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教育思想是什么时期-孟子教育思想是什么

孟子的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来学习,而不是依照一个统一的标准。他还认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单单是记忆知识。他还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并认为道德教育应当从家庭和社会开始。孟子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孟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孟子的教育思想有:

1、深造自得:孟子认为知识的学习,并非从外而来,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努力钻研,才能彻底领悟。所以,学习中特别重要的是由感性学习到理性思维的转化。“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2、盈科而进:“盈科而后进”指出了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

3、教亦多术:对不同情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法。

4、专心致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论教育目的:

孟子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圣贤”及“大丈夫”。表现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明确概括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目的即“明人伦”,他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主张兴办庠、序、校等教育机构来培养学生,所谓“明人伦”,就是“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亦称为“五伦”,代表着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滕文公章句上)的和谐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