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分为哪些-事业编制分什么职位
事业编制,是指国家为了稳定和发展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保障国家的公共利益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职位:
1、 公务员:是指在国家行政机关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综合管理部门和垂直管理部门。
2、 事业管理人员:是指在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等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士,如人事专员、财务经理、行政助理等。
3、 教师:是指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如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授等。
4、 医生:是指在医疗机构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如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儿科医生等。
5. 研究人员:是指在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如科学家、研究员、博士后等。
以上内容是事业编制的主要职位之一,但具体还取决于单位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事业编制分为哪几种,分别都考什么内容?
事业单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1、管理岗位:由高到低分为八个等级,即一至八级,分别对应着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
2、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3、工勤技能岗位:原则上不超过工人岗位总量的10%,主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
不同的事业单位岗位类型和等级不同,考试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管理岗位的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等;专业技术岗位的考试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实务、专业论文等;工勤技能岗位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操作技能、工具使用、维护维修等。
此外,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还会根据不同的岗位类型和地区进行差异化设置,比如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会更加注重考察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而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则会更注重其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
总之,事业编制考试内容涉及广泛,需要考生全面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心理素质。
法律分析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通用的岗位等级。
1、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
2、专业技能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其中: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
3、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五条 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岗位类别和等级。
第六条 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岗位应当具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第七条 事业单位拟订岗位设置方案,应当报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29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