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什么时候过年?-江西什么时候过年

江西省的春节通常在农历尾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开始,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其中除夕夜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祭祖,放鞭炮等。另外,春节期间还有许多其他的活动和风俗,如舞龙舞狮、游园会、赏花灯等。

江西上饶过年风俗是什么

江西上饶过年风俗是:

信州区:

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为除夕民间称之为过年,过年这一天傍晚,家家户户设供桌,置三牲焚香烧纸鸣放鞭炮,敬神祭祖,俗叫请年。

然后,摆设筵席,合家团聚,俗叫吃年饭,饭后,各人将饭碗盛满饭,俗叫存仓。当晚,所有房间灯烛通明,大人小孩玩到深夜,俗叫守岁,守岁时,晚辈给长辈呵头辞岁,长辈给小孩压岁钱。是日,外出的人尽量赶回家过年。

广信区: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黎明即起,开门放鞭炮。全家大小步出大门朝拜四方天地神,口念一年四季,方方大利,谓之出行。初一日,习惯吃素一天,有警戒晚辈少贪口欲,克勤克俭之意。

新年新岁,人人都说吉利话,亲友相遇,互相祝福,互道恭喜发财。大姓宗族要上祠堂,先祭祖后分饼,按男丁每丁一双,称丁饼;有功名的按等第增发一双,称功名饼。

广丰区:

旧时习俗,无论城镇乡村,人们黎明即起,开口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越响越好,兆一年之吉祥。接着,全家大小老少走出大门,焚香鸣爆,朝四方拜揖,祈祷神明,保佑合家清吉、四方大利,是谓出行。

出行回厅,家下晚辈分向长辈拜揖,称拜年;长辈用大红纸包好钱币分给晚辈,叫压岁新年新岁,大家都说吉利话。亲友相见,相互作辑,互道恭喜发财。

春节各时间习俗如下:

一、腊月初旬

腊八:农历腊月初八,是汉族传统的节日,作为“年禧”即将到来的信号。

作为传统,这一天要喝腊八粥,制作腊八蒜。

二、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要接祖宗回家过年

三、除夕

除夕夜准备的晚餐,俗称“年夜饭”,江西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

每年吃年夜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把大门关起来,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敲击碗筷,吃完年夜饭后,再打开大门,这叫做“闭门生财,开门大吉。”

南昌人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吃的是“四盘二碗”。

这四盘是:红烧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豆腐条烧鸡,条取意黄金条,鸡意指凤凰,取意吉祥、富贵;炒节节高,即炒冬笋,喻意来年步步高升;炒青菜,指清清吉吉、平平安安。

二碗则分别是牛肉炒米粉,牛象征力量,米粉同白须,寓意老人延年益寿;炒年糕,求来年官运亨通、升官发财。

四、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拜大年,不许睡懒觉

江西人过年,除了年夜饭,早餐也是非常讲究的。

为了新年有个好兆头,大人小孩在大年初一都不允许睡懒觉。

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初一早上6点多都得起床,7点多一家子要坐一起吃新年早餐。

这顿早餐一般吃的是“素餐”,以青菜豆腐为主,以示新的一年清清吉吉,富贵有余。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这一天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

五、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闹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等。

江西人对这一天的重视程度并不比除夕差。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

南昌话说“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有些地方还有“闹完十五闹十六”的习俗。

当日入夜之后,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门前都要挂起彩灯,各种灯笼大显身手。

各村的龙灯、板凳龙、莲船、狮子灯、蚌壳灯穿村过户,串街走巷,热闹非凡。

进贤、安义等县,正月初七就开始上灯,叫“上七灯”。

六、正月十九

正月十九没什么特别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