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感表现有哪些方面-幼儿情感表现有哪些

幼儿的情感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绪的波动:幼儿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外界环境和本身因素影响。

2、 情感的丰富性:幼儿具有多种情感体验,如开心、悲伤、恐惧等。

3、 情感表达的外显性:幼儿会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 情感调理能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步学会自我调理情绪,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

孩子情感的发展历程

孩子情感的发展历程

婴儿从出生开始,就不断的在学习和成长,那么大家就会发现不同年龄的宝宝,会有不同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其实这些都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必经过程,所以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要做出明确的引导。本文内容是孩子情感的发展历程。

孩子情感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在婴儿出生时就有所表现,可是具体是哪些情感,现在还无法确定。通常情况下,快乐、愤怒、伤心在孩子两个月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惊奇差不多是在4个月的时候表现出来,害怕大约出现在7个月,与自我意识密切相关的害羞出现在八个月左右。

通常情况下,到1岁时,婴儿表现出的情感有愉快、高兴、快乐、疲倦、愤怒、害怕和焦虑。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情感反应特点。不同孩子的活动水平、社会性回应程度、易激怒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可以这样说,有的孩子生性好动,但有的孩子喜欢安静。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人逗笑,有的孩子却非常高冷。有的孩子遇到不舒服就会哭闹,有的情绪则平稳许多。这些都是孩子的性格表现

婴儿和父母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孩子一出生就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情感变化并对此作出反应。看到妈妈笑,他们会报之以快乐和感兴趣的表情;遇到妈妈生气,自己就会觉得特别害怕;看到妈妈伤心的面容自己也会表现出伤心。

婴儿对妈妈的情感回应是长久的,同时还会受母亲的影响,从而有一个自己的情感模式。如果妈妈性格比较开朗,孩子也会经常露出笑容。爸爸妈妈的情感表示还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比方说在孩子爬行的过程中看到妈妈生气,他们就会主动停下来,如果看到妈妈在笑,他会继续向前。

爸爸妈妈要早一些引导婴儿控制情感,尽量多做一些愉快的表情让孩子模仿。对孩子说:“笑一笑。"“不要哭。”到6个月以后,爸爸妈妈要控制孩子的负面情绪,“不许发脾气。”

事实上,孩子并不完全依赖父母控制情感,比如不开心的时候,婴儿会转过头,吮手指头来自己安慰自己。孩子还会自己给自己找快乐,比如,把玩具弄响,自己呵呵笑。

综上所述,在孩子的眼中,安慰和积极情感的最重要来源是他们身边的人。

儿童的'情感发展特点

由于九岁儿童此时大都已读三年级,在学业上基本上已经由一年级的棘手期,二年级的困难期突围而出,儿童不再感觉学习是非常难的事,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改善。所以,当九岁儿童在学业上得到极大解放时,情感发展也随之产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思维越来越活跃,表达上越来越流畅,愿意就很多事和父母和伙伴展开交流探讨。

(一)向师性出现分水岭

什么叫向师性呢其实就是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的外在行为表现,而内在表现就是老师所讲的话更容易让学生们去倾听去思考。家长对孩子特别愿意听老师话,而对于父母所说的话却大打折扣的现象常常不理解。其实这涉及到群体效应,老师面对全班诸多学生时,老师像将军,学生们像士兵,在将军的统一号令之下,士兵们统一动作,哪个敢不听号令,军法从事。

提到分水岭,不少家长恐怕感受最深刻,原来孩子在一二年级时问题还比较突出,但到了三年级,问题则慢慢消失了。这说明通过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与努力,让孩子在认知、理解能力、自控能力、秩序感(遵守纪律)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如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间故意搞破坏,经常私拿同学的物品,不愿意完成家庭作业,和同学、玩伴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成绩越来越差(一小部分孩子已经出现经常不及格现象),家长经常接到老师的投诉,家长不管说什么孩子都不进去等等。

(二)情感的可控性逐渐增强

九岁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抵制逐渐走向平衡。从原来情绪易冲动,不加以掩饰和控制,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较好的调节能力,绝大部分儿童能根据学校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的激情;在发脾气时,不骂人、不打架;听课时能根据要求不随便讲话;在完成作业时,能抵制自己想去玩儿的愿望;有的儿童还能耐心地帮助同学,尽管有些同学以往他们不喜欢。

家长还必须要清楚,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波动性,常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情绪。例如孩子犯错了,如果家长故意冷落他们,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主动来找父母认错,希望能原谅他们。但常常是好了伤痛忘了痛,很快老毛病又犯了。所以,需要家长在自身修养方面加强,绝不能再整天唠叨孩子,逼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否则,一旦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往往会把亲子关系搞的更糟糕。

(三)母爱在深刻地影响着儿童的情感发展

尽管我一再强调,父亲教育在孩子进入小学后要占主体地位,但是现实是很多父亲不重视家庭教育,只能由母亲一手包揽了。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母爱如何表达就至关重要。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我发现,在相当多的家庭里,母亲不会表达对孩子的爱,尽管孩子已经到了九岁,仍然像对待幼儿一样无微不至,呵护有加。这种过度关注,包办代替很容易让儿童养成懒惰的坏习惯。同时,还会产生附加影响——孩子听不进批评的话语,只要妈妈严格要求,态度严肃,情绪表达不合理,很容易让孩子负面情绪被激化,久而久之,部分儿童会误认为妈妈不爱自己,妈妈不喜欢自己,这对构建稳定的信任的亲子关系非常不利。

在很多家庭里,母亲情绪自控能力非常弱,甚至可以用非常差来形容。母亲这种情绪管理自控能力充分暴露了一位母亲的素质和修养。越是强势,越是暴力的母亲,越容易让儿童形成孤癖、任性、不信任别人、缺乏自制能力等性格特点。所以,母亲的如果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要加强家庭教育学习,不断完善自我,这样才能让孩子情感发展处于均衡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