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岗位都包含什么内容-公益岗位都包含什么

公益岗位是指由政府出资、社会气力参与,为了解决特定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而设立的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通常触及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社区服务人员、养老服务人员、教育服务人员、残疾人就业服务人员等。这些公益岗位旨在帮助就业困难群体提高技能和素质,同时也能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公益性岗位是什么

法律分析

公益性岗位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发并经人力社保部门认定,用于过渡性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主要包括满足公共利益和就业困难人员需要的非营利性基层公共服务类、公共管理类岗位,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岗位中文名公益性岗位定义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发并经人力社保部门认定,用于过渡性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

法律依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

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可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及适当岗位补贴。

2、《关于印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17〕164号)

第四条:就业补助资金分为对个人和单位的补贴、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补助两类。对个人和单位的补贴资金用于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创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支出

第八条: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人员范围为就业困难人员,重点是大龄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对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岗位补贴,补贴标准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时年龄为准)。

3、《关于进一步加大就业扶贫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的通知》(人社部发〔2018〕46号)

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各地要指导贫困县按照有关政策和资金管理的规定,统筹利用各类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帮扶,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将新增和腾退的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安置贫困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