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泰斗是-学界泰斗叫什么
中国的学界泰斗有很多,其中一些著名的有:
1、 钱钟书: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化学者,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2、 王选: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先驱,被誉为“汉字激光照排之父”。
3、 杨振宁:中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取得者。
4、 刘翔:中国男子田径运动员,世界短跑冠军。
5. 陈景润:中国数学家,被誉为“华罗庚以后的杰出青年数学家”。
6、 张衡:中国科学家,是世界最早发明浑天仪的人之一。
7、 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儒家学派开创人,被誉为“圣人”。
以上内容都是中国学界的重要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季羡林被称为什么
季羡林被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1、“国学大师”的称号反映了季羡林在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深厚功底和卓越成就;
2、“学界泰斗”则凸显了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
3、“国宝”则是对他为国家文化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的赞誉。
学界泰斗为一个汉语词汇,指在学术界中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其中泰斗即为泰山北斗的简称。
泰斗两字出自《新唐书·韩愈传》中,用“泰山北斗”称颂韩愈:“自愈没(死后),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著名的学界泰斗有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
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
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他的教育模式新颖,不拘一格,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教育思想灵活,兼容并包,不因学术争议而排斥,广泛吸收各家所长。“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他主张教育应注重学生,反对呆板僵化。他还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20]
蔡元培认为:教育之于社会,有二大基本功能:一在引领,所谓“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二在服务,“就是学校里养成一种人才,将来进社会做事”,或者“就是学生或教育一方面讲学问,一方面效力社会”。
扩展资料
《新唐书·韩愈传》中被称之为“泰山北斗”的韩愈生平:
韩愈,字退之,唐代南阳(今河南孟州市)人;因为祖籍昌黎(在今河北秦皇岛昌黎县),曾自称“昌黎韩愈”,死后追封为“昌黎伯”,所以世称韩昌黎。《昌黎全集》便是他遗著的总集。他的诗和文章都很有名,特别是他的散文,自成风格,为人们所传诵,称之为“韩文”。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当时一般的文风,由于受六朝以来的影响,作家都只求辞藻华丽,崇尚对句等形式(所谓“骈俪体”),而魏以前优秀作家的传统,如汉代文学家司马迁、扬雄等写作技巧和雄浑清新的气派,这时已衰退不振。韩愈便提倡学习古文,并以主要精力从事散文创作。在他的倡导和推行下,古文运动(亦即散文运动)展开,给后世留下深刻的影响。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曾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扩展资料
来源:百度百科-泰斗(汉语词汇)扩展资料
来源:百度百科-蔡元培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2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