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利息出什么科目的-借款利息出什么科目

借款利息支出应当计入财务费用科目。财务费用是指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产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益和相干的手续费等。在借入款项时,需要支付的利息应当计入财务费用科目,以便在以后期间进行会计处理和报表编制。
借款利息计入什么科目
1、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符合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应全部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账务处理是: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2、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的,借款利息计入当期损益。账务处理是:
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贷:银行存款
3、如果是企业在银行发生的短期借款,做计提短期借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贷:应付利息;短期借款
4、利息支出时:
借:应付利息;短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
1、如果短期借款的利息是按期支付的(按季、按半年),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起归还,并且数额较大的,可以采用预提的办法,按月预提计入费用。
预提时,按预计应计入费用的借款利息,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实际支付月份,按照已经预提的利息金额,借记“预提费用”科目,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与预提数的差额(尚未提取的部分),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如果短期借款利息是按月支付的,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起归还,但是数额不大的,可以不采用预提的方法,而在实际支付或收到银行的计息通知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
一、发生的“借款利息”计入哪个科目
发生的“借款利息”一般借入财务费用科目。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贷:银行存款。
二、会计:借款利息应记入什么科目,为什么?
借款利息分几种情况:短期借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或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利息费用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长期借款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按以下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1)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利息费用(不用区分是筹建期或生产经营期)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2)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利息费用,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管理费用,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计入财务费用账务处理(分期付息、采用合同利率计息):
借:管理费用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且属于筹建期间财务费用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且属于生产经营期间在建工程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制造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贷:应付利息
三、制造企业短期借款利息计入什么科目
制造企业短期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科目。
短期借款利息,科目:
(1)如果短期借款的利息是按期支付的(按季、按半年),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起归还,并且数额较大的,可以采用预提的办法,按月预提计入费用。预提时,按预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预按照已经预提的利息金额,借记“预提费用”科目,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与分),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如果短期借款利息是按月支付的,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起归还,但是数额不大的,可以不采用预提的方法,而在实际支付或接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财务费款”或“现金”科目。
短期借款(ShShortTermLoans)是借款的一种,与之相对的是长期借款。在中国的会计实务而言,短期借款是指企业为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或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外单位借入的、还款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短期借款主要有经营周转借款、临时借款、结方信贷、预购定金借款和专项储备借款等等。
四、借款利息计入什么科目
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科目。
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贷:银行存款。借款利息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符合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应全部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一种是企业在银行发生的短期借款,做计提短期借款利息。
如果是为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借款利息应按以下两种情况材处理:
1、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符合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应全部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2、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的,借款利息计入当期损益:
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贷:银行存款
如果是企业在银行发生的短期借款,做计提短期借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贷:应付利息——短期借款
利息支出:
借:应付利息——短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同时,纳税人向银行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及与该笔贷款直接相关的投融资顾问费、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其进项税额均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如果公司向个人借款的利息,可以计入“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科目。
企业向个人借款,向其支付利息,若是取得收据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企业可要求个人到税务机关,取得正规发票,方可按规定在税前扣除。同时,公司支付个人借款利息,要按利息收入的20%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48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