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方式指的是什么意思-认知方式指的是什么

认知方式是指人们进行思惟和记忆活动的方式,包括注意力、视察力、思考力等。不同的认知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信息,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有的人更善于抽象思惟,有的人更善于具体思惟;有的人善于集中注意力,有的人善于分散注意力。

什么是认知方式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有哪些

(1)认知方式的含义

认知方式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的方式,也称认知类型或认知风格,是个体通过知觉、记忆、思维等内在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的习惯性特征。认知方式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前者指它在时间上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后者指个体在完成类似的任务时都会采用这种方式。

(2)认知方式的类型

学生的认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认知类型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不同的个体、不同的问题情境可能适合不同的认知类型。目前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场依存性对场独立性: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为场依存性,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为场独立性。

(2)冲动性对沉思性:冲动型思维的学生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很快就做出反应;反思型思维的学生则不急于回答,他们在做出回答之前,倾向于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

(3)整体性对系列性:使用整体性策略的学生解决问题时,倾向于使用比较复杂的假设,每个假设同时设计若干属性;使用系列性策略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倾向于把精力集中在每一步策略上,他们提出的假设一般来说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

(4)发散思维对聚合思维:发散式思维是一种搜寻策略,这种策略的注意面较广,并把已有的各种图式联结起来;聚合式思维则只注意某些方面,并很快地就局限在某一特定领域之间。赫德森发现,大多数聚合式思维者选修自然科学,发散式思维者选修文科。

(5)内倾对外倾:外倾者的行为主要指向外部世界的各种事件,他们的思维是受客观事物支配的;内倾者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和标准来评判外部事件,其思维受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