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叫啥-召公是什么职位
召公是周代时期的一名重要官员,担负司徒一职。司徒是中国古代官名,主要负责掌管农事、水利和土地分配等事务。在周代,司徒被认为是朝廷的重要官员之一,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可以说召公是一名重要的官员,担负司徒一职。
《史记周本纪》中“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一句里的“召公”、“周公”指的是谁?
1)周 召公姬奭(前十一世纪)
姓姬名奭(音「是」shiˋ),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召(今陜西歧山西南),曾辅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于燕(今河南北部),是后来燕国的始祖。周成王时,他出任太保,与周公旦分陜而治,陜以西的地方归他管理。支持周公旦摄政当国,支持周公平定叛乱。
召公把他的辖区搞得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因此身受爱戴。传说他曾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后人为了纪念他,舍不得砍伐此树。《诗经.甘棠》就是为此而写的。
2)周公旦
汉族(华夏)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西周政治家。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出生年月不详,卒年不详,享年大约六十多岁。文王之子,排行第四,亦称叔旦,史称周公旦。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史称三监之乱。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国家势力扩展至东海。他后建成周洛邑,称为“东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3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