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海归-如何看待海归热
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和吸引海外人材回国发展,愈来愈多的海归人士选择回到国内工作生活。海归热这一现象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需要关注的问题。
1、海归人材的回归对国内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不但带来了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开辟了新的视野和思路,为国内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海归人材的回归对提高国内人材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经验和学识能够为国内人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从而推动国内人材素质的提升。
3、海归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海归人材在回国后难以适应国内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文化,可能致使其工作效力降落乃至离职。另外,一些海归人材可能由于本身的价值观念与国内社会存在差异而面临困难。
因此,看待海归热,我们既应当看到其带来的机遇和贡献,也要注意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当采取措施,帮助海归人材更好地融入国内社会,发挥他们在国内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海归人材的需求和期待,通过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材回国发展。
怎样看待留学生回国潮
3月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陈宝生说,改革开放以来,截止去年,大约派出去458万留学生,回来322万,就是说,我们派出的留学生有八成以上回国效力了。为什么会形成“回国潮”呢?因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留学生回国创业提供了动力,创造了条件,培养典型示范。从教育部的角度,一是给回国人员提供服务,为他们建立绿色通道,让他们回来办各种手续通畅一些,少走一些弯路。二是给他们提供事业条件。比如“春晖计划”,资助了数千名海外人员短期回国搞研究,支持西部、东北高校和海外留学人员搞科研合作,目前已经立项2000多项。三是提供岗位。比如我们支持高校引进各类人才,像“长江计划”等,已经引进了1094人。
与“回国潮”对应,我国还存在“出国留学热”。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较2012年增长14.49万人,增幅为36.26%。从学历层次看,2016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攻读本科以上学历占七成(本科生30.56%、硕博研究35.51%)。这意味着我国高中及高中以下的低龄留学已达三成规模。
一个国家的人才,有出国留学,也有归国就业,这是人才正常的国际流动。之所以“归国潮”与“出国留学热”都令国内舆论关注,是因为我国出国留学与留学归国此前很不均衡,出国留学与留学回国人数的比例2012年为1.46:1。而近年来在留学归国人数(比例)大幅增加的同时,我国的出国留学热并没有降温,低龄留学趋势比较明显。如何看待“归国潮”与“出国留学热”并存,不但影响一些家庭的教育选择,也是我国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需直面的问题。
首先,“归国潮”与国内就业吸引力增加密切相关,但也与出国留学人数增加、结构发生变化有关。
10年前,我国出国留学还主要集中在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阶段,因此,大多出国留学生学成后选择留在国外,而由于人数并不多,国外能接受他们工作。而现在,出国留学迅猛增长,出国留学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有一部分甚至是“垃圾留学”,回国人员大增,海归身份含金量下降也就在意料之中。
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回国人员中,究竟有多少顶尖优秀人才回国。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曾指出:“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到87%。”也就是说,大规模归国潮中,精英人才其实只占少部分,如果就以精英人才归国进行分析,这部分出国留学的归国比例并没有大幅度提高。
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出现“归国潮”的同时,“出国留学热”高烧不退——顶尖优秀人才出国的原因不变(甚至更强烈),其他留学者则希望有适合自己的多元教育选择,有经济条件的父母并不特别在意孩子今后的就业,而希望孩子有更好、更完整的教育体验。
其次,要从“归国潮”中,找到缓解“出国留学热”的药方,这需要推进教育改革,让我国教育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归国比例近年来大幅提高,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陈部长是从教育部角度介绍了为归国留学人才创造的环境,这些措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重视人才,为人才归国创业、发展事业,提供人性化服务。这其实是之前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待人才的“软肋”,官本位思想严重,人才难以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选择出国留学者,一方面希望体验国外的教育,而另一方面,则有相当比例,是对国内升学考试制度、大学教育质量不满而选择出国。近年来高中及高中以下低龄留学火爆,主因就是对国内中高考制度与大学教育质量不满。因此,教育部门有必要站在家长与学生角度,思考怎样改革我国教育管理制度、办学制度与评价制度,让受教育者在众多教育选择中选择国内教育。说到底,无论是求学,还是就业、创业,今后都会面临全球竞争和自由选择,只有尊重市场竞争规律,提高竞争力,才能赢得选择。
近日发布的《2017海外人才就业分析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大量的海外留学人才即将归巢。留学生回国已成趋势 中国或将迎来回国人数超过留学人数的历史拐点。这份报告什么意思?留学后回国的人数,超过了出去留学的人?难道留学生们把在拐外拐来的老婆、丈夫、孩子、岳父岳母、公公婆婆也都带回来了?这对未来留学回国人员的就业有什么影响?
报告显示,中国今年留学生归国人数预计突破60万,这个数字将明显超过今年出国留学的总人数。报告指出,54.8%的海归主要看重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好,还有超过40%的人认为家庭、朋友圈都在国内,因此选择归国发展。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表示,学成归国留学生人数增加,主要得益于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国际化的薪酬待遇。
王辉耀说:“中国海归回流的现象十分迅猛,目前从回国情况来看,海归回国就业比较受青睐的包括销售、市场、研发。特别是他们在国外受到专业的训练,同国内全球化接轨的需要,成为海归就业的亮点。”
留学生“归国潮”正在形成。教育部数据显示,自2012年起,出国留学与留学回国人数比例从2012年的1.46比1下降到2016年的1.26比1,留学回国与出国留学人数的“逆差”在逐渐缩小。此外,启德发布的《中国留学市场2016年盘点与2017年展望报告》中预测,留学生回国人数大于出国人数的拐点或将在5年内出现。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赞同,他说,未来几年,留学回国与出国留学人数有望由负转正,实现“顺差”。
熊丙奇表示:“在未来几年完全有可能。前几年我国出国人数以20%的速度在递增,在2012年左右,回国的海归大幅增加,2017年这些人毕业之后,开始回来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显着的事实是,由于出国留学人数增多,海归人数也会相应增加,从明后年开始,叠加的留学归国人数可能就会超过当年的出国留学人数。”
门槛低、容易学、好就业 商科成为留学主流专业选择
在留学专业方面,报告指出,商科、管理类和金融经济专业仍旧受到海归们的热捧。教育部数据显示,2015年有出国读商科意向的留学生占41.2%,选择工科、理科和社会科学的留学生比重分别为16%、13%和7%。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车伟民表示,海归扎堆商科,岗位需求与专业门槛是主因。
车伟民说:“社科和工商管理它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它的就业门槛或者学习这个专业的门槛较低,学成的成功率较高。国内的很多学校同样有商科和人文社科类专业,对于留学生回国来讲,恐怕要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
理性看待留学归国热 从留学生变成留学人才仍需“力学笃行”
随着留学回国人员数量的激增,留学回国人员与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然而,根据2016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中显示,海归就业难的问题并没有明显加剧,85.9%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其中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也占到68%。
也要看到,报告指出,随着美国、英国以及澳洲移民政策收紧,留学生毕业后难以留在留学国家继续发展;而美国、英国和澳洲留学的学生就占比超过56%,因此也是海外留学生归国的原因之一。熊丙奇表示,理性看待留学生归国热,不能仅从“量”上扩充人才,还要从“质”上引进人才。
熊丙奇说:“不仅仅要看它的人头数,还要看结构。不妨把它看做三个三分之一,可能三分之一是以前的精英留学,另外比三分之一多一点是中层次留学,再一个三分之一是低端留学、或者说是垃圾留学。按照这个结构来看,最后的三分之一在国外很难找到工作,只能回国。中间这个三分之一大部分是回国的。而前面真正的精英留学这块,回国的人还是很少。权威调查显示,在这个阶段出国留学归来的人数大概只占了10%到20%,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近年来过度追求速成,扎堆商科,也让留学逐渐变了味儿。留学商科未必能成为大企业家,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成为董事长的却多如过江之鲫。留学的动机,不应只是流于敲门之砖,更应拥有属于自己的理想与求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32021.html