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是表达什么情感-贺新郎是表达什么

《贺新郎》是一首词牌名,始见于宋人杨万里词。此调原为仄韵格,苏轼《水龙吟》一词改平韵。双调一百零二字,上下片各五十二字。上片起句第一、第二、第四字为仄声,第三字为平声;下片起句第一、第二字为仄声,第三字为平声。押仄韵的有两体,一押入声,一押去声。定格为: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平。中仄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该词牌自苏轼《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赋》始。苏轼为太守时,常与张先、范成大等旅游建康(今南京)江上的赏心亭。一日风雨大作,诗酒淋漓,斗志昂扬,因而挥毫写下了这首《水龙吟》。据苏轼本人记叙:“作此词,兼怀子由。”“子由”指其弟苏辙。他的词集《东坡乐府》中有此篇。苏轼去世后,苏辙还在吊唁他的一首诗中提到这首词,并说:“至和末年,公留居江左,晚节尤嘉,犹善文词,……尝闻老泉赋《水龙吟》,诵之未终,不觉流涕。”这说明《水龙吟》并不是苏轼一人之作。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典故及表达思想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典故及表达思想如下: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是南宋词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词。这是篇祝寿词,为祝贺张元干的诞辰而作,作于宋宁宗年间(1200年前后),时蒙古军两路攻宋,迫及长江、淮河流域地区,而朝廷上下束手无策,边防空虚,内政腐败。作者为此忧心如焚,遂以题辞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忧愤。

词的上片描述了当时国家危在旦夕的形势和统治者无心抗战、苟且偷安的态度;下片则借张元干之口,抒发了作者自己图强自振的抱负和志在灭金复地的雄心。

词的上片首句“国脉微如缕”,以“缕”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国家的命脉危在旦夕。接下来的“未必天心如此”则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思进取、国家命脉将断的忧虑。

下片则继续借张元干之口抒发了作者的宏愿。“未必天心如此”句中的“未必”二字则表明作者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的不满和痛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自信。下片末句“欲续二弦”中的“二弦”指的是弓弦,意指准备应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图强自振的抱负和志在灭金复地的雄心。

整篇词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是一篇充满忧愤和壮志的佳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和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