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纪律阶段是什么意思-人际纪律阶段是什么
![人际纪律阶段是什么意思-人际纪律阶段是什么](https://edu.h3e.cn/img/人际纪律阶段是什么意思-人际纪律阶段是什么.png)
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一个从最初陌生到熟习的进程,而人际纪律阶段是这个过程当中的关键。在这个阶段,人们会遵照一些基本的行动准则和规则,以便能够顺利地进行交往。例如,人们可能会遵照礼仪规范,尊重他人,避免言语冒犯等。人际纪律阶段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可以免很多没必要要的冲突。
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哪个阶段
1.反抗行为阶段,4-5岁之前的儿童,多处于这一阶段,儿童的行为中经常表现出对抗性,拒绝遵循指示,要求需要给予大量的主意,他们很少具有自己的规则
2.自我服务阶段,5-7岁的儿童,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但是在课堂上比较易于管理,
3.人际纪律阶段大多数中学生,学生的行为取向是要建立一种相互的人际关系。
4.自我约束阶段.许多中学生能够明辨是非,理解遵循纪律的意义
课堂纪律的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包括了五个阶段。这些阶段描述了个体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中所经历每个阶段的主要冲突。以下是这五个阶段的详细描述:
1. 口腔期(出生至1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口腔需求。婴儿通过吮吸乳头、奶瓶等方式得到满足。如果这一过程过于满足或不足,就容易对生活后续产生消极影响。
2. 肛门期(1至3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控制排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会影响个体后续的生活方式。如果过于强调训练和纪律,那么孩子就可能会变得过分紧张和刻板。
3. 生殖器期(3至6岁):个体开始对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避免过度的抑制或放纵。如果过于放纵,可能会导致性是一切的思想,而过于抑制则会对性产生厌恶感。
4. 潜伏期(6至12岁):在这一阶段中,个体将大部分时期用于发展聪明才智、个人价值和自尊心。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展正确认识和价值观念,为个体的成长打下好的基础。
5. 生殖期(13岁至成年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情感的稳定关系,例如恋爱、结婚等。个体需要面对成年期的挑战,并获得能力和信心去克服这些挑战。
总之,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了五个阶段。这些阶段总体来说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成长过程中所经历到的主要冲突。每个阶段的经历会影响个体后续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自尊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课堂纪律的发展阶段如下:
1、反抗行为阶段。
4—5 岁前的儿童多处于这一阶段。当教师或父母向儿童展示出强力的控制时,儿童的不良行为可以很有效地得到约束,反之,他们就可能不断表现出不良行为。
2、自我服务行为阶段。
5—7 岁的儿童多处于这一阶段。学生很少具有自我纪律感, 表现得不稳定,为了避免出现纪律问题,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不断的监督。
3、人际纪律阶段。大多数中学生处于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别人喜欢自己,让他们安静下来,他们就会安静下来。他们基本上不借助强力的纪律来约束自己,但是需要轻微的提示。
4、自我约束阶段。多数中学生能够达到这一水平,他们能够明辨是非,理解遵守纪律的意义,能够自我约束。
处置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引导和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逐渐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但是当学生的问题行为已经发生时,应对行为主体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因此,不管是对于个体的问题行为还是对于团体的问题行为,教师都可以尝试用以下的方式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管理。
1、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的程度和水平,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成就感,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使其更快地适应课堂环境。
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新内容时,应交代清楚其来龙去脉,把新知识整合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使其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基础,从而减轻因学习新知识而产生的焦虑感。
3、对于课业给予精确的指导
学生对于学习的盲目性容易导致问题行为的产生,而教师通过给予学生清晰的学习指 导,使其了解要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得到帮助,从而减轻或消除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急躁、厌烦、焦虑等情绪,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30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