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什么时候命名-什么时候叫湖北
湖北省,简称“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地区,东临东海,西连秦巴山脉,北接豫章平原,南达潇湘丘陵。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省会武汉,下辖12个地级行政区,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3500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底,常住人口5764万人。
湖北以前叫什么
湖北省古代叫鄂国、楚、鄂邑、南郡、江夏郡、荆州、江州等。
湖北省,在长江中游,洞庭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宋初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元代江南部分属湖广行中书省,设有荆湖道宣慰司,简称“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命名,因省会武昌在唐、宋时称鄂州,故亦简称“鄂”。
湖北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省内各级河流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4228条,另有中小河流1193条,河流总长5.92万公里,其中河长在100公里以上的河流41条。长江自西向东,流贯省内26个县市,西起巴东县鳊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流程1041公里。
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水、沮水、漳水、清江、东荆河、陆水、滠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富水等。其中汉水为长江中游xxx支流,在湖北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3个县市,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郧西县,至武汉汇入长江,流程858公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22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