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如何选课-幼儿教师如何选课

1. 根据教学目标、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选择课程。

2、 结合班级范围和幼儿特点进行公道编排。

3、 定期评估课程效果,根据需要进行调剂。

如何选择适宜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

如何选择幼儿园主题活动内容

一个主题开展的成功与否,主题计划的制定是关键。由此,我们幼儿园教研组研究中引发出“在制定计划时,教师应该如何分析幼儿?”、“目标定位以及计划包含的要素又有哪些呢?”等具体实在的问题。于是,围绕“如何制定主题计划”我们教研组展开了一系列专题研究。首先请每位教师对照已经制定好的主题计划,用书面形式呈现在制定计划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举例),其次在采用“互动式”教研方式,各自摆事实讲观点。

例如:小班在开展“可爱的动物”主题中教师发现幼儿对故事中所讲到的鸡、鸭认识比较模糊,而对猫、狗的认识却很清晰,在分析幼儿的生活经验后认为:现今社会猫、狗作为宠物在城市中已随处可见,而鸡、鸭等活的家禽自非典之后很难在市区见到,而且平时幼儿也很少有与大人上菜场买菜的经历,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们认为:主题计划应该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幼儿的基础上确立目标,并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上有必要进一步丰富、拓展幼儿有关家禽的知识经验。

又如:在中班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教师始终以“爱”的情感为主线,从对熟悉的人到周围的人,帮助幼儿在感受他人情感的基础上,学会用不同的方式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师尝试选择与主题相配套的音乐活动“我的好妈妈”作为主题延伸,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进一步体验愉悦的情感。教师们认为:主题活动的目标、内容在某一具体的活动中,在认知、情感、能力等不同的角度可有所侧重。

最后,教研组在汇总教师们不同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制定主题计划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 了解幼儿当前已有的生活经验

2. 从主题出发确定主线(可从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多角度思考)

3. 围绕主线选择适宜幼儿学习的内容(各年龄段应该在内容上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不同领域特点)

具体阐述:我园各年级组在制定主题计划的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小班以激发情感为主线;中班则以激发情感和培养能力并重;而大班更多的是从幼儿认知和能力的角度去思考。但不同年龄段的侧重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各班可以根据主题的具体目标进行重组,例如:大班主题“会变的天气”,教师们就是在幼儿对天气冷暖变化有所感受、了解的基础上,把目标定位落实以能力和生活经验这两方面,让幼儿了解天气与人的关系(健康、生活),通过收集、记录、观察的方式,学会自我保护的各种方法。当时教师们提出目标定位小了,是否会使幼儿学习的内容萎缩,但实践证明,教师在预设活动之后的反思使她们更多的关注幼儿的生成点,从而把生成点转化为新的预设活动,因此大家发现幼儿学习的广度在不断拓展,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4. 对所选择的内容进行归类,并配之相适宜的教育形式、途径(包括:生活、学习、运动、游戏活动,环境创设、家园互动等)

反复的实践与研究表明:根据以上要素制定的计划既有可检性,更有可操作性,才能使计划为课程服务,使计划不脱离实际,体现计划的适宜性和实用性。

通过这一专题研究,教师们不仅了解应该如何制定可操作的主题计划,更学会了从幼儿角度来思考、分析主题活动的内容。现在大家已经达成一点共识:计划虽然是教师预设的,但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判断代替幼儿的经验,教师应尽可能从多方面分析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并从多角度思考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使一日活动成为课程实施的“课堂”。

一、要深刻反省当前教师在课题选择中所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教育科研课题,就是研究者所要研究的发生在教育领域中的问题或现象。在教育科研过程中,一项教育科研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意味着整个教育研究的任务及方向也随之确定。教育科研课题关系着教育科研的价值,决定着教育科研成败。因而,有人曾形象地将教育科研课题的确定,比喻为整个教育科研过程的心脏。教育科研课题的选定工作之重要,由此可窥一斑。然而,有不少幼儿园教师,特别是从事幼儿园教育研究经验不多的新手,所选择的教育科研课题,往往极易存在着课题所涉及的范围太广,非个人的研究精力所能驾驭的;或课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与课题的研究任务,远远超越个人研究能力所能及的范畴。选择这种"偏大偏难"的课题做研究,其所直接带来的往往是课题研究难以在科学有效的轨道上运行。课题研究要么半途而废,要么随便胡诌一下所谓的"研究成果"。这,不仅会严重地挫伤了研究者的研究热情;也会给教育科研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损害教育科研应有的尊严--对事实的尊重。笔者认为,当前幼儿园教师在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上,之所以会存在着上述的"偏大偏难"问题,其主要原因可能有如下两个方面。

1、缺乏确定一项合适的研究课题的技巧

研究始于问题,而问题的发现,到问题进入实质性的研究阶段,需要做好"从'问题'到'课题'的选定工作"。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决定着一个教育问题其实际所涵盖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问题所表示的往往仅是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或范畴。研究者若要深入地对"所发现的问题"展开研究,就必须对该问题所包含的应有的信息作详细分析,再依据实际的情况(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从中选定一个能够研究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所确定的这一能够研究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所要研究的课题。

比如,某研究者发现目前有不少幼儿园开展了"幼儿英语教育",有的还号称"英语教育"是该园的办园特色,在幼教圈里隐约有一股"幼儿英语教育热"的倾向。该研究者觉得有必要、也有能力对此问题进行一番研究。那么,在对此问题作实质性研究时,她首先就必须对此问题所涵盖的"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笔者认为,就所涵盖的内容来讲,该问题(幼儿园英语教育问题)至少包括如下几个"小"的问题:幼儿英语教育目标、原则、途径、方式、方法、管理与评价的研究,幼儿英语教育教材建设、玩教具设计、环境创设的研究,幼儿英语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与其他课程学习内容的关系研究等等;就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至少有文献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教育行动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就研究的对象来讲,有城市园和农村园的大、中、小三个年龄段等;等等。在作此一番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某一"小"问题作重点的研究。很显然的,如果该研究者将所发现的问题,直接作为其个人研究的课题,即"关于幼儿英语教育问题的研究",则此"课题"所涉及的范围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很多幼儿园教育研究新手所选定的课题之所以会"偏大",很大的可能就是直接将"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相反的,如果研究者是运用教育行动研究法,仅对"幼儿英语教育的有效方法的问题"进行研究,则就显得较适宜、可行的。

2、存在着想像专家那样开展研究的心理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幼教师的角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是游离于研究者之外。在他们看来,开展教育研究似乎成为高校或专门研究机构科研人员的专利。因而,一旦把教育研究的权利重新交还给久违研究工作的教师们手里时,他们也只能是诚惶诚恐地力求按照着专家研究的范式来开展一些研究,存在着想像专家那样开展研究的心理

。这具体表现在:很多幼儿园教师一提到课题研究,好象就必须是他人从未做过的,研究的成果最好是要

填补某一空白"、或者必须是"实验研究"的,片面地认为,只有这样的课题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属于"规范的"研究。于是,每次的课题选择,总会在课题的"创新"与"规范"上绞尽脑汁,而殊不知,越是想达到专家研究层面上的"创新与规范"的课题,对大多数幼儿园老师来说,就越是离她们的教育实践经验与实际的研究能力越遥远,就越不具备研究的"可行性"。这也许是有的幼儿园老师所选择的课题"偏难"的原因所在吧。

由于所接受的专业训练,以及所承担工作的性质等方面的不同。如果要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也像"术有专攻"的专家们那样开展研究,以专家研究的标准来评价或管理中小学幼教师的教育研究工作,这不管是从理论上或事实上来讲,都是不现实的。例如,就很多幼儿园老师所看好的"实验研究",且不论现在的"教育实验研究"已往"多因素设计"、或者比较重视"整体性的因果关系"的方向发展,有的幼儿园老师在她们所撰写的"关于×××的实验研究"的报告里,常常对该实验是如何开展的?(实验因素是什么?)介绍甚少或含糊其词,至于无关因素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实验结果又是如何可靠地获得?等等,则干脆只字不提。从这样的实验报告,我们可以推知:有的幼儿园老师对"实验研究"的一些基本规范尚须进一步了解;或者说,幼儿园老师参与科研的强项并不是"实验研究",也许更适宜她们开展的是"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如此的事实,又怎能像专家那样地研究呢?

鉴此,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研究者认识到,教师的教育研究应有别于专家的研究。这,不仅仅是他们所开展的教育研究的侧重点应是有所不同的,即所谓的"顶天"与"立地"的研究,更为主要的是他们的研究范式也应是有一定的区别,这包括对教师教育科研的价值、性质与特点,以及相应的管理与评价的机制的认识与建设等。总而言之,不能简单地将专家研究的范式强加于教师的教育研究。就教师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标准与来源而言,目前,很多专家已越来越趋同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究的课题应该是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应该是自己有兴趣去研究的、与改进和提升自己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而且是确实需要已课题形式深入开展研究的问题"①;"对幼儿园教师来说,从自身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其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思想"②。

二、要熟练掌握幼儿园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途径

能否选择到一项好的课题,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专业涵养(专业的敏感性与专业的洞察力),以及研究者对参与教育研究的具体定位。当然,了解与熟悉课题选择的一些常见的途径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对幼儿园教育研究的新手来讲,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是他们从事教育研究"必修的'一课'"。

1、从教育实践中选题

从教育实践中选题,这是由教师教育科研的目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所推崇的一个基本思想。从这一途径来选题,更具体的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困难的问题中选题 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高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更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困难问题。如在幼儿园里经常会遇到一些令老师头痛的"调皮儿童

",那么,"调皮儿童"的特点?成因?以及有效的教育策略等等?无疑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选题若能从此入手,更能体现出科研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②从争鸣的问题中选题 争鸣的问题往往就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所关注的急亟解决的热点问题。研究者若能从见仁见智、各持已见的争鸣性问题中,选定一个合适的课题加以研究,以检验各家观点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如,对学前儿童是否可以学习外语的问题,有人主张教幼儿学外语,认为学前期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错失这一时期是十分可惜的;也有人反对这种做法,他们认为,儿童时期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能让单调、枯燥的学习占据幼儿的童年。在这种相持的争论中,研究者就可以从中选择一些相关的课题进行实证性研究,如"大班幼儿英语学习实验研究"、"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等。

③从盲点的问题中选题 幼教领域中存在的有些问题,有的可能是熟视无睹,有的则可能是新出现的,这类问题常常会被人们所忽视,或不加以重视。特别是一些属于学科交叉的问题,研究者因各自受其专业修养等因素的制约,极易使这些"问题"的研究处一种"盲点"状态。如果研究者能敏锐地从"盲点"的问题中选定一个课题进行一番研究,往往也较易出成果。如"幼儿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幼儿生态教育的研究"等。

2、从感兴趣的问题中选题

一般来说,研究者通常会投入相应较多的精力,去关注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因而,其对该问题的了解和掌握也往往较为全面深入。选题若从此切入,不仅有利于挖掘出有价值的课题出来,而且,也有利于课题研究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因为,研究者所研究的课题是其本身所感兴趣的,这样即使是在研究中遇到困难,研究者也往往能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孜孜不倦地投入课题的研究工作。

3、从理论学习中选题

教育领域中有大量的理论文献资料,需要广大的教师去学习领会。加强理论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也可以为研究者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①可以从验证、借鉴某一理论观点的行动中选题作为当代教育科研发展趋势的一个特征--跨文化研究,即重复已有的研究,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的共性与差异。如我国幼教科研工作者曾对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有关理论的验证研究,瑞吉欧幼儿教育思想在中国大陆的实践研究等,就是属于此类课题。

②可以从整理、学习教育遗产中选题 开展教育研究,固然要关注国际发展的潮流,加强对外学习,但也不能因"崇洋媚外"而削弱对本土优秀教育遗产的继承与光大。就幼教研究而言,如果大家都能深入一点去研究陈老先生(鹤琴)的教育思想,也许在这新一轮课改中,我们不至于会像现在那样"吵吵嚷嚷",甚至是迷茫。

4、从研究规划中选题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都会根据国家四化建设、改革开放的需要,根据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定期制定出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各级各类教育研究学会、各种教育杂志也会定地提供一些选题的范围。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从中选择能够胜任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