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 主要原则有哪些内容-德育 主要原则有哪些

德育的主要原则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调道德行动的实践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坚持正面引导与批评相结合。

八大德育原则

八大德育原则如下:

1、方向性原则: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知行统一原则: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5、因材施教原则: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7、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教育者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8、疏导性原则: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一、导向性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四、知行统一原则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八、因材施教原则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