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模评价和标准评价-常模评价是什么评价

常模评价是一种通过比较某个个体的表现与一组参考群体(通常是一个正常或理想的参考群体)的平均表现来评估其性能和能力的方法。常模评价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教育、就业、心理测试等。

在教育领域中,常模评价通经常使用来评估学生的学术成绩或学习进步。例如,在一门课程的期末考试中,教师可能会把学生的表现与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该学生的学术水平。

在就业领域中,常模评价常经常使用于招聘过程当中,以肯定候选人的技能和经验是不是符合职位的要求。例如,雇主可能会把候选人的简历与现有员工的简历进行比较,以评估其可能的适应性和成功几率。

在心理测试中,常模评价是用来丈量个人的心理特点或特质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智商测试中,测试者的表现将被与已知的标准测验成绩进行比较,以评估其智力水平。

常模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评估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的表现与其在一定参考群体中的相对位置,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能力和潜力。

常模参照评价名词解释

常模参照评价名词解释介绍如下:

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常模),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

涵义:以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互比较,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衡量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和名次,也称“相对评价”或“相对评分”。

评价标准:参照点:常模——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学生在团体中的位置就是以学生个体成绩与常模比较来确定的。

主要用途:可以作为分类、排队、编班和选材的依据。

不足:忽视个人的努力状况及进步程度,尤其对后进者的努力缺少适当评价。

标准参照评价:

涵义:以具体体现教学目标的标准作业为依据,确定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的一种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即学生掌握了什么以及能做什么,有称“绝对评价”或“绝对评分”。

评价标准:参照点:教学目标。测试题的关键是必须正确反应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是试题的难易和鉴别力。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了解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改进教学。

不足:测题的编制很难充分、正确地体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