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审如何核对档案信息-政审如何核对档案

在进行政审时,通常需要核对档案中的信息,包括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工作经历等。以下是具体步骤:

1、 搜集资料:首先要搜集相干的个人资料,包括身份证、户口本、学历证书、婚姻证明、单位证明、赏罚记录等。

2、 检查真实性:然后,对比原始档案进行核实,检查是不是与搜集到的资料一致。如果发现有不符的情况,应当立即进行更正。

3、 检查完全性:还要查看是不是有遗漏或空白的部份,如果有,应尽快补充完全。

4、 确认一致性:需要确认所有提供的信息都是真实和一致的,没有虚假的信息。

5. 专业审核:对一些特殊的工作或岗位,可能还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进行审核,以确保所有的信息都符合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更改都需要有相干证明,并且要由本人亲身签字确认。同时,在填写或提供个人信息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虚报、瞒报。

公务员政审档案查什么

公务员入职政审查内容有个人无犯罪记录证明、计划生育证明、核对档案信息。

一、个人无犯罪记录证明。

1、法院有罪生效判决才是犯罪。规定明确,只有被人民法院依法生效的裁判文书判决有罪,才算有犯罪记录证明,其他情况均视为无罪。

2、过去,被公安机关治安处罚、采取过刑事强制措施,常常会被视为又记录计入到证明中,今后将改变这种情况。特别要说明的是,被查询对象有犯罪记录,但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的,仍载明查询对象无犯罪记录,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二、计划生育证明。

1、在户口所在地的村、社区开具证明,然后在乡镇、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加盖公章,然后再区政府加盖公章即可。

2、几乎所有的证明,都要求村、社区先出具证明并盖章,然后乡镇、街道办事处加章,最后区县政府加章。因为对于上级部门来讲,很难把握具体个人的情况。

3、所以要求村、社区先出具证明,但是村、社区并属于群众自治机构,不属于一级政府,所以他们的公章是没有对外效力的,所以之后需要乡镇、街道办事处加章,最后区县政府加章,才能产生对外效力。

三、核对档案信息。

1、毕业后落实了就业单位,并且单位性质属于(国有企业,央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那么档案会转入单位人事部或者档案室。

2、毕业后没有处理过自己的档案,那么过了两年择业期后,学校通常会将档案打回原籍所在地的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由于每个省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不同,档案回原籍后的落脚点就不同,比如湖南省一般是回原籍所在市的教育局“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或者就业指导中心。

政审流程:

通常由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官员,亲自到考生原所在单位或档案管理单位进行考察或直接调阅档案,一般来说,公务员招考的政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方法:

一、考生填写《考生情况登记表》

确定自己进入了考察,考生要向招考单位提交网上下载的《考生情况登记表》,表格中,需要如实填写本人思想政治、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便于政审人员考察了解。

二、考察小组对考生进行组织考察

招考单位人事部门或者地方有关政府的人事、组织部门,派两人以上的一个考察小组,到考生所在单位(学校),召集同事(同学),领导(老师)等有关人员,以及考生本人,进行座谈或个别面谈的方式。通过与人交谈,来了解考生各方面的现实情况,并听取大家对考核对象的意见。

对应届毕业生的考察,要听取所在院校班系、毕业分配办公室等意见,查看学生档案,还会到考生家庭主要成员的单位或街道,了解他们的现实表现及历史情况,通过查档,了解社会关系是否清楚。

对社会其他人员的考察,要向考生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派出所、居(村)委会等了解情况,查阅考生档案,并由其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出具个人表现的证明材料;到派出所了解考生本人及家庭成员有无违法犯罪情况,了解清楚有无海外关系,由派出所出具证明意见。

三、审核考察结果和写出考察报告

考察结束后,考核小组会根据考察情况,按照考核标准进行测评,并写出考察报告,提出考察结果意见。

最后由考核工作班子审核,再集体研究后确定考核结果,并由用人单位负责通知被考核者本人,决定是否录用。公务员招考的考察和政审期一般为60天,自公布考察和政审对象名单之日起计算。

综上所述是小编对公务员政审档案查什么做出的相关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五条报考公务员,除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条件以外,还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国家对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的公务员实行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第二十六条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一)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三)被开除公职的;(四)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五)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第三十一条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确定考察人选,并进行报考资格复审、考察和体检。体检的项目和标准根据职位要求确定。具体办法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

事业单位政审大致上有两种形式:面审和函审。

公务员考试采用的都是面审,事业单位政审则面审和函审都有。

一、面审

1、提前告知政审对象,定好时间,需要谈话的对象等。

2、先与政审对象的老师(领导、同事、同学)谈话,了解基本情况。然后收集鉴定资料,要由对方单位盖章。

3、审阅档案。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包括核实你的基本信息、报考时填写的信息是否属实等。

基本就是这样的,部分环节可能有所不同,大致上都需要这些流程。

二、函审

函审即采取来函审查,考察单位会向考生原所在单位(学校)发函,说明需要对方提供的内容(工作鉴定、学习鉴定等),包括档案调阅、其他资料。

有些则会让考生自己去准备好所需资料,提供给招考单位即可。

这两种都属于函审。

总的来说,面审要复杂一些,函审相对简单。

档案在自己手里怎么处理:

考编政审档案在自己的手里的话就无法调取档案,档案长时间在手里的话,那么档案就是死档了,需要办理档激活手续,让档案恢复它应有的作用。

1、可以找学校激活档案。询问学校档案激活的流程及需要准备的材料,然后准备好需要的所有材料后,按照要求办理档案激活手续。

2、可以找户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激活档案。前提是人才中心愿意接收个人携带的档案,询问工作人员激活档案有哪些要求,然后按照人才中心的要求去准备好材料,在进行激活手续。如果人才中心是不接收个人携带的档案,也是正常的

3、可以找档案服务机构来激活档案。询问工作人员需要做哪些准备,然后把准备好的材料提交给他们。

档案重点审查“三龄两历”,也就是年龄、工龄、党龄和学习经历、工作经历。

1.年龄。

年龄一方面影响提拔,现在倡导提拔年轻干部,年龄自然是影响提拔的重要因素。年龄另一方面影响退休时间的确定,退休时间又影响你能拿的工资水平,所以年龄问题是审查档案的重中之重。

档案中所有材料一旦出现不一致的出生年月,必定要求你出具户籍底册或者证明,然后认定年龄。

2.工龄。

工龄影响工龄工资,一年工涨个几十块钱吧。工龄认定依据主要是社保缴费证明,入职后会让你提交,没有社保的工作经历不认定工龄。

3.党龄。

党龄没啥好说的,就是看入党志愿书上的日期,这个不牵扯到具体的什么利益。

4.学习经历。

如果最高全日制学习为高中,那么高中的材料必须齐全。如果最高全日制学历为大学及以上,那么大学材料必须齐全,高中材料可有可无。

佐证学历经历的材料主要是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和双证复印件。

像一些什么社会实践表、奖学金证书之类的档案,有没有都无所谓,将来要剔除出档案的。

5.工作经历。

你报名时会让你填写你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考察时审核档案就是核对你的每一份经历是否都真实,是否有相应佐证材料。

工作经历的佐证材料就是劳动合同和离职证明,多份工作就需要多份合同和离职证明。劳动合同要原件或者复印件盖单位红章,复印件不盖章不具有法律效力。

6.党团材料。

党团材料也是审查档案的一个重点。

团员材料一般是入团志愿书和团员证。

如果你是党员或者预备党员,那么党员材料必不可少!最重要的就是入党志愿书,这个基本上是没办法补的,我还没遇到过丢失的情况。像申请书和思想汇报什么的,就不是特别重要,因为很好补。

最后还会看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专业技术职称和奖惩等基本信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二十四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

第二十五条报考公务员,除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条件以外,还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国家对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的公务员实行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