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会的职权是什么-居委会职务有哪些

1. 社区主任:负责社区的平常管理工作,调和和组织居民展开各种活动。

2、 社区书记:负责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包括发展党员、组织党的活动等。

3、 居民小组长:负责管理本居民小组的事务,如搜集意见、解决问题等。

4、 业主委员会成员:由小区业主选举产生,负责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质量和小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

5. 党员志愿者:为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帮助有需要的居民。

6、 社区调解员:负责调解居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7、 社区卫生监督员:负责监督社区的环境卫生,确保环境清洁整洁。

8、 社区安全员:负责保护社区的安全,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

社区工作者是几岗几级?

三岗十八级:“三岗”即社区正职、社区副职和其他人员。社区正职包括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服务中心主任;社区副职包括社区党组织副书记、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其他人员包括其他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的一般社区工作者。

“十八级”是根据入职年限、职务年限,每三年一档进行划分。

2015年,上海市在全国首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全市统一实行“三岗十八级”,设立负责人、主管、工作人员三类岗位,其薪酬水平按照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设置为18级,社区工作者薪酬等级随其工作年限的增加和岗位提升而提高。薪酬水平原则上高于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浙江也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社区工作者实行“三岗十八级”。

2018年,温州鹿城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职业化社区工作者300名薪酬待遇将参照事业单位制定三岗十八级工资标准。

2018年,绍兴召开的全市城市基层党建“五星达标、和美家园”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暨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上提出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和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将有统一标准,社区工作者将享受“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并在公务员、事业编制招考时获得一定政策倾斜。

2019年1月1日起,衢州衢江区全面实行专职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

2019年4月1日起,嘉兴海宁市正式实施社区专职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制度,调整后,社区专职工作者年人均薪酬待遇不低于全社会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1.2倍,基础工资占70%,绩效奖金30%通过考核拉开差距,奖勤罚懒。

四岗十八级

2020年,由于在疫情期间湖北省出现了有的社区工作者因待遇过低不辞而别的现象,湖北省设定社区工作者待遇按“四岗十八级”新标准。将所有的的社区工作人员均纳入统一的薪酬管理制度,薪酬待遇比照当地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0.8至1.2倍确定,逐步达到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对现有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区别情况、择优聘用,妥善安置。

四岗十八级:社区正职、副职、委员、社区干事。

共18级岗位等级序列:社区干事1-12级,委员3-14级,副职5-16级,正职7-18级,对应“社区干事—社区‘两委’委员—社区‘两委’副职—社区正职”的成长链条。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根据工作岗位和在社区工作年限等确定,设置三岗十八级。按照国家和合肥市有关规定,为社区工作者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在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中,社区干部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他们尽管不显眼,却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冲锋一线,充当城市稳定的基石。既然如此重要,那么社区干部是体制内人员吗并不是。事实上,社区干部不仅不是公务员,绝大多数连事业编都不是。

一、社区干部有哪些

社区干部包括三个群体:

1、两委委员。即社区支部委员、居民委员会成员,包括支部书记、副书记、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及相关委员。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社区党的支部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分别由社区党员大会和居民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人数控制在5-9人。考虑到两委委员有部分交叉任职,意味着一个中等规模的社区两委委员人数可达10人以上。

2、社区专干。除了两委委员,社区还会聘用一些专职工作者,简称专干,包括社事专干、卫生专干、综治专干、环保专干、文化专干等,各司其职抓组织建设、社会事务服务、计生和卫生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保护等工作。具体人数由社区根据自身规模设定,多数专干身兼多职。

3、挂职干部。部分地区为了加强社区力量,也会下派机关事业单位到社区挂职社区支部第一书记、副书记及相关职务。挂职期一至两年,挂职期间按规定党组织关系要转隶社区,社区干部原则上也包括这部分人员。

除了上述三类人员外,社区还有部分临时聘用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各类人员加起来少则十几个,多则三四十人,人员数量比肩街道,也算得上是个大单位。

二、社区干部是事业编吗

社区两委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两委干部由社区党员和居民选举产生,代表社区党员和居民管理社区,职务统称中虽然有“干部”字样,看着像体制内人员,身份实际上是群众,既不是公务员,一般情况下也不是事业编。很多人将社区干部当成政府官员明显是误解。

不过出于综合管理需要,现在有些地区比如上海、深圳也在探索将社区干部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社区干部因此也有了三种身份区别:

1、实名制事业编。即事业编制实名注册人员。实名制事业编制最大的特点是编随事走、人随编走,也就是人调到哪个单位,编制跟着去哪里,与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编制性质是一样的。目前试点将社区干部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的地区给的基本上都是实名制编制。社区干部进编后,不仅可以享受在编人员的工资待遇,也可以按职务与职称晋升。

2、非实名制事业编。部分城市为了激励社区干部干事创业,除了每年拿出名额定向向村社区干部招录实名制事业编之外,也会根据实际给予非实名制事业编待遇,比如干满六年经考核通过后给予转编,允许享受在编待遇,脱岗后即剥离编制,编制归街道或社区所有。

3、非编人员。除了极少数在编人员外,其余绝大部分社区干部都是非编的聘用人员,按任期或合同约定履行职责,领取相应的待遇。

三、社区干部有什么待遇

社区干部因为从事的是公共服务,按规定可以享受地方财政的定额补助。其中,社区书记和主任基本上享受的是全额补助,其他两委委员和专干有“全定”标准,也有“半定”标准,由财政根据相应的定额拨付社区,作为工资发放给社区干部。定额补助资金来源略有不同,像社区支部书记的待遇一般由街道办发放,而社区主任和专干多数从民政部门列支。以本地为例,社区党支部书记和主任每月扣除五险后到手的工资大概在2500元左右,基本工资与事业编管理九级职员相当。社区专干比书记和主任低300元。

在补助之外,社区干部符合条件还可以参加换届选举进入街道办班子,进入公务员队伍。同时各地每年都会拿出相应比例的事业编制名额面向村社区干部定向招录,社区干部有一定的转身份机会,这是在工资之外最吸引社区干部的地方。

四、社区干部是公职人员吗

社区干部虽然绝大部分没有编制,不是公务员也非事业编,但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和《监察法》第十五条规定,享受国家定额补助的社区干部与公务员、事业编、国企干部等五类体制人员一样都属于公职人员,也在监察机关监管范围之列。我们经常在纪检监察部门的通告中看到某某社区干部因为违纪被审查就是例证。这或许也是社区干部被很多人误认为公务员和事业编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