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德育模式主张生活是道德的归宿-什么的德育模式
![什么德育模式主张生活是道德的归宿-什么的德育模式](https://edu.h3e.cn/img/什么德育模式主张生活是道德的归宿-什么的德育模式.png)
德育模式是指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通过有组织、系统地教育活动对个体进行道德品质、道德观念、道德行动等方面的培养和塑造的方法。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会构成不同的德育模式。
例如:
1、 美国的“自主学习”德育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
2、 中国的“四书五经”德育模式,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强化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等传统美德的教育。
3、 德国的“实践导向”德育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原则。
4、 日本的“儿童中心”德育模式,强调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发展需要,通过游戏和其他趣味性强的方式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5. 印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德育模式”,重视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强调个人与家庭、社区和国家的和谐共处。
德育主体是教师还是学生
学生是道德教育(德育)的主体。
德育模式:
1、主体性德育模式:
这是一种侧重道德认知的德育模式。理论假设是,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德育应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等“主体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体。
2、德育活动德育模式:
这是一种侧重道德行为锻炼的德育模式。理论假设是,道德就是现实的人的活动,个体的自主活动既是德育的目的,又是德育的手段。
3、德育情感德育模式:
这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德育模式。该模式认为,关心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知情行的整和结构,且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学会关心”的教育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原始的、自发的“关心”感情,提升到理性的、自觉的“关心”感情,形成出自责任的“关心”品质,进而为整个德性的发展奠基。
扩展资料
德育方法:品德评价法
注意点:
1、要有明确目的
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目的,是为了长善救失,激励人们进步。故评价时应有明确的目的,从调动受教育者内在积极因素出发,充分肯定成绩,诚恳地适当的指出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2、要客观慎重,实事求是
评价学生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一分为二,灵活掌握评价的分量和时机,做到公平合理,恰如其分,该奖则奖,该罚则罚,使之与学生品德表现的好坏程度相适应,坚决防止主观臆断,感情用事,滥用评价的做法。
3、要充分发扬民主
评价,特别是重大问题的评价,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取得集体舆论的支持与赞同,否则就削弱教育作用,甚至产生不良后果。
4、注意对象的个别差异
品德评价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灵活实事求是进行。如:对那些经常犯错误、挨批评的学生,做了点好事,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而对经常受表扬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对偶犯过失与明知故犯或屡犯不改者,在处理上也要有不同的分寸,不要千篇一律,简单从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育方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29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