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什么时候出现的-民营经济什么时候
关于“民营经济甚么时候”的问题,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回答。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回答:
1、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早期,国家开始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民营企业主要是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2、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的推动,民营企业的范围和影响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许多大型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等都是在这一时期突起的。
3、 当前: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已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他们在创新、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民营企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公有制什么时候开始占主体地位的?
1949年解放以后,没收了官僚资本,收为国有,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
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对民族资本进行改造,实行赎买政策。国家完全掌控了国民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完全形成。
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改革,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但还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民营经济为补充,多种所有制并存。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未变。
中国什么时候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时间是1994年。我国探索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包含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政企分开又是中心环节,市场经济的春雷不仅激活了国有企业,也使民营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
现代企业制度modernenterprisesystem,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企业是在一定的财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的行为倾向与企业产权结构之间有着某种对应关系,企业在市场上所进行的物品或服务的交换实质上也是产权的交易。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中国加入WTO15年后,即2016年将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是,早一点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在向中国表示一种友好”,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顾清扬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早一点承认是务实之举
同南非一起,俄罗斯在金砖国家中较早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俄罗斯远东研究所中国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伊万·弗拉基米罗维奇·瓦赫鲁申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很高水平,经济环境与投资环境良好,外来投资大量涌入,这源于中国拥有对外资和外企很好的保障体系,中国吸收外资额持续位居世界前列,进而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在东盟国家中,新加坡2004年率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随后,其他9个东盟国家也相继宣布承认。顾清扬博士对记者表示,东盟和中国地理位置近,产业结构互补性强,产业分工联系紧密。新加坡和东盟其他国家都很重视中国的“市场经济火车头”作用,认识到中国市场化走向非常明显。东盟国家尽早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在向中国表示一种友好。早一点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一种务实的选择,对东盟国家自身也是有好处的。
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也表示,东盟国家欢迎中国被更多国家纳入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行列。不可否认,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东盟国家和中国的贸易关系紧密,进行的贸易方式主要是加工贸易,即东盟国家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原材料和加工零配件。中国的需求增加了,同时也会增加从东盟国家的原材料进口。因此,总体上这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不承认是为限制中国找借口
在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上,经过中欧双方长期不懈的沟通,欧盟立场逐步缓和。
1998年4月,欧盟通过决议,将中国从完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中除去,给予中国“转轨经济国家”待遇,介于完全非市场经济国家与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之间。面临欧盟反倾销时,中国企业可以享受市场经济地位的个案处理。但欧盟一直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成为中欧经贸关系中的一道障碍。有专家分析说,欧盟及其成员国坚持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不是没有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而是想以此作为对中国做出某种限制的借口。
近年来,欧盟有许多成员国,如德国、法国的官员纷纷公开表态,呼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瓦赫鲁申认为,欧洲很可能在2016年的最后期限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因为中国毕竟是欧盟的最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双方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美国是另一个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迟迟不承认的主要发达国家。早在2004年,中美就开始了关于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谈判。
7年间,美国多次承诺要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却迟迟未采取行动。今年6月,美国商务部公布实施《战略贸易许可例外规定》,甚至将中国排除在44个可享受贸易便利措施的国家和地区之外。
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成为美国在对华贸易谈判中一张重要的牌。分析人士指出,对美国来说,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与中美贸易直接相关,担忧利益受损的美国企业和议员对美国政府不断施压,使这一承诺迟迟难以兑现。美国政府也将其作为筹码,在人民币汇率、美国国债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压,逼迫中国让步。
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不被承认,直接导致反倾销领域内中国企业屡屡受挫,一些国家在评估中国产品是否属倾销时便可采用第三国数据,高估中国出口产品的倾销幅度,为其反倾销行为寻找借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宋泓指出,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意味着对中国产品采取贸易限制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手段削弱了、减少了,从而降低了针对中国产品展开反倾销反补贴案件的发生率和危害性。
中国市场化改革进展巨大
顾清扬对本报记者说,判断一个国家是否享有市场经济地位,不能完全根据历史和现实,还应根据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来判断。自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市场化程度以及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方面,中国都表现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特征,比如中国的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和对外贸易中都有极高的自由度。此外,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胡江云对记者说,一直以来,中国为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做出了巨大努力。一是深化改革,特别是垄断领域的改革。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和外资进入,将石油、航空、铁路、电信等部门的生产经营与行政管理逐步分开。在价格改革方面,除少数国计民生产品外,98%以上产品的价格已完全由市场决定。此外,还进行了金融改革,实施利率和汇率制度改革等。二是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体系,并根据加入WTO协议,降低货物贸易的关税壁垒,削减非关税措施。近年来,中国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实施促进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在某些服务业领域,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甚至已超过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基本全方位开放汽车领域,不仅开放汽车整车、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而且开放了汽车服务。在分销服务、计算机服务等领域,中国的市场化程度普遍高于一般国家。三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市场壁垒,规范市场秩序,建设国内统一市
胡江云认为,倒是一些西方国家,既是市场经济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其最大破坏者。例如美国2003年实施的钢铁保障措施就有意违反WTO规则,实质是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他还说,中国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对于这一点,欧美日等国家应当看到,不能熟视无睹并进行无理指责和过分苛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22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