诀:
1、发生地震别乱跑,老师指导快卧倒。
2、桌椅下面躲藏好,组织撤离伤亡少。
3、滞留教室出不去,不哭不闹等机遇。
4、冷静躲到“三角地”,书包护头莫忘记。
5、水尽量省着喝,尿液血液也收集。
6、任何时候别放弃,生命希望属于你。
7、楼房摇动不要慌,一不跳楼二不扒窗。下蹲墙角好地方,听从指挥快跑光。安全走到操场上,万一被埋别紧张。一不哭喊二不慌,先防身体少受伤。找水找食找地方,保存体力等救伤。
8、地震来了不要慌,紧急避险很重要。能跑出屋外最好,桌子床底也很妙。埋在地下不能闹,沉着冷静要思考。先把心情静下了,听到人声发信号。保持体力最重要,坚定信念不动摇。祖国人民是一家,真情能把奇迹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2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