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监管内容有哪些方面-经济监管内容有哪些

我国的经济监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汇率和货币供应量等政策;二是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支出和赤字等政策;三是金融市场监管,包括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和银行业等市场监管;四是产业政策,包括产业发展计划、投资项目审批和企业设立等政策;五是反垄断政策,避免市场竞争失序。以上内容五个方面的经济监管都是为了保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增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政府规制的经济性监管

所谓经济性监管,是指通过制定特定产业的进入、定价、融资以及信息发布等政策对主体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整,以达到避免出现竞争主体过多或过少而引起过度竞争或竞争不足,造成资源浪费或者配置低效率,妨碍社会生产效率和服务供给的公正、稳定。经济性管制主要包括价格管制、进入和退出管制、投资管制、质量管制、信息管制等内容。

价格管制。政府对特定产业的竞争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进行规定,并根据经济原理规定调整价格的周期。

进入和退出管制。是确保特定公共经济领域存在数量适当的主体的重要调控手段。确保公共服务的稳定供应,以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或者垄断状况。

融资管制。政府通过对经济主体对特定产业进行投资的鼓励或限制,控制产业主体的数量以及资本构成比例。

质量管制。政府通过对公共服务规定标准质量,结合价格管制、进入管制等手段,促使特定产业主体改进服务质量,从而增进公共利益。

信息管制。政府利用公共权力,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主体处在平等的地位上,以维护公平。

1、公共利益论

该理论认为: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正、不公平和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种回应。监管被看成是政府用来改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手段。该理论认为自由的市场机制不能带来资源的最优配置,甚至由于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将导致自由市场的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代表的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介入经济过程,通过实施管制以纠正市场缺陷,避免市场破产。

2、特殊利益论

由于 “公共利益论”解释力的不足,在实证的基础上,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特殊利益论。 该理论认为政府管制为被管制者留下了“猫鼠追逐”的余地,从而仅仅保护主宰了管制机关的一个或几个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对整个社会并无助益。政府在施行管制的过程中为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虏”了。监管提高的不是社会公众的利益,而是被监管产业的利益。

3、社会选择论

是从公共选择的角度来解释政府管制的,及政府管制作为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是否应该管制,对什么进行管制,如何进行管制等,都属于公共选择问题。

4、经济监管论

经济监管论又叫监管经济学,是目前为止较为确切的一种理论,它提出了可检验的假设和一系列合乎逻辑的推理。根据监管经济学的观点,之所以会存在着监管的需求,是因为国家可以通过监管使得利益集团的经济地位获得改善。该理论认为政府监管通常发生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提高公共福利。

5、金融风险论

金融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金融业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金融体系的风险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金融风险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必须有一个权威机构对金融业实施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