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幼儿观包括哪些内容-科学的幼儿观包括哪些

科学的幼儿观强调幼儿是视察者、探索者和发现者,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知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取得。同时,科学的幼儿观也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并将这些因素纳入到幼儿科学教育中。因此,科学的幼儿观包括:幼儿是视察者、探索者和发现者;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知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取得;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幼儿教师树立怎样科学的儿童观教育学题

教师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培育的师长和益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师德、师智、师能。师德主要指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师智主要指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和敏捷的思维;师能主要指具有胜任教师工作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师德和人格。对于幼儿教师师德和人格显得更重要了。幼儿教育阶段是为一个人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 我们都学过幼儿心理学,了解在人的一生中各种能力与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的关键期大多数是在幼儿期,比如,3岁左右是幼儿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是幼儿动手能力开始发展成熟的关键期、是幼儿独立性开始建立的关键期、是注意力、空间知觉音乐能力、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4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对学习知识产生直接兴趣的关键期、是幼儿开始学习外语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概念,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是语言、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学习心态及学习习惯产生的关键期;6岁左右是幼儿社会组织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这与幼儿的生理特点也是分不开的,1--6岁是人的大脑快速生长发育期。这就说明作为幼儿教师责任任重道远,幼儿教育不是可有可无,我们面临的工作是很神圣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呢?需要我们树立良好的幼儿教育观念。一、树立良好的观念观念是教师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而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长远发展。(一)、树立正确儿童观1、儿童是独立存在的人。儿童的各项合法权益、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求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儿童和成人一样,是享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应受到尊重并得到满足。儿童的人权就是生存和发展。因此教师与幼儿交往时的态度、方式都应让幼儿感到安全、没有压力、受重视,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尊重。在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到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幼儿园工作的出发点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活动。(比如:教师与幼儿对话时,微笑着俯下身来,目光与幼儿平视,他们会从教师的眼神、表情、话语和行为中,感到安全,感受和体验到爱和尊重,老师很可亲,从而受到鼓励得到满足。)2、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长大后独立生存的人。儿童一生下来是一个有生命力、生长力,能够分辨与取舍外界刺激,具有学习能力的积极个体,是一个对环境的主动探索者。“幼稚时期(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人格和性格;人一生的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和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言语最快时期,是道德习惯养成最易时期”(即最佳期)。儿童主动学习是与生俱来,孩子来自于不同家庭,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原有认知结构和经验水平是不同的,同样的事物或现象对不同的孩子来说会有不同的意义。教师要把孩子看做主动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学习,教师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在活动中成为孩子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观察他们,发现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实现幼儿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求,进一步获得经验,提高原有水平。让我们从习惯于“教孩子学习”、让孩子的“学”适应教师的“教”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创设适应孩子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3、儿童是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他们有独特认知特点幼儿的认知特点不同于学龄儿童,更不同于成人。最突出的特点是:*直接兴趣性: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受兴趣的直接影响,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学起来积极主动性高,而不感兴趣的东西就不愿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人们学习积极性的内动力,因此教师要把所教的东西变成幼儿的需要,使他们感兴趣,调动他们探究和学习欲望。(让孩子知道节约用水,老师讲中国有许多地方每水喝……可不是我们孩子经历的,没有生活经验,那教师就要设计活动情节,小水滴在哭,他找不到妈妈啦……,或水管哭啦,让孩子把水管的眼泪收起来,看是什么效果,哭了一夜的水管泪水集满一盆,怎么办?用它洗毛巾、擦地、修水管等。)直接经验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认识事物必须以事物和材料为中介进行,因此需要教师根据他们的需求,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创设适宜幼儿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来学习,并接纳幼儿的看法、观点和认知水平,哪怕是错误的也要接受,但此时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4、儿童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幼儿之间个体差异很大,而且,年龄越小,差异越大。幼儿性格上的差异,带来了需求上的差异,使得幼儿在对安全感的需要上、对新体验和活动的需求上都有很大的差异。《纲要》总则第五条:“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给予个体差异的指导和评价,提供可供幼儿选择的学习内容,促进各具特色、有差异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讲,人的智能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八种智能的发展不是均衡发展的,每个人生活环境及文化背景造成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接受差异的同时,要培养幼儿的独立个性。(发现其长处给予肯定、表扬、鼓励,鼓励其弥补不足。)(二)、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1、幼儿教育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纲要》总则第二条: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也就是所作为人生起始阶段的幼儿教育,要为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做准备。那教师要调整教育目标、价值取向和“教与学”的方式,不是我教你学,而是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大的教育目标和价值。乐学,就是幼儿对学习有兴趣、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在幼儿期就培养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孩子就有了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会学,强调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学习,他就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去寻求不知道的知识,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书山有路勤(玩)为径,学海无崖苦(乐)做舟)2、教育的作用是引起和促进学习,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质当我们把幼儿看做是主动的学习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教了,不等与幼儿学了,教师教完了,不等与幼儿学会了。老师准确地把握把“教”,什么时候“教”, “教”什么。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讲”和“直接告诉”,不在是拿出范例或操作实验向幼儿分步讲解和示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十条内容)。在幼儿园中重教育过程,轻教育结果。教育内容是全面地、启蒙性的,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以培养兴趣为前提教育活动。活动中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发展,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

什么是科学儿童观(幼儿心理学)

所谓科学的儿童观是指理性符合时代要求和儿童成长需要的有关儿童的观点。科学儿童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必须符合现代科学、伦理、定律、道德等对儿童的认识。在这里才儿坊整理了五点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1、儿童是全方位不断发展中的人

儿童首先是一个人,是权利主体,享有一切基本的人权。因此,教师应尊重每个儿童的人格尊严与基本权利,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儿童又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发展中的人,因而享有一些特别的权利,如被保护的权利、发展的权利、被照料的权利等。儿童还是一个“完整的人”,其发展包括生理、认知、情感与社会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学前教育必须以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本。

作为不断发展中的人,儿童不是“小大人”,而是有其独特的文化,即儿童文化。“儿童文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综合。儿童文化是儿童内隐的精神生活和外显的文化生活的集合。”成年人在教育儿童时,首先要认识、尊重儿童文化。

2、儿童期具有独立存在和为成年期作准备的双重价值

儿童期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必然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因此要关注与重视儿童期的独特需要(如游戏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本身就很有价值。与此同时,儿童期还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必将成长与过渡到成年期、老人期。在此过程中,前面阶段是后面阶段的基础与准备,后面阶段也是在前面阶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儿童期具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同时,还具有为成年期作准备的价值。儿童期的双重价值并非矛盾与对立,不能为了实现某一价值而忽视或损害另一方面价值,而应内在统一。“教育不仅应当使儿童发展,而且应当使儿童欢乐。”

3、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与游戏式的存在

儿童天生好奇好问,富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是主动的学习者。但儿童只有在其自发的、感兴趣的活动中主动探索与学习时,才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同时,儿童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是一种游戏式的存在,儿童在游戏中并且通过游戏生活、生长、学习与发展。正是基于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也强调“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

4.儿童是富有差异的存在,理应受到平等对待

儿童发展遵循一些基本规律,具有一些共性,但具体的儿童是丰富多彩的,是富有差异的存在。差异的存在使得不同儿童之间的合作成为必要与可能,也正是这些差异使得儿童在对话与合作中相互学习与共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差异非但不是教育的不利因素,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与发展价值。总之,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儿童之间有的只是差异,如性别差异、民族差异等,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均应受到平等对待,包括特殊需要儿童。所有儿童均应受到平等对待的核心与关键是每个儿童都能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受到他人(尤其是成年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因此教师在保教实践中应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儿童,不因民族、性别、地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儿童,设计丰富多样、适宜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5、儿童有权享有幸福的童年

享有幸福快乐的童年,不仅是学前教育理应追求的一个重要目的,更是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任何人都无权以任何理由剥夺这一权利。幸福不仅是物质满足后的快乐,更是精神需要的满足,特别是成长(如独立站起、蹒跚学步等)中不断自我超越的成就感体验。所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指出要“让幼儿用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3-6、7岁入学前儿童)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幼儿心理学和婴儿心理学、学龄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都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和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教育理论课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