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可以形容徐志摩的人-用什么可以形容徐志摩

徐志摩是一名著名的中国现代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和深情的情感著称。因此,我们可使用以下词语来描写他:

1、 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是20世纪中国最知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2、 情感丰富:徐志摩的诗歌充满了深深的情感,他的作品展现了他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3、 诗人作家:除写作诗歌,徐志摩还是一名杰出的散文作家,他的文章深入人心,深受读者爱好。

4、 美学观点独特:徐志摩的美学观点独特,他的作品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反对僵化的社会制度。

5. 文化影响力大:徐志摩的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被广泛传播,并且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份。

徐志摩是什么样一个人?金庸为什么厌烦他?

徐志摩是什么样一个人金庸为什么厌烦他我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最近读了林徽因的作品集《你是人间四月天》,文章开篇就是林徽为徐志摩写的《悼徐志摩》,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这两个人复杂的感情纠葛,落花有情、流水无意,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

徐志摩一直在追随着林徽因的身影,连最后的死亡都是为了追寻心中所爱。以前年幼无知的我以为这大概就是爱情的模样,可是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徐志摩此人就是一个大渣男,典型的吃着锅里的,惦记着盆里的。

徐志摩是什么样一个人

徐志摩这个人其实大家多少都知道一点,就算没听说过这个人,也知道他的诗《再别康桥》。“悄悄的你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诗读起来美的让人心醉。尽管徐志摩花心,但是他是真的很优秀了。

徐志摩原名章垿,后来在留学时改名为志摩。他先后就读于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后来又出国留学,在美国的克拉克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又去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行学习。

1921年,徐志摩又转战英国的剑桥大学继续学习深造。在剑桥大学的几年,他受到了浪漫主义的影响,诗歌的风格也偏向于浪漫主义的风格。其实徐志摩也是一名学霸,怪不得他能写出那么美的诗。他短暂的一生中拥有了许多的头衔,散文家、新月诗派代表,但是他最深入人心的名号还是“诗人”。

但“人不完人,金无足赤”徐志摩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他的花心了,大家应该知道金庸先生所写的《天龙八部》,其中“四大恶人”之一的云中鹤就十分好色,而恰巧徐志摩的一个笔名也叫“云中鹤”,这其实就是金庸先生在映射徐志摩好色的缺点。

大家可能会想,有可能是金庸先生不知情,并不是在影射徐志摩,但是其实这两个人是有亲戚关系的,徐志摩是金庸先生的表哥,庸先生对徐志摩抛妻弃子、勾搭有夫之妇的行为十分不耻,连赠与徐志摩的挽联“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都内含讥语。

那么徐志摩到底有多花心,惹得金庸先生如此厌烦

徐志摩到底有多花心

徐志摩是一个浪漫的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自己虚无缥缈的爱情,同时也伤害了许多人的心,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原配妻子张幼仪。

张幼仪出身不俗,聪慧伶俐,哥哥是当时政界的一位风云人物张君劢,张君劢认为徐志摩文采出众就替自己的妹妹张幼仪向徐志摩提了亲,徐志摩也是同意的,但是徐志摩却并不爱她。

据说徐志摩看见张幼仪的照片时,便十分嫌弃,认为张幼仪是个乡下土包子,所以两人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除了履行父母抱孙子的要求之外,徐志摩连看都不愿意看张幼仪一眼。不久之后,张幼仪身怀有孕,但是此时的徐志摩却要抛妻弃子与张幼仪离婚,张幼仪不愿意离婚,徐志摩就一走了之,不管她的死活。

后来已婚的徐志摩又爱上了才女林徽因,更加急切地想要与张幼仪结束这段婚姻,全然不顾两人的孩子,还写了一些冠冕堂皇的作品来表示自己与张幼仪并无感情,在一起都是痛苦,不得不说这个男人可真是太渣了,和人家在一起好几年两个孩子都出生了,你又觉得痛苦了。

徐志摩此时一心扑在林徽因身上,为林徽因写了许多表现爱情的诗歌,还和她一起组织新月社的活动,但是林徽因不告而别回到了中国,让徐志摩很是伤情,徐志摩回国之后,林徽因也早已嫁作人妇,但徐志摩也感情史也并没有结束,他又有了新欢。

人们都说“朋友妻,不可欺”,但徐志摩似乎并没有这种意识。他回国之后,对自己好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产生了感情,陆小曼本就嫌弃王赓不解风情,见到了英俊浪漫的徐志摩,更是心中意动,二人情致所动给王赓带上了一大顶绿帽子,后来王赓与陆小曼离了婚,徐志摩就与陆小曼就光明正大的在一起了,不久之后,徐志摩就将陆小曼带回了家,二人火速订婚。但是有了新欢的徐志摩仍然对自己的梦中情人林徽因念念不忘,甚至因她而死。

徐志摩情史如此丰富,他有子嗣吗

上文我也曾提到过,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张幼仪身怀有孕,但徐志摩却在此时提出了离婚,张幼仪的确是为徐志摩留下了子嗣,而且还不止一个,在徐志摩提出离婚时,张幼仪怀的已经是他们两个人的第二个孩子了。

徐志摩铁了心的想要离婚,甚至还想让张幼仪打胎,张幼仪害怕打胎会死人,徐志摩说:“还有人会因为火车事故死掉,但是你看到有人因此不坐火车吗”张幼仪又问:“那我去哪里打呢徐志摩却说:“你会找到地方的。”不得不说,一个男人面对自己怀孕的妻子居然能说出这种冷漠的话,真是太没有担当了。

之后徐志摩就扔下张幼仪独自离开了。张幼仪不舍得这个小小的生命,还是自己一个人将他生了下来,但是这个小孩子也只活到了三岁就不幸夭折了;而徐志摩对林徽因一直是求而不得,他的另一位妻子陆小曼也并没有为他留下任何子嗣。

徐志摩唯一的子嗣就是原配张幼仪生下的长子徐积锴,他自小跟随母亲生活,对自己的父亲的印象多来自于各种人的形容,以及书本上的记载,而张幼仪对徐志摩虽然心中有怨,但却不曾在徐积锴面前说过一句。

徐积锴十三岁时,徐志摩坠机身亡,此后徐积锴对于自己的父亲更是没有什么清晰印象,但他却对于自己的父亲报以同情,更对自己父亲的经历报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不得不说,张幼仪对他的教育是十分成功的。

徐志摩一生从没有爱过的女人就是张幼仪,但偏偏是这个女人,替他生下了孩子,又以一人之力将孩子抚养长大,还要孝敬公婆,甚至在徐志摩死后,还为他整理出版了作品集,徐志摩一生博爱,但却从没有将一丝爱给过这个可怜的女人。

徐志摩是怎样的一位诗人

冰心说:

志摩死了,利用聪明,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般人的欢迎的人,得到了一个归宿了!我仍是这么一句话,上天生一个天才,真是万难,而聪明人自己的糟踏,看了使人心痛。

志摩的诗,魄力甚好,而情调则处处趋向一个毁灭的结局。看他《自剖》里的散文,《飞》等等,仿佛就是他将死未绝时的情感,诗中尤其看得出,我不是信预兆,是说他十年来心里的酝酿,与无形中心灵的绝望与寂寞,所形成的必然的结果!人死了什么话都太晚,他生前我对他没有说过一句好话,最后一句话,他对我说的:“我的心肝五脏都坏了,要到你那里圣洁的地方去忏悔!”我没说什么,我和他从来就不是朋友,如今倒怜惜他了,他真辜负了他的一股子劲! 谈到女人,究竟是“女人误他?”“他误女人?”也很难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到这里我打住不说了!

林徽因说:

诗人徐志摩的心情是洁净的,头老抬得那么高,胸中老是那么完整的诚挚,臂上老有那么许多不折不挠的勇气。

徐志摩一生为着一个愚诚的倾向,把所感受到的复杂的情绪尝味到的生活,放到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的锅炉里烧炼成几句悠扬铿锵的语言,来满足他自己本能的艺术的冲动,为着这情感而发生的冲动更是非实际的——或不全是实际的——追求。

苏雪林说:

徐志摩,这位才气横溢,有如天马行空的诗人;这位活动文坛,不过十年,竟留下许多永难磨灭的瑰丽果实的诗人;这位性情特别温厚,所到处,人们便被他吸引、胶固、凝结在一起,像一块大引铁磁石的诗人,竟于民国20年11月间,以所乘飞机失事,横死于泰山南面开山的高峰下,享年不过36岁。

林语堂在《新丰折臂翁·跋》说:“志摩,情才,亦一奇才也,以诗著,更以散文著,吾于白话诗念不下去,独于志摩诗。”

蔡元培为其写挽联: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现代诗人、散文家。

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