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特岗笔试成绩-绥阳特岗考什么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是针对报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高校毕业生进行的提拔性考试。考试科目一般包括:教育公共基础、学科专业知识两部份,满分150分,其中教育公共基础满分为120分(综合素质),学科专业知识满分为30分。

1、 教育公共基础

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法规、新课程理念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

2、 学科专业知识

主要考核应试者对所报学段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考试内容以当地公告为准,建议考生关注当地教育局发布的考试公告,了解详细的考试安排和要求。

完善乡村医生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完善乡村医生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日前,本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财政部门建立起保障机制,改善乡村医生生活和工作条件。

据了解,本市目前有乡村卫生室2500多所,在岗乡村医生6000多人,他们大多数是“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服务人员。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医改的深入推进,乡村医生队伍遇到年龄偏大、社会保障跟不上、医药卫生场所陈旧等突出问题。为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现状,市委、市政府专门就此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市财政局会同市卫生计生委和有关区县,建立完善了乡村医生和乡村卫生室保障机制。

一是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项目发放补助经费。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合理补偿。

二是将乡村医生纳入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乡村医生可根据个人缴费能力和参保意愿,按规定自行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于年满60岁的乡村医生,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其养老待遇。乡村医生应按规定参加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以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居民生育保险和全民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待遇。

三是对村卫生室投保的医疗责任保险费用给予财政补贴。村卫生室统一投保医疗责任保险,其费用由财政给予保障。

四是建立村卫生室运行保障机制。按照每年每所1万元标准给予运行补助,根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确定的村卫生室所在及服务辐射的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及以上的,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经费纳入市和区县财政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0万元的,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经费由区县财政安排专项补助经费。目前补助资金和运行费用已拨付到位。

下一步,市区两级财政将整合资金,加大乡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扶持力度,把乡村医疗卫生事业与“美丽乡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相结合,确保扶持资金专款专用,为乡村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贵州:把乡村医生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为村医解决后顾之忧

“解决了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加积极、认真、心安地工作。有了生活保障,我们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当遵义市绥阳县黄杨镇洗马池村卫生室村医方晓美听到贵州将把乡村医生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这一消息时,很是激动。

乡村医生将享受养老金待遇让村医真正吃上了“定心丸”

9月28日,在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上,出台了《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将把乡村医生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让村医真正吃上了“定心丸”。

乡村医生,又被称为“赤脚医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在偏远的乡村,医疗条件不便,乡村医生就是乡亲们最贴心的家庭医生。他们常年奔走在崎岖的乡村道路上,他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然而乡村医生承担着大量的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却游离在人事管理体系之外,待遇不稳定,导致很多年轻人因待遇低、养老无保障不愿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因此出现了乡村医生队伍不稳定的情况。

为留住和吸引更多卫生人才扎根农村基层,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意见》在政策上加大了向基层的倾斜力度。

基层医务人员提升学历后回原单位工作学费予以报销

《意见》提出,要加强医教协同,争取扩大省内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对儿科、精神科、检验以及本科以上的临床医学、护理等急需紧缺专业,要合理调整设置专业结构,制定实施扩大招生规模计划。

同时,积极向国家争取增加贵州省五年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对学习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等除中央补助外,由省级财政全额负担;开展三年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试点,参照五年制补助标准,相关规定费用由地方财政负担。

根据《意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提升并回原单位工作的,其学费在取得相应学历后予以报销。

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工作5年以上的可将保障性住房奖励给个人

为推动医疗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意见》明确,要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工作的政策倾斜。对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医学类专业博士研究生,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补贴;对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医学类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给予每人每月800元生活补贴。

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医学类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补贴;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类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补贴。并规定已在县级或乡镇资料卫生机构工作的符合上述条件的相关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意见》同时明确,以上各类引进人才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凡签订5年以上工作合同的,又找提供保障性住房,实际服务年限到5年以上的,可将保障性住房奖励给个人。

调动医卫人员下基层的积极性确保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意见》提出,要制定落实全科医生到乡镇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鼓励政策,全面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积极争取国家将贵州省纳入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试点,确保到2017年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承担。

另外,《意见》要求,要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规定,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乡村医生,可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调动医卫人员下基层的积极性,确保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关于2017年河南省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新政策

由于国家未出台统一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政策,故省级区域之间,同一省内的市县级之间政策不统一,政策差异性很大。如河南省对于在村卫生室工作10年以上的退休乡村医生每人每月发放300元的补助;陕西省按工龄每年4元的标准对退休乡村医生发放养老金;北京市将退休乡村医生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每人每月发放300元养老金;上海市按照该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标准,保障退休乡村医生每月不低于300元的养老金等。 就湖北省来看,各地也是五花八门。如蕲春县统一组织乡村医生参加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退休乡村医生每年可以获得4400元左..…[详情]

2017年最新浙江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新政策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未来10年通过定向培养,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内管理等措施,打造一支素质较高、适应需要的新型乡村医生队伍。 时下,相当一部分乡村医生是“农民”身份,没有正式事业编制,收入偏低,很难吸引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并留在卫生室。据调查了解,目前不少地方村卫生室正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年龄在40岁以下的很少,30岁以下的几乎为零,基本上是50岁以上的,有的已经60多岁仍战斗在乡村医生岗位上。如果再不强..…[详情]

2017年有关两会对乡村医生养老及涨工资待遇的热点提案解读

2017年有关两会对乡村医生养老及涨工资待遇的热点提案解读很多乡村医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在岗时拿着微不足道的收入尚且养家糊口,一旦“退休”却要面临老无所依的窘境。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村医养老政策,保障村医待遇。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市制定了最新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下面是我整理的28省市乡村医生养老政策一览,欢迎大家阅读!…[详情]

2017年两会乡村医生工资待遇新闻话题,两会乡村医生涨工资解读

乡村医生新政策内容:河南:对符合领取生活补助条件的老年乡村医生,按规定标准发放生活补助。

2015年11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各地要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乡村医生,可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符合领取生活补助条件的老年乡村医生,按规定标准发放生活补助。省级财政依据2013年各地卫生、财政、监察、审计四部门联合审核上报的2012年度老年乡村医生人数,将省级应负担数列入转移..…[详情]

2017年全国两会有关乡村医生编制提案,两会乡村医生编制政策解读

2017年全国两会有关乡村医生编制提案,两会乡村医生编制政策解读乡村医生工资改革最新政策解读 乡村医生待遇偏低一直是制约农村医疗发展的难题。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解读如下: 一、《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对进一步深化医改有什么重要意义 乡村医生是具有中国特色、植根于广大农村的卫生工作者,承担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等基本医疗服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医务人员队伍经历了“民间郎中”、“赤脚医..…[详情]

;

2015年贵州特岗教师考试的招聘人数是

2017关于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1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市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根据省政协有关调研要求,我们于2月中旬-3月下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桑植、永定、慈利、武陵源所辖的民族乡镇寄宿制学校进行了现场调研与考察走访,并听取了市教育局的专题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近年来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市总人口171万,常住人口152万,共辖64个乡镇街道、969个村社区,境内常住土家、苗、白等少数民族人口1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7.83%。

截止2016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9个(不含345个乡村教学点)。其中,农村寄宿制学校共有93所(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41所、独立初中47所、完全中学5所)在校学生约18.5万人。

2016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为19.07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25%,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14.3%。

2008年以来,通过布局调整、合格学校建设、全面改薄等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纵向比较得到较大改善。

2014-2016年,投入中央薄改计划专项资金1.5亿元,改造了68所学校的127个项目。截止2016年底,已建成合格学校171所。

2014-2016年,全市先后落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3318万元和3400万元,受益学生分别为2.7万人和3.1万人。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虽然市区县各级政府都提出了教育强市/强区/强县的发展战略,在统筹城乡教育上也加大了工作力度,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欠账,以学生住宿难的代表的四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由于撤点并校,现有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出现办学规模和条件无法适应现实需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寄宿学生人数剧增而导致的四难宿舍紧张住宿难、食堂简陋就餐难、浴室缺乏洗澡难、厕所蹲位不足如厕难。

如桑植县6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现有3958名寄宿学生,人均宿舍面积仅有1.32平方米、人均食堂面积只有1.08平方米、人均浴室面积只有0.17平方米,而人均拥有冲水式厕所面积更是为0平方米。在贺龙中学我们看到学生普遍两人一铺,人数最多的一间由教室改建的宿舍摆了14架双层床挤了56名男生,全校师生共用一个只有40个蹲位的旱厕,而且距离女生宿舍达300米之远。食堂年久失修、缺桌少凳,学生就餐无处可坐。学生不仅就餐要排队、洗澡也要排队、甚至上厕所都要排队。

有的学校对学生重教轻育、重管轻养,食宿管理不重视,卫生管理不到位;有的学校食堂自制腌制发酵食材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有的学校管理图省事、简单化,将学生宿舍用铁栏关锁形同监狱,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有的学校热水供应不足,学生洗澡成了老大难;有的学校不重视校园内务和环境卫生管理,厕所臭气熏天、肮脏不堪,无处插足,几乎成了被文明遗忘的角落。

(二)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以师资老化弱化为代表的师资队伍薄弱化现象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由于近年来,优质教育资源在客观上与城市化同步,导致优质师资纷纷流向县城和市区学校,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留不住人和人留、心难留的现象非常普遍。表现在:

一是教师数量不足。如桑植县农村学校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时间没有进过一个新老师。各学校教师队伍普遍缺编25%以上,普遍没有配备校医和专职宿管教师,食堂后勤服务人员也全部是没有编制的临聘人员。在编在岗的教师不仅要负责教学,还要负责寄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工作已是疲于应付,生活管理根本无法到位。

二是教学质量下降。农村教师队伍普遍年龄偏大、责任心和荣誉感的持续下降,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全县农村寄宿制学校中4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占45%以上,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占20%,师资队伍整体精神面貌不佳,人心不稳。老年教师得过且过,青年教师一心谋回城,即便是特岗教师也是干了一年半载就千方百计往城里调。桑植县2010年后的定向委培师范生,毕业后普遍违约,没有一个回乡任教。

三是专业教师十分缺乏,教非所学现象十分普遍。音、体、美、理、化、生、地等专业师资普遍稀缺,学体育的教地理的跨学科教学复式教师,在乡村学校比比皆是早已见怪不怪。如此师资,素质教育从何谈起

永定区湖田垭九年制学校,由于当地村民重教的传统,在撤点并校的浪潮中,幸存了下来,但是如今,师资老化弱化现象也十分严重。目前留校的20位老师中,只有5人是在编在岗的老教师,有2人是特岗教师,其余13人均是临时聘请顶岗的代课老师,长此以往,教师队伍难免青黄不接,人心浮动,很难保证维持和过去一样的教学水准。

又如在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尊师重教传统的文化之乡王家坪镇中心学校,近五年来新进教师20人,也培养了一批优秀师资,但是每年都被城区学校或外地学校通过多种途径被挖走或跳槽,如今只留下5人。称得上是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的一个典型样本。

(三)本级地方财力薄弱,办学经费不足,已经成为长期困扰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最大难题。

农村寄宿制学校多年来一直按小学600元/年、初中800元/年的标准由财政补贴经费,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经费来源。由此导致两个落实难

一是教师的基本福利待遇落实难。各农村学校普遍在保工资、保运转的临界状态起浮挣扎。有的学校为了确保教师队伍稳定,不得不违规动用公用经费解决教师的部分福利待遇。如洪家关小学共有教职工106人,人均绩效工资、年终一次性奖金、住房公积金、医保门诊资金约需1.8万元/年,全部要靠学校自筹解决,仅此一项,学校需开支159万元,而学校公用经费收入仅有66万元,即使违规挪用,经费缺口仍有近百万元之巨。因为农村学校普遍无力落实住房公积金等国家政策规定的福利待遇,在客观上影响了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荣誉感。

二是教学和生活服务设施配套落实难。由于经费不足,学生宿舍的扩建改建、浴室锅炉热水器的配备、食堂厨具灶具桌椅的配套以及卫生间的改造,都难以落实达标。此外,教学实验仪器、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更新,也受资金不足的制约难以落实到位,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的教学保障水平。

(四)农村寄宿学生留守化低龄化趋势日益凸现,心理健康教育严重滞后,安全隐患防不胜防。

由于寄宿制学校的布局调整,目前保留的学校几乎每所学校都是覆盖方圆15-20公里、3-4个乡镇、2-5万人口。再加之,城市化的影响,农村中青年外出打工十分普遍,导致各校留守儿童寄宿生比例逐年增大。桑植县中小学留守儿童寄宿生比例已经占到了学生总数的52%以上,有的初中学校甚至达到了90%以上。有的小学甚至出现了三年级的低幼龄寄宿生。而其他未寄宿的走读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爷爷、奶奶等亲戚在学校周边租房陪读的留守儿童。

目前,农村学校因为没有编制,普遍没有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也没有专职的生活宿管老师。因此,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管理还是一片空白。导致各农村学校普遍反映留守学生管理难安全难的问题。表现在:

一是留守学生普遍缺乏亲情关爱,身心普遍发育迟缓,出现了很多心理健康问题。部分留守学生表现出孤独、抑郁、狂躁等不良情绪和不健康、不理智行为。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学培训的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们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关心和疏导,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老师的关怀终究无法替代父母亲情,也无法达到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是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难。尤其是网吧容留留守学生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根治。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周边往往地处偏僻,相关部门监管力量有限,除了每年的集中式整治行动外,平时监管很难到位。因此,食品安全依然存在极大的隐患。尤其是网吧,虽然经历多次整治,学校也加强了管理,但是在周末和假期,留守学生上网管控就成了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有的校长感叹说:老师好不容易管住了一学期,但是学生变坏只需要放假上网一小时。

三是校车政策难落实,交通安全无保障。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留守学生上学难问题凸显,大多数学生上学和回家路途变得更加遥远,根本不可能安排校车接送,有的偏僻乡村甚至没有固定线路的公共交通工具,学生只能违规乘坐三无车辆和摩托车,超载现象时有发生,交通安全根本没有保障。

三、关于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提升农村教学质量,保障农村学生身心健康,是促进城乡之间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民族地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权益,不仅关系着每一个乡村学生的未来,也事关民族地区的稳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接地气、有实效的特殊扶持政策。根据我市教育、财政、卫生、文化、交通、食药、扶贫等相关部门的认真研讨,形成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设立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资金。近年来,国家和省虽然出台了合格校、全面改薄等项目,但是,对于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并无特别扶持的规定,与普通学校生均经费补贴标准并无差别。为了体现国家和省对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事业的关怀和支持,建议在国家和省的层面设立面向中西部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力争用3-5年的时间,全面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使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能够有平等的办学条件接受平等教育的阳光雨露。

(二)制定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培养五年计划。在国家和省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基础上,针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更难留人更难的问题,建议在普通师范院校中确定一批地方师范院校,专门核定一部分民族教育师资定向招生计划,在课程设置上要考虑实用性和民族化的特点,科学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保障措施,确保这批学生毕业后能回得来、下得去、留得住。

(三)大幅度提高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生均经费保障标准。由于民族地区县级财政普遍财力薄弱,无力承担上级要求的配套资金比例。建议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取消对民族地区教育经费补贴的县级地方财政配套政策,改为由中央财政或省财政全额承担。同时,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经费的长效保障机制,实现学校正常运转、教师福利待遇、学生寄宿生活补贴的财政经费全额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问题。

(四)建立完善的寄宿制学校教职员工人事管理办法。针对师资弱化老化日益严重的问题,应当尽快制定专项的师资补充计划,建议每年适当增加针对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教师专项招聘计划,可以尝试从非师范类院校招聘具有心理学等背景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各校心理健康专业教师、校医以及生活教师岗位。还可以考虑委托职业学校培训一批专业厨师充实食堂工作人员队伍,实现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人员的职业化。

(五)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关怀力度,出台特殊的教育扶贫政策,鼓励其父母返乡创业就业。留守儿童问题,说到底是城市化的产物,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农村发展面貌,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就无法保障。因此,建议专项制定帮扶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特殊扶持政策,将他们纳入产业扶贫的重点对象,在其就近方便就业创业方面尽最大可能给予政策和资金补贴上的倾斜和照顾,还留守儿童一个完整的家庭和一个完整的童年,用平等的教育拯救一代农村孩子!

2017关于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2

小关是绥阳县的边远乡镇,人口有1万9千多人,位于绥阳县最南端,距县城约40多公里。人均年收入5400元左右,居住较为分散,全乡义务教育阶段有适龄儿童少年2618人,在校生1668人。现将我校开展寄宿制学校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

1、本地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学生寄宿(寄宿率)基本情况,本地寄宿制学校建设达标间数、达标率。近三年(20152017)年预计寄宿学生数(分年),十二五期间拟建寄宿制学校数。

本地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学生寄宿(寄宿率)基本情况

A、小学教育:全乡有小学6间,在校生1220人,其中住校生416人,寄宿率为%。在办学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创新办学模式,依赖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办起了2间寄宿制小学(小关小学有住校生328人,辅乐小学有住校生88人),均不达寄宿制学校办学标准。

B、学前教育:全乡有小学附设学前班3个,在校儿童323人,有幼儿园1间,在园儿童207人(其中,周托月托有125人),寄宿率为%),学前教育入园率为57%。

C、初中教育:全乡有初中1间,在校生448人,其中住校生381人,寄宿率为85%。达到了国家寄宿制学校标准。

近三年(20152017)年预计寄宿学生数(分年),十二五期间拟建寄宿制学校数

小学教育: 2015年寄宿学生470,2016年550人,2017年750人左右。

初中教育:预计近3年均在400---500人之间。

根据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到2017年,拟建3间寄宿制小学。其中小关小学正在建设中,辅乐小学、塘洋小学拟于2016、2017年建设。

2、本地政府对寄宿制学校制定的优惠政策及扶持措施,支持学校建立劳动实践基地情况。

当地政府积极支持配合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征地工作,修建师生宿舍和食堂。无劳动实践基地。

3、本地政府是否对寄宿制学校建立了经费投入机制对贫困寄宿生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采取了哪些扶持措施2014年共投入寄宿制学校资金多少

(1)县级人民政府已建立经费投入机制。

(2)采取了对贫困寄宿生和学生营养计划采取了新建爱心食堂、成立银花教育爱心协会、发放困难寄宿生生活补贴等帮扶措施。

(3)2014年我乡小学获得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万元,中学获得万元,由因不知道寄宿工程建设造价,所以2014年共投入寄宿制学校资金不清楚。

4、学校宿舍管理人员、安全保卫人员、门卫值班人员和食堂后勤人员配备、培训及工资来源情况。

以上管理人员均为学校临时聘用;参加过县、乡相关业务培训;工资为生均公用经费列支。

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国家“特岗计划”指标7534名、县“特岗计划”指标1398名,安排在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观山湖区、息烽、开阳、修文、清镇市、遵义县、桐梓、绥阳、正安、凤冈、道真、湄潭、务川、习水、赤水、余庆、西秀区、镇宁、平坝、普定、关岭、紫云、都匀市、荔波、贵定、瓮安、独山、平塘、罗甸、长顺、龙里、三都、惠水、福泉、凯里市、黄平、台江、剑河、黎平、岑巩、锦屏、丹寨、榕江、从江、镇远、三穗、石阡、思南、印江、江口、德江、松桃、碧江区、沿河、万山区、七星关区、大方、黔西、金沙、纳雍、威宁、赫章、百里杜鹃风景区、水城、钟山区、六枝、兴义市、兴仁、贞丰、安龙、普安、晴隆、册亨、望谟、仁怀市80个县。

更多贵州特岗教师招聘信息请登陆贵州特岗教师考试网,还可加入我们的Q群:170318487进行讨论和学习,私聊管理员了解更多讯息。。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