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港是什么级别的港口-东营港是什么级别

东营港是山东省重要的综合性港口城市,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石油及石化工业基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领》的表述,东营港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重要的能源出口基地和重要的综合交通关键。

元素有效态的平均含量与变化

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生长发育,而土壤中各种地球化学元素是各种养分的基础,但各种地球化学元素并不是全部能被植物直接吸收,我们把元素中可以被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直接吸收的部分称之为有效态。本次工作中,我们对区内土壤中Fe、Mn、Cu、Zn、Mo、B、N、P、K的有效态以及有机质和酸碱度(pH)进行了定量分析,从分析结果(表5-4)来看,各元素有效态含量在区内有以下特征:

表5-4 元素有效态含量表Tab.5-4 Efficient content of element

注:有机质单位为%,其余为10-6;X—算术平均值;S—标准差;,为变异系数。

Fe

土壤中都含有大量的铁,但有效铁的含量都很少,只有总铁量的千分之一至万分之几。土壤有效铁含量的多少,与土壤氢离子浓度、土壤碳酸钙及粘粒的含量、土壤水的饱和度、土壤有机质等因素有关。山东省土壤有效铁含量为1.6×10-6~162×10-6,平均30.5×10-6。区内土壤中有效态铁含量为1.76×10-6~36.79×10-6,平均值为6.7×10-6,明显低于山东省平均值。从平面分布态势来看(附图29),区内土壤中有效铁大部分处于一个适宜级的含量水平上。达到丰富级水平的区域,在区内分布比较均衡,自西向东、由北向南,主要分布于以下地区:丁家屋子、南家村有小范围分布;以河口城区为中心,对称的向东、向西分布范围较大;同兴二队小沙-五号桩一带范围较大;黄河以南在黄农三分场-五分场-玉林屋子有一较大区域;大汶流海堡有一小范围分布;另外在南部广南水库西部及北部呈东西向分布的区域也较大。低含量区呈在区内小范围零散分布。其他地区为一般含量区。

Mn

影响土壤有效锰含量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氢离子浓度、氧化还原电位、土壤质地、土壤水分状况及有机质含量。山东省有效锰含量为2×10-6~81×10-6,平均值为13.2×10-6,低于全省平均含量。从分布态势来看(附图30),有效锰在区内土壤中的含量大部分处于一般水平上。达到丰富水平的基本分布于黄河以南靠近黄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大汶流海堡-民丰、高家-岳家屋子一带,黄河农场四分场十二队一带已达到丰富级水平(≥30×10-6)。另外在下镇乡以西六十户以东都有较大范围的丰富级区域。低含量水平区域呈小范围状态零散分布于黄河以北地区。

Cu

我国大部分土壤有效铜含量都比较丰富,不存在大面积连片的缺铜区。影响土壤有效铜含量的最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其次是氮离子浓度。此外,还与施肥水平和铜供应情况有关。山东省土壤中有效铜含量为0.1×10-6~5.4×10-6,平均含量为1.06×10-6。本区土壤中有效铜含量为0.27×10-6~10.04×10-6,平均值为2.4456×10-6,明显高于山东省含量。从分布态势来看(附图31),区内土壤中有效铜含量很丰富,达到很丰富级水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六十户-青宅、大汶流海堡、新安镇以西、仙河镇以西、河口区以东等区域内,有效铜含量水平的梯度性特征非常明显。达适中、丰富级水平的区域在河口区以西有较大范围分布,在全区其他区域也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Zn

土壤中的锌以二价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土壤有效锌包括水溶态、代换态、整合态和稀酸溶态等。影响土壤有效锌的因素有土壤氢离子浓度、土壤碳酸盐、土壤有机质和温度,另外施肥水平也对有效锌有一定影响。山东省土壤中有效锌含量为0.06×10-6~4.7×10-6,平均含量为0.63×10-6,本区有效锌含量平均值为3.3643×10-6,明显高于山东全省水平。从分布态势来看(附图32),东部、北部几乎全部为高或很高含量区。有小面积的一般含量区零星分布。西部除新户乡一带有一很高含量区外,其他主要为一般含量区。低含量区分布分散,面积较小。以河口区为中心,有一哑铃状很高含量区东西向对称分布,且含量水平梯度性特征明显。

N

铵态氮、硝态氮、加上易分解的尿素、氮基酸、酰胺类物质、简单的蛋白质等有机态氮,总称为土壤有效氮,也称碱解氮。区内有效氮含量为1.6×10-6~72.4×10-6,平均值为20.3255×10-6,属于很低含量区,变异系数为71.2679%。

从区内分布态势来看(附图33),有效氮在区内有以下分布特征:区内土壤中有效氮含量几乎大部很低,在西部草场-六倾一带小范围地区有效氮含量属中低水平。河口区东西各有一处小范围的中低水平区域,再就是沿黄河和黄河故道有小范围的中下水平区域,其他均为很低的含量水平区。

P

土壤水溶性磷和可溶性磷,称为土壤有效磷,也叫土壤速效磷,其含量约占土壤全磷1%。区内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0.065×10-6~628×10-6之间,平均值为5.5117×10-6,属中下含量标准,变异系数为58.55%。

从区内分布态势来看(附图34),有效磷含量在区内分布特征较明显,工作区东部从南至北几乎全部处在中下含量水平上,沿黄河故道十八户及黄河三分场以北分布有两片中上含量水平区域。在工作区西部,除河口区周围为一较大范围的中下含量水平区外,其他大部分为很低含量水平区。

K

有效性钾又称速效钾,包括代换态钾和水溶态钾两部分,约占土壤全钾含量的1%左右。区内土壤中有效态钾含量为1.6×10-6~1836×10-6之间,平均值366.3661×10-6,属于很高含量标准,变异系数63.69865%。

从区内分布态势来看(附图35),有效钾含量在区内土壤中普遍很高,而且分布特征明显,达到高含量水平的区域几乎全沿海岸分布,其范围几乎达到全区的70%,其他地区几乎全部为中上和中下含量水平。

Mo

与本区土壤母质有渊源关系的黄土高原土壤有效钼平均含量0.06×10-6,以黄土状母质为主的华北平原黄河冲积物土壤有效钼,低于0.11×10-6,山东省有效钼含量为<0.1×10-6~0.3×10-6,平均值0.1×10-6,本区土壤中有效钼含量为0.06×10-6~0.69×10-6之间,平均值0.1328×10-6,高于山东省平均值,属低含量水平,变异系数为57.2194%。

从区内分布态势来看(附图36),有效钼含量在区内有以下分布特征:黄河以南,主要分布一般含量水平区和低含量水平区、高含量水平区域有零星分布,但范围很小。黄河以北几乎均为高含量水平区和低含量水平区,仙河镇-东营港、河口区东北部有两个高含量水平区,范围较大,且梯度变化特征明显,胜利村-太平乡一带,有一高含量水平区,范围较大,含量梯度变化也比较明显,其他均为较大范围的低含量水平区域。

B

全国土壤有效硼含量分布趋势与全硼量相同,各种类型土壤有效硼含量相差很大,内陆盐土和滨海盐土含量较高,山东有效硼含量为0.1×10-6~4.13×10-6,平均值0.47×10-6。区内土壤中有效硼含量为0.32×10-6~66×10-6,平均值为1.5273×10-6,明显高于全省平均值,属高含量级别,变异系数为53.1177%。

从区内分布态势看(附图37),B很高含量区基本沿海岸分布,其他地区大部为高含量区,一般含量区分布于高含量区域之中,低含量区呈星点状分布。

有机质

土壤中有机质累积的数量及存在状态取决于形成土壤的五种自然因素:即气候、母质、生物残体、地形和时间、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的一个标志,从区内有机质分析结果(表5-4)来看,有机质含量为0.07%~5.09%之间,平均值为0.4806%,属于低含量水平,变异系数为63.3523%。

从区内分布态势来看(附图38),有机质在区内土壤中有以下分布特征:含量相对较高水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区内耕作程度较高的区域内,特别是沿黄河和黄河故道区有机质含量相对明显增高。西部相对高含量水平区域主要分布于东六合、郭家、东兴,但范围不大,以河口城区为中心在其东西两边对称分布有两个相对高含量水平区域,且含量梯度变化特征明显。其他相对高含量水平区域明显沿黄河及黄河故道分布,沿海岸主要为很低含量水平区域。

有机质按实测数据分级(表5-5),一级相当于标准分级中下水平;二、三级相当于标准分级低水平;四、五、六级相当于标准分级很低水平。

表5-5 有机质含量分级表Tab.5-5 Grade of organic matter content

酸碱度(pH)

从区内土壤分析结果来看,pH值第Ⅰ环境为7.3~8.5,平均值为7.8,变异系数为2.1740%;第Ⅱ环境中在7.3~8.5之间,平均值为7.8,变异系数为2.05%。土壤在两个环境中均呈偏碱性。

从区内分布态势看,pH在区内有三种类型:

①7~7.5;②7.5~8;③8~8.5。第Ⅰ环境中(附图39)pH大部地区大于7.5,大于8的仅在北部有一区域,面积较大,其他零星分布,分布地点少,面积小。大于7的只有几个小区域零星分布。第Ⅱ环境中(附图40),绝大部分地区pH值大于7.5,大于8的区域在北部沿海岸分布,面积不大,在南部也有一大于8的区域沿海岸分布,面积不大,在南部也有一大于8的区域分布,面积不很大,其他零星分布,面积很小,大于7的有四个小区域,零散分布于中部。

截止2018年,中国共有72条国道。

国道根据其地理走向分为3类。以1、2、3开头,以1开头的是首都放射线(112国道除外),以2开头的则为南北走向线,以3开头的是东西走向线。

1、首都辐射:第一类是以北京为中心,作扇面辐射的公路,共12条,约1.4万公里,编号101~112。

2、北南纵线:第二类是北南走向的公路,共27条,约3.9万公里,编号201~228(无226)。

3、东西横线:第三类是东西走向的公路,共33条,约5.3万公里,编号301~330(除313)、338~340、343。

扩展资料

国道、省道、高速的区别:

一、国道、省道是公路的行政级别划分,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条公路的行政意义。在国道、省道之后,还有县道、乡道、村道、专用公路。

1、省道的编号以字母S作为开头,和国道类似,S1xx代表省会城市为起点的放射形省道。S2xx代表南北纵向的省道,S3xx代表东西横向的省道。

2、县道的编号以字母X开头+数字表示。

3、乡道的编号以Y开头+数字表示。

4、村道的编号以字母C开头的路表示。

5、专用公路的编号以字母Z开头表示。

二、国道和高速公路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

高速公路属于公路等级的划分概念,国家交通部门按照公路的路宽、设计速度、日均通行能力等等一系列技术标准将公路划分为等级不同的类型。高速公路是我们国家级别最高的公路,等级位于高速之后的还有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国道

百度百科-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