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苑有什么好玩的-郑风苑有什么

郑州公园叫做“郑风苑”,位于郑州市中原区金水路168号,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园林。园区内有多个景点和活动场所,包括历史文化博物馆、公园广场、儿童游乐场等,是一处集文化、休闲、文娱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郑风苑开放时间是什么

郑风苑开放时间:全天

郑风苑景点介绍:

郑风苑景区位于市区东部风光旖旎的郑韩故城之畔,溱水之滨,长1.2公里,占地面积1000余亩(水域面积200亩),有郑风苑、郑声苑、历史名人苑和游乐园四大部分组成,主要有乐水亭、郑风阁、郑国东门、荷花仙子像、郑声苑、琴瑟宫、九曲流英、历史名人苑等景点。该景区于2002年7月建成开放。

苑内河桥路相连,林水亭相映,吃住游相配。镌刻有《诗经郑风》的奇石,形态各异;汇聚中国南北方名品的荷花,千姿百态,亭亭玉立;气势恢宏、妙趣横生的壁泉飞瀑,使人犹处深山峡谷;造型别致的情侣小屋,令青年男女留连忘返。

儿童乐园中欢声笑语,乐趣无边;钓鱼台上宁静安逸,遮荫避雨;亭台轩榭造型各异,古朴典雅;东周列国志石栏堪称中华一绝;在琴瑟宫要以欣赏到2000多年前的郑国风情舞蹈表演及编钟、古筝等乐器演奏,绕梁三日,意韵悠远;登上郑风阁,四周风光尽收眼帘,窑洞餐厅古香古色,颇具有黄土高原风情。

郑风苑以她美丽的自然风光、脍炙人口的郑风诗歌和那缠绵悱恻的爱情传说故事,使这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爱情圣地,被誉为东方伊甸园。在这里可以作诗经觅踪之旅,品味东方古典爱情的甜美;也可攀岩戏水,荡舟垂钓,尽情领略她优美而迷人的风情!

黄帝故里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该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汉代建祠,

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修葺,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县令许朝柱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该景区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突出了寻根拜祖主题,从北至南依次为拜祖区、故里祠区、广场区三大区域。拜祖区有轩辕丘、黄帝纪念馆、黄帝像、中华文明圣火台、文化长廊、拜祖广场等景观;故里祠区有黄帝故里祠,祠中供奉有轩辕黄帝及黄帝妃嫘祖、嫫母塑像,祠前有轩辕桥、青石坊、指南车、日晷、汉阙;广场区设中华姓氏广场,其中有镌刻3000多个姓氏的中华姓氏墙和黄帝宝鼎坛等景观。黄帝故里景区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标准化示范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区、河南省“三点一线”的重要旅游景点,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灵故乡、寻根拜祖的民族圣地。

嫘祖故里

农历六月初六是黄帝和嫘祖结婚纪念日,为缅怀嫘祖功德,2012年7月第十二届嫘祖文化节恭拜嫘祖仪式在河南新郑始祖山顶嫘祖宫前举行。

为深切缅怀嫘祖的洪恩浩德,进一步宣传、保护和丰富嫘祖文化,新郑自2001年开始于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办嫘祖文化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嫘祖文化节的举办,将会让更多的海内外华人华侨了解嫘祖、走进嫘祖、敬仰嫘祖,并参与到祭拜中华民族的共同母亲——嫘祖中来。

裴李岗遗址

裴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新村镇裴李岗村西地,双洎河(即《诗经》里提到的洧水)由北向南经遗址的西边流过,然后紧靠遗址南部又向东流,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河湾,遗址就在河湾中部的岗地上。高出地面3—4米,高出河床约25米。遗址东西长,南北窄,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

2001年6月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世纪河南十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裴李岗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对河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是一项突破。裴李岗遗址发现的打制细石器,与更早的大岗、灵井细石器文化联系起来,填补了细石器文化与仰韶文化之间的一项空白。在考古编年上是无可替代的。该遗址在发掘结束后即回填,现表层为农耕地。遗址上及遗址周围没有任何工程,保护管理情况很好。

郑国车马坑

郑国车马坑景区位于郑韩故城东城区西南角即市区文化路南端,总规划面积270亩,内有有春秋墓葬3000余座,大中型车马坑18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长宽均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4座。这片地一旦开挖,地下的墓地之间密集度连将一头牛的地方都没有。已经完成,占地面积为54亩,主要内容为“已发掘的一号车马坑展示厅、三号坑车马坑展示厅、郑公中字型大墓、郑国大夫墓部分大中型墓葬马坑地上展示区、眺望台、休闲广场、廊架及反映东周时期文化特色的景墙。其中,1号车马坑于2001年4月发掘,内葬多种豪华实用车辆20辆和许多马骨;郑公墓和郑大夫墓仍在发掘之中。

新郑博物馆

新郑博物馆位于新郑市区黄帝故里西侧300米处,占地8091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是河南省县(市)级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1997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的主楼坐北向南,为两层歇山式仿古建筑,长43.2米,宽16米,高16米。主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上层两坡,下部四坡,全部用琉璃瓦勾彻,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主楼二层为“溱洧之光”新郑历史文物展。主要展品有:全国最长的50万年前的纳玛象牙化石,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石磨盘、石磨棒,双耳园底红陶壶,单孔玉铲,商代的素面铜爵,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瓷器及铜镜,春秋时期的24件编钟、九鼎九鬲礼器以及汉、唐、宋、明、清时期的文物精品,展示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8000年的文化发展史。

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位于今新郑市区周围,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交汇处。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城垣周长20公里,城内面积16平方公里,城墙用五花土分层夯筑而成,基宽40—60米,高15—18米。北墙外侧有数处马面建筑,是全国最早的新型城墙防御设施。

1997年,中行郑国祭祀遗址发掘出土348件青铜礼乐器和45座殉马坑,震惊世人,荣获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郑韩故城的布局体现了当时东周列国都城的典型模式,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是当时天下名都;是世界上同一时期保存最完整、城墙最高、面积最大的古城。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二十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黄帝古枣园

黄帝古枣园位于新郑市孟庄镇栗元史村西南方,面积约680多亩,相传为轩辕黄帝带领群臣栽植枣树的地方。至今仍有树龄在500年以上枣树有568棵,均系明朝初年栽培。其中一株胸围3.1米,树龄600多年,且枝叶茂盛,硕果累累,被国家林业部专家测定为全国最古老的枣树,人称“枣树王”,并称这样的古树园在国内实属罕见。被列入保护的还有“枣树二王”、“八仙树”、“将军树”、“合欢树”、“公主伞”、“二仙亭”、“黄帝观枣台”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