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 沈思-教育是什么 杨贤江

《教育是甚么》是杨贤江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提出了“实践教育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而不单单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他主张将学习与生活、生产相结合,认为实践是最好的教师,通过亲身实践来提高人的能力。
杨贤江还强调了人性主义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当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但要重视智力的发展,还要重视情感、意志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他的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点意义。
论述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关于教育本质的理论。
杨贤江是中国近代教育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创立中国无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做出过重要贡献。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教育的本质,这是杨贤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里,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工具,它受更具根本性质的社会成分(如经济、政治)制约并为其服务,同时也为生产服务;教育既取材于精神生产领域其他部门的成果,也取法于它们的活动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虽不能与其他更为根本性的上层建筑诸成分并列,却又成为上层建筑中的一种间接成分,而属于上层建筑。同时,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学校“都是社会的劳动领域,为赋予劳动力以特种的资格的地方,就是使单纯的劳动力转变为特殊的劳动力的地方”。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和作为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两者之间并无冲突。因此,教育具有双重属性。
(2)杨贤江对教育本质的考察并未停留在抽象议论上,他通过对“教育进化”的考察,对教育本质的演变作了具体分析。他认为在原始社会教育是全人类的,也是统一的,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产生阶级和阶级对立之后,教育就发生了变化,成为“阶级的和对立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人类文明期历史以来的教育的特质,这在教育的本质上言,却是变质”。在未来社会,教育成为全社会的生产需要。
(3)杨贤江用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分析了教育的本质问题,指出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将处于阶级社会阶段的教育视为“变质”的教育,是为了说明教育的上层建筑属性,即为统治阶级所专有并用作工具的特性,而这点恰恰是“当时为许多人所忽视与反对的命题”。杨贤江的使命在于批驳关于教育本质的一些有意无意的错误观点,澄清人们的认识,为民众争取真正民主和科学的教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5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