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述物体需要说明什么意思-表述物体需要说明什么

"表述物体需要说明甚么" 指的是要描写或说明一个物体的特点、性质、用处等信息。例如,你可以说 "这个物体是圆形的,由金属制成,并且可以用来切菜"。这样,他人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这个物体的特点和功能。

什么是说明方法有哪些

问题一:说明方法有哪些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10.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问题二:说明方法有哪几种灵活地运用常用的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等。

揣简单的说明文,能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运用较准确明白的语言,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能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是要求在写说明文时,能灵活地运用常用的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等。下定义是用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要言简意赅;举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分类别是将纷繁复杂的事物有条理地清晰地介绍给读者;列数字是从数量的角度说明事物的特征;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作比较是将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点加以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列图表是指画制图表,分项分类说明事物的特点;作诠释与下定义相似,只是语言的表述更详尽和具体,有解释的效果;摹状貌是指运用描写等的手段来介绍事物的样子形状和面貌。各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恰到好处。

“运用较准确明白的语言”,就要求写说明文要注意提炼语言,做到科学准确、简炼易懂、生动具体。说明文采用的语言一般有生动的语言和平实的语言,根据突出事物特点的要求,灵活处理。在一篇文章中,语言风格要尽量保持一致。

“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要求写一篇说明文要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体现事物的内在联系,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顺序和规律。在说明文中,可以采用时间顺序来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或工作流程;也可以采用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等等,来说明事物的结构与组成;或者采用逻辑顺序,如从总到分、从具体到抽象、从原因到结果等等,说明事物的内在或外在联系,使说明的事物的特点一目了然。

问题三:说明方法有哪些并举例(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说明文的一般要素是特征、构成、原理和目的,说明文要注意说明顺序和说明的语言,使用必要的说明方法。你写说明文时也要注意这些,首先你对说明对象要熟悉,要知道你想把所写对象的什么特征告诉读者,怎么能让读者明白你所说明对象的特点;然后在说明复杂对象时要用到说明方法,选取恰当的说明方法,对写好说明文有很大的帮助;再者就是说明文的语言,也要注意简洁、流畅,表达清楚明了。

(2)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3)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4)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5)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8)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9)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10)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说明文的10种方法:

1.举例子

2.列数字

3.作比较

4.打比方

5.分类别

6.下定义

7.作诠释

8.引用

9.摹状貌

10.作图表

注:前5种是比较常用的.

1.举例子:云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根据大的范围列举相......>>

问题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1举例子:根据文章内容举例说明

2列数字:利用数字详细说明文章

3做比较:用其他例子与说明物体进行比较说明

4下定义:将事物进行评价

5打比方:

一、用一种形式表一说明物体

6作诠释:将说明事物进行解释说明

7摹状貌:说明事物的形态

8分类别:将事物进行分类评价

9画图表:利用图画.表格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更直观的说明

10引用:引用一些例子说明事物

把事物的_、_或什么告诉别人。什么和什么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

语文的说明方法“下定义” 解释

用准丹、简单、科学的语言给被说明的事物下定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下定义的句式一般是“什么是怎么样的”,“怎么样的”往往完全表述清楚了“什么”的本质,也就是说句中的“怎么样的”只能用于形容句中的“什么”。

做诠释的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做诠释比下定义宽松,不太严格,是说明文章中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例如经典说明文《死海不死》,文章开头说: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这就把死海的概念做了解释说明。语言生动形象,读者清清楚楚。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1·举例子:根据文章内容举例说明

2·列数字:利用数字详细说明文章

3·做比较:用其他例子与说明物体进行比较说明

4·下定义:将事物进行评价

5·打比方:

一、用一种形式表一说明物体

6·作诠释:将说明事物进行解释说明

7·摹状貌:说明事物的形态

8·分类别:将事物进行分类评价

9·画图表:利用图画.表格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更直观的说明

10·引用:引用一些例子说明事物

语文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物件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例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作比较。把______和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4、做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将_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物件/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8、列数字。用具体的资料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例项:(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资料:(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物件的作用)说明顺序:空间顺序(也可以称为事实顺序)、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事理顺序(也可称逻辑顺序)。说明问中也会出现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的现象。一个字一个字的码出来。希望对你有帮助。

无论是说明事物还是说明事理,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及所反映出的科学精神,都是说明文非常重要的要素。了解了这些,文体的基本特征就可以掌握了。

说明的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标志。阅读说明文的关键在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的顺序

一般可分为时间、空间、逻辑三种顺序。理清说明顺序,才能更好地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说明的方法

常见的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

说明的语言

1.准确,就是语言要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多年来中考从两个方面设题:一是修饰、限制性词语使用是否准确,二是语句的表述是否准确。

2. 生动,形象。

科学精神

无论是野外科考,还是室内研究,都需要刻苦、奉献、实事求是的精神,还需要学术研究中的细致、耐心及大胆创新的品格。这些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有所反映。

分类

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相视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

说明文写作指导

编辑

说明文写作指导

一、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是一种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予读者知识。中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最感头痛,往往举步维艰。其实,说明文的写作并非像同学们所害怕的那样,只要理顺了头绪,把阅读说明文和写作说明文结合起来,以阅读课文为写作借鉴的范例,多观察、多分析、多练习,就能逐步学会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正确而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一,要写好一篇说明文,首先得分清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说明文的写作是授人以知,让人明白,记叙文写作目的是以情感人、让人动情。说明文只是说明事物的特征,阐明原理,介绍知识,说明是手段。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主要在于说明文的目的主要是说明,议论文的目的则主要是说理;说明文要求把实体事物或抽象事理本身的情况说清楚,议论文则要求提出个人对议论对象的看法或主张。

第二,要完成一篇说明文,须将说明文的特点烂熟于心。说明文的特点主要有说明性、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说明文的这些特点,才能将说明文写好。

第三,须将说明文的类型分清楚,如果从内容上而言,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果从表达方式上分,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事物说明文:以具体事物为说明对象,将事物是'怎样的'作为说明重点,对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构造、发展变化等特征,进行科学说明。事理说明文:以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相互联系的成因等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说清'怎么样'和'为什么',使人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平实性说明文:是指用平实、简洁、明白的语言对事物的外形,内部结构,功用及种属关系加以较客观的说明,用词造句一般不带感情色彩和主观倾向,很少使用描写,更少使用修辞手法。科学小品文:它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情文并茂的说明文。与其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这种说明文具有的很强的文学性,是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双重产物,寓科学性于趣味性之中。

掌握说明文以上一些类型的特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面对它。

二、写作方法:

说明文写作总的要求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特征,逐渐地展开说明;其次要反映事物本身的条理,事物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要写出它的特征和本质,就要找出事物本身的条理,以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介绍说明事物的特征和功用,要按先后顺序;文字要确切无误,通俗浅显,说明文的语言特别要求准确、周密。通俗浅显是为了让读者更好了解你笔下的事物使你笔下的东西具体化,大众化,从而做到'飞入寻常百姓家。

说明文除了以上几种总的方法外,还有其独特的说明方法,这对平时训练写作大有裨益。

下定义,就是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要说明对象的性质与特点,以达到提示事物本质属性的目的,它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格式'什么是什么'或'什么叫做什么'。下定义的方法一般用在科普性的文章之中,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对说明事物的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会与其它事物混淆在一起。如果将这种方法用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可在全文起提纲挚领的作用,或文章的结论。同学们使用这种说明方法时,切记不要胡乱地去下定义,免得贻笑大方。

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不同的特征,将事物分成若干不同的部分。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读者对被说明的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管中见豹。还可以使文章的头绪清楚,层次分明,容易被读者所接受。

举例子:这种方法同学们最喜欢使用,因为这种方法能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具体而通俗易懂,另外,这种方法同学们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全不费劲。

作比较:这种方法的运用不外乎三点:一是比较优劣,突出某个对象的特点,二是比较差异,显示各个对象的各自特点,三是用两个相似的事物相比较,通过其中比较熟悉的事物,推知另一事物的特征。但是运用这种方法注意两点:一必须是可以用来比较的,二是明确比较点,拿什么东西去比。

打比方:如果你在写作说明文时,遇到的事物比较抽象、复杂,难以用平实的语言阐述解释清楚,我们就可以用打比方的方法加以说明。但是要想打个很恰当的比方,一定要记住双方得有相似之点,也就是说喻体要有相似之处,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

列数字:就是运用数字的数量来解释事物,如果恰当使用数字,往往会起到'千方百计抵不过一个资料的作用。

作引用:说明文的引用,只是作为说明的依据,有时也是为了使引文摆脱机械呆板和毫无生气,就使用这类方法。这种引用的材料都是名家的论述,经典材料上的说明等等。

列图表:我们知道图表能增强直观感,使人一目了然。也可起到一切尽在图表中的效果。而且使用这种图表说明方法。使读者容易于接受,并且条理清晰。

三、写说明文容易出现的问题

说明文写作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不准确,主要是没有明确说明目的,没有对事物需要说明的那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思考。其具体表现是,对事物的某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时候,文章没有紧紧围绕该方面的特性来写,致使这方面的特性不清晰、不突出。就像写记叙文跑题一样,出现了偏离主题'的情况。(例如)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桥身是水泥筑成的。桥面很宽,可以并排行驶七八辆汽车。桥洞也比别的桥大,所以路面也很宽,起码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这座桥是建桥工人冒着酷暑建的。从一开工,他们就昼夜不停地干,假日也没见他们休息过。

这段短文,对说明对象的特性就把握得不准确。文中既对桥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也对'桥的建设者'进行了说明,使人不知道究竟要说明哪一个。通过全文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无疑是要对'桥的形态'进行说明。既然这样,那他就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点,从形态的不同侧面来写,而不应该写与'形态'无关的东西,将'桥的建设者也搅和进来。

修改的:

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是在原来的路面上建起来的。桥身全是水泥筑成的,长达200多米,横向马路从桥的上面通过,纵向马路从桥的下面穿过。这座桥的桥面很宽,可以并排走七八辆汽车,桥下面的马路虽然窄一点,但起码也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桥洞的两侧,各有一块篮球场大小的空间,像半个扇面一样,由路边渐渐向一头低下去……从远处看,这座桥显得十分雄伟。

小作者舍弃了一个方面,将笔墨集中到一点上,这样给读者的认识就清晰多了。

其次、对事物的特性说明不清晰,主要是文章条理不分明,说明方法不恰当。其具体表现是,在说明事物特性的时候,不讲究说明方法,或者把事物的几个方面放在一起说,或者事物的一个方面还没说清楚又去说另一个方面,结果使得哪一个方面也没有说清楚。

(例如)所谓'搭架子'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对主题提炼及材料安排进行的思考。写文章时,要根据材料提炼主题,并对材料进行合理安排。确定了主题之后,还要看材料是否都能很好地说明主题;材料的安排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

这是对构思过程的形象说法'搭架子'进行的说明。从小作者对'搭架子'所下的定义来看,他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确的。可接下来的说明,却把“主题提炼'和'材料安排'混在一起说,就显得有些模糊、混乱了,无法给人一个清晰的认识。既然'搭架子'是对'主题提炼'和'材料安排'两方面的思考,那么在说明的时候,就应该用分解的方法将两方面的问题分开来讲,将一个讲清楚再讲另一个。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条理分明。而且也便于集中精力把问题讲清楚。

修改

所谓'搭架子',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对主题提炼及材料安排进行的思考。对主题的提炼,首先应该从全部材料出发,从中提炼出一个具有概括性的主题。然后,还应该翻过头来,看看现有材料是不是都是与主题十分吻合的,需不需要增删。材料的安排,也就是文章的结构问题,主要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材料有机地排列、组合起来,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

四、说明文的写作练习

说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精确性、明晰性、条理性。要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2.要选好说明角度

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

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

(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

(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

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

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概括说明;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形象说明等等。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4.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

〔例文〕 水

在地球上,水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可以说,地球上到处都是水的寓所。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有人粗略地估计,认为整个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总共将近14亿立方公里。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为什么大海是蓝的,而湖水是碧绿的呢?原来这是阳光给它们染上的。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黄光这些较长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蓝光、紫光和一部分绿光的波长较短,一遇到水面便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所以湖水蓝中透绿。海水更深,散射、反射的蓝、紫光更多,就泛碧蓝色了。

比较纯净的水加热到100℃就会沸腾,降低到0℃以下就要结冰。在高山上,只要加热到80℃以上水就会沸腾;海平面上,只要72℃左右水就沸腾;矿井里,水到100℃以上才沸腾。

在大自然中,水无时无刻不在动,不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基本存在三个地方:空气里、地下、地表;它的基本形态是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评析〕这篇文章给人第一印象是'散',其主要毛病是没有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只是东抓一点,西抓一点,一个方面才说了几句,又急急忙忙去说另一方面。结果是哪一方面都没有说明白。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我们要说明一个事物,必须抓住这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地清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这事物有确切明白的了解。但事物与事物间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事物的形态、性质、发展等比较单纯,我们说明这类事物时,不妨将面展得开一点;有的事物的形态、特点等复杂而多样,往往有很多方面的特征。我们在介绍这类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中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写这类事物的说明文时,更应该注意把握一个明确的说明中心,并以此安排说明顺序。水'这篇文章主要毛病就是没有抓住一个要说明的中心,并以此组织材料、安排顺序,从而给人的感觉就是文章散而乱,什么问题均没有说明白。比如水是一种液体,并且具有无色、无嗅、无味的特征,可以这样来说明:

〔例文〕 水

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呢?

水是液体。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

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

水是无嗅、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评析〕这篇说明文抓住了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这一特征为文章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选择了比较说明的方法,拿水同木块、石块比形状,拿水同牛奶比颜色,拿水同烧酒比气味、比味道。相互比较以后,水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在说明事物过程中,为了突出有些比较抽象、陌生,一时难以讲清的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效果,常常要采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把大家熟悉的事物或通俗易懂的道理去和抽象的、陌生的作比较,使大家对事物有所了解,让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过程,最终充分认识事物的特征。这是因为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以在同另一事物的比较中显现出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比较的先决条件是要找出比较事物之间可以值得比较的共同点,然后方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同中求异,说明事物的各自特点。换言之,在进行比较时,必须有相同之点才能作比。就拿上文说吧!在就物体的形态来比时,把水和石块、木块相比;就物体的颜色来比时,把水和牛奶来相比。倘若反过来,把水和牛奶放在一起比形态,把水和烧酒放在一起比颜色,岂不引起一片混乱!另外,还要注意到;被比较的事物是说明的对象,用作比较的事物是应该大家相当熟悉和非常具体的。比如上面选用的牛奶、石块等都是熟悉的和具体的,所以大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如果用作比较的事物比要说明的对象还要难以理解,是陌生的、是抽象的,那么,根本就无法达到说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