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新学制的学制体系-1922新学制是什么
《壬戌学制》是旧中国的一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教育改革制度,因颁布于民国壬戌年(1922年),故称“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学校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该学制强调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并重,并在学校中实行民主管理。
1922年新学制名词解释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壬戌学制
别名
"1922年学制"
颁行时间
1922年11月
颁行机构
北洋政府
又称
新学制
扩展资料
1922年新学制的优点:
该学制并不是简单地抄袭外国学制的结果,而是中国学者坚持民主和科学精神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共同创立的;(2分)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比较切合中国的实际。作为该学制指导思想的“七项标准”中,提出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注意国民经济力等,以及学制中规定的中学开设职业科等,均体现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2分)考虑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新学制的“六三三”阶段的划分,与我国儿童、少年、青年初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大致相当。(2分)缺点:重文轻理。新学制规定在高中普通科进行文理分组,但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教育经费、师资等条件的不足,导致选修文科的学生远多于选学理科的学生;(2分)重应用轻基础。新学制过于强调中学实用性职业科目的设立,导致基础性知识教育被忽视。
1922年是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壬戌学制的主要特点是:
①缩短小学修业年限,延长中学修业年限。
②若干措施注意根据地方实际需要,不作硬性规定。
③重视学生的职业训练和补习教育。
④课程和教材内容侧重实用。
⑤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育,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
扩展资料
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为区别于壬子癸丑学制,又称新学制。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 《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 ,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25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