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方法与原则有哪些内容-德育方法与原则有哪些
1. 重视榜样示范。教育者应当重视本身道德修养,用本身的行动来影响学生。
2、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 强调情感教育。通过游戏、故事等情势,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操和道德观念。
4、 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5. 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不但是知识的掌握,还有创新思惟、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等。
6、 坚持科学引导。用正确的思想理论来指点德育工作,使学生能够明确是非善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上内容这些方法和原则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其实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
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介绍如下:
一、导向性原则。德育要理想性,方向性。
基本要求:
1.德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要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德育要实现理想性和现实性统一。
二、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严格要求和标准。
基本要求:
1.尊重,保护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要正确合理,明确清晰,宽严相适。
3.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持不懈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指学校,家庭和学校德育要相互协调。
基本要求:
1.学校教育内部各要素要相互协调。
2.协调学校,家庭和学校德育的影响 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3.注重教育的衔接性,注重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和系统性。
五、知行统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理论+实践。
基本要求:
1.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思想教育,提高道德认识。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要求和评价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六、因材施教原则。尊重个别差异进行个别教育。
基本要求:
1.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
七、正面教育和纪律要求原则。
1.坚持正面教育。
2.用纪律要个要求与约束学生思想与行为。
3.建立健全学校班级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严格要求学生。
八、长善救失原则。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1.教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客观全面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缺点。
2.自觉创造机会,将学生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觉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九、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
教师想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通过集体和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这样的教育是积极有效的。
德育的八个原则是:
1、导向性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2、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这条原则强调,严格要求学生是对的,但有一个前提,必须尊重学生。
4、知行统一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条原则强调,如果只是正面教育,有可能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去规范学生的行为。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这条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当中,要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既看到学生身上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这条原则主要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保持口径一致,价值观统一,注意彼此之间的衔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则: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3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